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帐篷底部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679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帐篷底部固定机构,包括帐篷杆和帐篷底座卡扣,帐篷杆末端设有卡接头,卡接头包括圆柱状主体,圆柱状主体中部和底部外侧分别套设有圆环状凸起;帐篷底座卡扣包括卡接板、底座和螺栓,卡接板与底座铰接,卡接板中部设有卡接通孔,前端设有通孔,底座后端设有帐篷固定孔,前端设有地钉孔,中部设有螺孔,螺栓穿过通孔与螺孔螺纹连接,卡接通孔包括U形孔、圆弧形孔和矩形孔。优点是:采用卡接头和相配合的卡接通孔,可快速稳定的将帐篷杆和帐篷底座卡扣卡固,并预防了帐篷杆插入帐篷底座卡扣后可能发生的上下窜动现象;防止了帐篷杆与帐篷底座卡扣卡固后,帐篷底座卡扣前段翘起的现象,方便了地钉固定,使用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帐篷底部固定机构
本技术涉及帐篷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帐篷底部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帐篷在设计上考虑到不同的用途而区分为不同的款式,就其分类而言,人们习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高山型”,主要为适用于较恶劣的气候条件而设计,性能指标注重了抗风、防雨、高强度,在选择材料上比较考究,在制作工艺上比较复杂,属于中高档的帐篷,适用于登山、探险较为复杂的气候环境;另一类是“旅游型”,为一般郊游、野营而设计,在选材上更多的注重了经济性,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属于低档次的帐篷,可用作一般环境露营。目前,帐篷杆在搭建的过程中,帐篷杆末端是插接在与帐篷相连的帐篷底座卡扣上的,然后再通过地钉将帐篷底座卡扣固定在地面上,其存在的缺点有:1、在外力作用下,帐篷杆的末端容易从帐篷角底座扣内滑出脱落,造成帐篷塌陷;2、帐篷底座卡扣在帐篷杆的弹性作用力下,前段会翘起,不利于地钉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帐篷底部固定机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帐篷底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帐篷杆和帐篷底座卡扣,所述帐篷杆末端设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包括圆柱状主体,圆柱状主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帐篷底部固定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帐篷底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帐篷杆(1)和帐篷底座卡扣(3),所述帐篷杆(1)末端设有卡接头(2),所述卡接头(2)包括圆柱状主体(21),圆柱状主体(21)中部和底部外侧分别套设有圆环状凸起(22);所述帐篷底座卡扣(3)包括卡接板(31)、底座(32)和螺栓(33),所述卡接板(31)后端底部与底座(32)后端顶部铰接,卡接板(31)中部设有卡接通孔(311),前端中部设有通孔(312),所述底座(32)后端设有帐篷固定孔(321),前端中部设有地钉孔(322),且中部靠近地钉孔(322)处设有与通孔(312)相适配的螺孔(323),所述螺栓(33)穿过通孔(312)与螺孔(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帐篷底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帐篷杆(1)和帐篷底座卡扣(3),所述帐篷杆(1)末端设有卡接头(2),所述卡接头(2)包括圆柱状主体(21),圆柱状主体(21)中部和底部外侧分别套设有圆环状凸起(22);所述帐篷底座卡扣(3)包括卡接板(31)、底座(32)和螺栓(33),所述卡接板(31)后端底部与底座(32)后端顶部铰接,卡接板(31)中部设有卡接通孔(311),前端中部设有通孔(312),所述底座(32)后端设有帐篷固定孔(321),前端中部设有地钉孔(322),且中部靠近地钉孔(322)处设有与通孔(312)相适配的螺孔(323),所述螺栓(33)穿过通孔(312)与螺孔(323)螺纹连接,所述卡接通孔(311)包括U形孔(3111)、圆弧形孔(3112)和矩形孔(3113),所述U形孔(3111)的开口方向朝向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佰瑞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