车辆用安装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38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6:53
实现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在安装于长条状部件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由车辆振动引起的整体的倾倒而抑制晃动,并且还能够应对直径、板厚不同的长条状部件。车辆用安装部件(1)利用止脱卡合部(21)和弹性按压部(20)以针对仪表板加固件(100)夹持其厚壁部的方式安装,止脱卡合部(21)从插入方向的里侧与仪表板加固件(100)卡合,弹性按压部(20)从该止脱卡合部的插入方向的近前侧向相对于仪表板加固件(100)的正交方向(100Y)的两侧突出,弹性按压部(20)具有:较薄的前端部(20A),其始终对仪表板加固件(100)进行弹性按压;以及较厚的基端部(20B),其耐受来自仪表板加固件(100)的负荷。

Installation parts for vehicle

A clamping piece is realized, which can restrain the sloshing of the whole dump caus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vehicle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long strip, and can also deal with the long strip part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 and thickness. The installation part (1) of the vehicle is installed with the clamp part (21) and the elastic press section (20) to hold the thick wall of the dashboard (100), and the stop clamp part (21) is stuck to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serting direction and the dashboard firmware (100), and the elastic press section (20) is relative to Yu Yi from the insertion direction of the stop clamp. The surface of the plate stiffener (100) is on both sides of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100Y), and the elastic press section (20) has the thinner front end (20A), which is always elastic press to the dashboard fastener (100); and the thicker base end (20B), which is tolerant to the load from the dashboard reinforcement (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安装部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6年10月21日提交的名称为“车辆用安装部件”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06877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安装部件。
技术介绍
车辆中具有在车身侧的被安装部件所安装的夹持件等车辆用安装部件(专利文献1)。这样的安装部件在第一侧具有相对于车身侧的被安装部件的安装部,另一方面,在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具有功能部,该功能部在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状态下发挥规定的功能。作为功能部,例如存在用于对线束进行捆扎保持的保持部等。另外,作为被安装部件,例如存在板状的面板材料、作为筒状部件的仪表板加固件等。以往的夹持件的安装部具有:轴部,该轴部插入于被安装部件的安装孔;弹性卡合片,该弹性卡合片从上述轴部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扩展,并从里侧(插入方向的里侧)始终与被安装部件的安装孔周围部接触而对该安装孔周围部进行按压;以及碟状部,该碟状部从上述轴部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以碟状(也可以称为裙状)扩展,并从表面侧(插入方向的近前侧)与被安装部件的安装孔周围部接触,上述夹持件的安装部以上述弹性卡合片和碟状部夹持安装孔周围部的厚壁部的方式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39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这样的夹持件中,在被安装部件是仪表板加固件等在规定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部件的情况下,碟状部相对于筒状的长条状部件仅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与之接触,在其径向侧(即,与长度方向以及向安装孔的插入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方向)并未接触。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以往的夹持件1000在长条状的被安装部件100的径向100Y的两侧,在该被安装部件100与碟状部200之间存在间隙400。由于存在该间隙400,从而夹持件1000允许碟状部200直至与被安装部件100抵接为止的倾倒。因此,若功能部3所保持的线束5因车辆振动等而向其径向5Y侧摆动,则夹持件1000整体追随该摆动而大幅地倾倒、摆动。而且,此时,有可能以被安装部件100和碟状部200接触的方式而产生晃动。本专利技术的问题在于实现一种车辆用安装部件,该车辆用安装部件在安装于长条状部件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由车辆振动引起的整体的倾倒、摆动而抑制晃动,并且还能够应对直径、板厚不同的长条状部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专利技术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安装部件在第一侧具有相对于规定的长条状部件的安装部,在与上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具有规定功能部,该车辆用安装部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安装部具备:止脱卡合部,该止脱卡合部插入于在上述长条状部件设置的安装孔,由此从其插入方向的里侧与该长条状部件卡合而形成为止脱状态;以及弹性按压部,该弹性按压部具有基端部以及前端部,上述基端部从上述止脱卡合部的插入方向的基端侧,向相对于上述插入方向以及上述止脱状态的上述长条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双方的正交方向的两侧突出,上述前端部在上述基端部的前侧向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弯曲而以与上述长条状部件接近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并始终对该长条状部件的外表面进行弹性按压,上述基端部的厚度设为大于上述前端部的厚度。