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823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包括从动轮、减速电机、主动轮、炉架、连接杆、转轴、电动升降杆、凹槽以及支架,从动轮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中部位置,减速电机安装在外壳内下端面上,主动轮下端面与减速电机相连接,炉架固定在连接杆左端面上,连接杆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上部位置,转轴安装在外壳内下端面右侧位置,且转轴上端与陶瓷面板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锅体均匀加热的功能,电动升降杆安装在凹槽内上端面上,凹槽开设在放置槽内环形侧面上,支架固定在电动升降杆下端面上,该设计实现了锅体自动抬升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加热均匀性佳,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A kind of energy saving and anti scorching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ic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ergy saving and anti scorching device for an electromagnetic furnace, including a moving wheel, a decelerating motor, an active wheel, a grate, a connecting rod, a rotating shaft, an electric lifting rod, a groove and a bracket. The moving wheel is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ring side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deceleration motor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lower end face and deceleration of the active wheel are also decelerated. The motor is connected, the grate is fixed on the left end face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position of the ring side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rotating shaft is installed on the right position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shell,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eramic panel. The design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he uniform heating of the pot body, and the electric hoisting rod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groove and concave. The slot is set on the ring side of the placement slot, and the bracket is fixed on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electric hoist. The design realizes the automatic lifting function of the pot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good heating uniformity, complete function, strong practicality, good stabil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属于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1957年第一台家用电磁炉诞生于德国。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长时间使用极易造成锅体内食物烧焦,锅体加热不均匀;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无法将锅体进行抬升,无法将锅体与面板及时分离,造成锅体内食物烧焦的情况,所以急需要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加热均匀性佳,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均匀加热机构以及抬升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陶瓷面板以及外壳,所述陶瓷面板安装在外壳上端面上,所述均匀加热机构设置在外壳内下端面右侧位置,所述均匀加热机构包括从动轮、同步带、减速电机、主动轮、电磁线圈、炉架、连接杆以及转轴,所述从动轮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中部位置,且从动轮通过同步带与主动轮相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外壳内下端面上,所述主动轮下端面与减速电机相连接,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炉架上端面上,所述炉架固定在连接杆左端面上,所述连接杆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上部位置,所述转轴安装在外壳内下端面右侧位置,且转轴上端与陶瓷面板相连接,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陶瓷面板上端面右侧位置,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放置槽、电动升降杆、凹槽以及支架,所述放置槽开设在陶瓷面板上端面右侧位置,所述电动升降杆安装在凹槽内上端面上,所述凹槽开设在放置槽内环形侧面上,所述支架固定在电动升降杆下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端通过轴承与陶瓷面板相连接,所述转轴下端通过轴承与外壳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横截面呈圆形。