根据上述结构,在利用止脱卡合部而安装于长条状部件的状态下,向与该长条状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弹性按压部始终与长条状部件的外表面接触而对该外表面进行按压。即使在因车辆振动等而整体地产生倾倒、摆动的情况下也持续进行该按压,因而,由此能够抑制与长条状部件之间所产生的晃动,并且能够将整体的倾倒、摆动抑制得较小。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弹性按压部采用了具备具有较厚的基端部以及较薄的前端部的两阶段厚度的安定翼(stabilizer)构造。在该情况下,较薄的前端部是积极地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能够通过挠曲而有效地将功能部侧的载荷、因车辆振动而施加的外力(即,来自长条状部件的载荷)吸收。另外,即使长条状部件的外径、板厚改变,只要该变化处于一定的范围内,较薄的前端部也能够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变形而实现始终与上述各种各样的长条状部件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即,较薄的前端部具有如下优点:即使长条状部件的外径、板厚改变,通过自身的挠曲量的变化也能够将外径、板厚的变化吸收,因此,能够应对各种外径、板厚的长条状部件。另一方面,较厚的基端部是刚性较高的部分,即使规定功能部是保持的是重量体,该基端部也能对可靠地支承该重量体的重量做出贡献。另外,例如当规定功能部在长条状部件的正交方向上倾倒、摆动时,较厚的基端部还作为在与其自身抵接的位置处限制该规定功能部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将车辆用安装部件整体的倾倒、摆动抑制得较小。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形成为:在上述基端部的延伸方向的前侧上述前端部形成为向上述止脱状态的上述长条状部件的外周面侧弯曲的弯曲形状。由此,还能够应对更小外径的长条状部件。另外,上述弹性按压部可以在上述前端部与上述基端部之间具有厚度变更部,该厚度变更部的厚度从上述基端部侧趋向上述前端部侧而减小,上述厚度变更部以及上述前端部的彼此的连接位置处的外表面形成为凹状。例如,弹性按压部的厚度变更部并不是使前端部和基端部平滑地连续的形状,而是在较短的区间内产生急剧的厚度变化的形状,从而厚度变更部的外表面成为将基端部的外表面和前端部的外表面不连续地连接的倾斜面,能够在该前端部侧形成凹部。通过这样形成凹部,使得该凹部成为前端部的挠曲支点。即,能够利用凹部而有目的地设定前端部的挠曲支点。弹性按压部利用用于抑制晃动的前端部、以及用于支承载荷并限制倾倒的基端部而分别承担不同的作用,通过调整该凹部的位置而进行制造,能够容易地设计能抑制晃动的长条状部件的外径以及板厚范围、和能支承的载荷范围不同的车辆用安装部件。另外,可以构成为上述弹性按压部在上述止脱状态下形成为如下状态:上述基端部与上述长条状部件非接触,上述前端部对上述长条状部件进行弹性按压,另一方面,上述弹性按压部在从上述长条状部件受到进一步的按压力时,形成为如下状态:处于非接触状态的上述基端部(特别是其前端侧)与上述长条状部件接近或抵接。例如在规定功能部是与长条状部件平行地配置的线束的保持部的情况下,作为重量体的线束有可能因车辆振动等而向相对于其长度方向的正交方向侧倾倒、摆动。此时,车辆用安装部件整体与作为重量体的线束一起相对于长条状部件倾倒、摆动。此时,长条状部件与弹性按压部的一侧接近,对接近的那侧的弹性按压部施加大载荷,但通过将基端部加厚,能够可靠地承受支承该大载荷。进一步,由于基端部也是弹性变形部,因此,能够以使其前端侧略微挠曲的方式将该大载荷的一部分吸收。另外,当长条状部件与弹性按压部的一侧接近时,该该接近被限制为直至与弹性按压部的基端部的接触位置为止,因此,能够防止车辆用安装部件整体的过度的倾倒、摆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安装部件的立体图。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图1的车辆用安装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放大图。图4是图1的车辆用安装部件的后视图。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上下两处部位的VI放大图。图7是表示作为图1的车辆用安装部件的安装对象的一例的仪表板加固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1的车辆用安装部件安装于图7的仪表板加固件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安装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安装部件,该车辆用安装部件在第一侧具有相对于规定的长条状部件的安装部,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具有规定功能部,所述车辆用安装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备:止脱卡合部,该止脱卡合部插入于在所述长条状部件设置的安装孔,由此从其插入方向的里侧与该长条状部件卡合而形成为止脱状态;以及弹性按压部,该弹性按压部具有基端部以及前端部,所述基端部从所述止脱卡合部的插入方向的基端侧,向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以及所述止脱状态的所述长条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双方的正交方向的两侧突出,所述前端部在所述基端部的前侧向所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弯曲而以与所述长条状部件接近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并始终对该长条状部件的外表面进行弹性按压,所述基端部的厚度设为大于所述前端部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21 JP 2016-2068771.一种车辆用安装部件,该车辆用安装部件在第一侧具有相对于规定的长条状部件的安装部,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具有规定功能部,所述车辆用安装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备:止脱卡合部,该止脱卡合部插入于在所述长条状部件设置的安装孔,由此从其插入方向的里侧与该长条状部件卡合而形成为止脱状态;以及弹性按压部,该弹性按压部具有基端部以及前端部,所述基端部从所述止脱卡合部的插入方向的基端侧,向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以及所述止脱状态的所述长条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双方的正交方向的两侧突出,所述前端部在所述基端部的前侧向所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弯曲而以与所述长条状部件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马启介神谷晴久落司孝明
申请(专利权)人: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