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电动升降杆以及支架均设有两组,两组凹槽对称设置在放置槽内环形侧面上,所述电动升降杆分别设置在两组凹槽内上端面上,所述支架分别安装在两组电动升降杆下端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从动轮、同步带、减速电机、主动轮、电磁线圈、炉架、连接杆以及转轴,该设计实现了锅体均匀加热的功能,有效避免了锅体内食物烧焦的情况发生,解决了原有电磁炉长时间使用极易造成锅体内食物烧焦,锅体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放置槽、电动升降杆、凹槽以及支架,该设计实现了锅体自动抬升功能,避免了锅体内快速烧焦的情况发生,解决了原有电磁炉无法将锅体进行抬升,无法将锅体与面板及时分离,造成锅体内食物烧焦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轴承,该设计便于转轴的转动,本技术结构合理,加热均匀性佳,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中均匀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中抬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均匀加热机构、2-抬升机构、3-陶瓷面板、4-外壳、11-从动轮、12-同步带、13-减速电机、14-主动轮、15-电磁线圈、16-炉架、17-连接杆、18-转轴、21-放置槽、22-电动升降杆、23-凹槽、24-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均匀加热机构1以及抬升机构2,装置主体包括陶瓷面板3以及外壳4,陶瓷面板3安装在外壳4上端面上。均匀加热机构1设置在外壳4内下端面右侧位置,均匀加热机构1包括从动轮11、同步带12、减速电机13、主动轮14、电磁线圈15、炉架16、连接杆17以及转轴18,从动轮11安装在转轴18环形侧面中部位置,且从动轮11通过同步带12与主动轮14相连接,减速电机13安装在外壳4内下端面上,主动轮14下端面与减速电机13相连接,电磁线圈15安装在炉架16上端面上,炉架16固定在连接杆17左端面上,连接杆17安装在转轴18环形侧面上部位置,转轴18安装在外壳4内下端面右侧位置,且转轴18上端与陶瓷面板3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锅体均匀加热的功能,有效避免了锅体内食物烧焦的情况发生。抬升机构2设置在陶瓷面板3上端面右侧位置,抬升机构2包括放置槽21、电动升降杆22、凹槽23以及支架24,放置槽21开设在陶瓷面板3上端面右侧位置,电动升降杆22安装在凹槽23内上端面上,凹槽23开设在放置槽21内环形侧面上,支架24固定在电动升降杆22下端面上,该设计实现了锅体自动抬升功能,避免了锅体内快速烧焦的情况发生。转轴18上端通过轴承与陶瓷面板3相连接,转轴18下端通过轴承与外壳4相连接,电磁线圈15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放置槽21横截面呈圆形,凹槽23、电动升降杆22以及支架24均设有两组,两组凹槽23对称设置在放置槽21内环形侧面上,电动升降杆22分别设置在两组凹槽23内上端面上,支架24分别安装在两组电动升降杆22下端面上。具体实施方式:使用时,使用人员将锅体放置在放置槽21内,然后使用人员运行减速电机13,减速电机13带动主动轮14转动,主动轮14通过同步带12带动从动轮11转动,从动轮11转动带动转轴18转动,转轴18转动带动连接杆17转动,连接杆17转动带动炉架16转动,炉架16转动带动电磁线圈15转动,进而电磁线圈15在陶瓷面板3下端面上转动,并将热量传递至锅体,从而实现了锅体均匀加热的功能,有效避免了锅体内食物烧焦的情况发生。当锅体内食物烧焦时,作业人员运行电动升降杆22,电动升降杆22运行带动支架24向上移动,支架24向上移动带动锅体向上移动,继而将锅体抬起,使得锅体与陶瓷面板3分离,从而实现了锅体自动抬升功能,避免了锅体内快速烧焦的情况发生。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均匀加热机构以及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陶瓷面板以及外壳,所述陶瓷面板安装在外壳上端面上;所述均匀加热机构设置在外壳内下端面右侧位置,所述均匀加热机构包括从动轮、同步带、减速电机、主动轮、电磁线圈、炉架、连接杆以及转轴,所述从动轮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中部位置,且从动轮通过同步带与主动轮相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外壳内下端面上,所述主动轮下端面与减速电机相连接,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炉架上端面上,所述炉架固定在连接杆左端面上,所述连接杆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上部位置,所述转轴安装在外壳内下端面右侧位置,且转轴上端与陶瓷面板相连接;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陶瓷面板上端面右侧位置,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放置槽、电动升降杆、凹槽以及支架,所述放置槽开设在陶瓷面板上端面右侧位置,所述电动升降杆安装在凹槽内上端面上,所述凹槽开设在放置槽内环形侧面上,所述支架固定在电动升降杆下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节能防烧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均匀加热机构以及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陶瓷面板以及外壳,所述陶瓷面板安装在外壳上端面上;所述均匀加热机构设置在外壳内下端面右侧位置,所述均匀加热机构包括从动轮、同步带、减速电机、主动轮、电磁线圈、炉架、连接杆以及转轴,所述从动轮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中部位置,且从动轮通过同步带与主动轮相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外壳内下端面上,所述主动轮下端面与减速电机相连接,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炉架上端面上,所述炉架固定在连接杆左端面上,所述连接杆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上部位置,所述转轴安装在外壳内下端面右侧位置,且转轴上端与陶瓷面板相连接;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陶瓷面板上端面右侧位置,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放置槽、电动升降杆、凹槽以及支架,所述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平邹宗斌邹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慧厨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