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棒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1584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磨棒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成品圆钢下料;利用由相互平行的多个同方向匀速转动的辊子组成的辊道输送料棒,辊子圆周表面设有“V”形凹槽;所有辊子在同一水平面内倾斜设置,料棒置于辊子的凹槽中后,其轴线与辊子轴线非垂直交叉;辊子转动时,对料棒产生一个移动分力和一个旋转分力,使料棒在辊道上前进的同时绕自身轴线转动;辊道将料棒输送到箱式加热炉中加热到850~900℃,再从料棒的周围喷水进行喷淋淬火;待料棒表面自然冷却至常温,再送入箱式回火炉进行加热到250~300℃调质处理,自然冷却,检验磨棒直线度不满足要求的,送入压力机内调直处理。它保证加热和淬火温度的均匀性,热处理后弯曲变形小,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球磨机
,具体是球磨机中使用的磨棒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磨棒是一种新型研磨材料,是近几年新型球磨机中使用的磨损严重、消 耗量较大的新型磨损材料。目前使用磨棒的新型球磨机已经推广应用于冶金、 建材、水泥、矿山等行业中。目前,磨棒生产过程中是用井式电炉加热后再放入水中淬火处理的方法, 料棒在输送及加热过程中只是平移,不转动。经该方法热处理后,料棒弯曲变形大,硬度不均匀;同一条磨棒两端或者正、反面不同位置的硬度偏差就 很大。因为热处理后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弹性,所以使用井式电炉热处 理的磨棒调直比较困难,需反复几次、甚至十几次反复调直,即使这样也很 难达到不直度等于或小于1/1000mm的质量标准。同时,这种热处理方法劳动 强度较大、生产成本也较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棒生 产方法,它保证加热和淬火温度的均匀性,热处理后弯曲变形小,能提高产 品质量和产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磨棒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成品圆钢按一定规格和长度下料;利用由相互平行的多个同方向匀速转动的辊子组成的辊道输送下好的料棒,辊子圆周表面设有"V"形凹槽;该辊道的所有辊子在同一水平面内倾斜 设置,料棒置于辊子的"V"形凹槽中,料棒的轴线与辊子的轴线非垂直交叉; 当辊子转动时,辊子对料棒产生一个沿自身轴向前进的移动分力和一个绕自 身轴线转动的旋转分力,使料棒在辊道上前进的同时绕自身轴线转动;辊道将料棒输送到箱式加热炉中连续加热,料棒在辊道上绕自身轴线转动可使加热更均匀;当温度达到850 90(TC后,辊道将料棒输送进入淬火装 置,通过从料棒的周围向料棒喷水进行喷淋淬火处理;淬火后的料棒经辊道从淬火装置中输出,表面温度自然冷却并逐渐降至 常温后,辊道又将料棒送入箱式回火炉进行第二次均匀连续加热实现调质处 理;当温度加热到250 300'C时,辊道将料棒从箱式加热炉中输出,自然冷 却,得到磨棒;经检验,磨棒直线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再用辊道将磨棒送入压力机内进 行调直处理,直至合格。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该磨棒生产方法中,所述料棒的淬火温度为85(TC。在该磨棒生产方法中,所述辊子的"V"形凹槽的底端为圆弧过渡,且圆 弧与料棒的外圆周面相适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是一种高效率、低消耗、无污染的磨棒生 产工艺方法。与现有生产方法相比,磨棒的生产质量稳定,热处理硬度值变 化范围小,磨棒不直度变形范围小,工人劳动强度小、产量高。(详见附表一、 附表二)附表一 磨棒性能检测对比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附图说明图1为磨棒生产流水线平面示意图2为磨棒线输送辊道带动磨棒旋转、移动原理图3为辊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中l料棒,2辊子,3凹槽,4链传动装置,5安装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该磨棒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成品圆钢按一定规格和长度下料。下好的料棒置于放料架上,然后利 用由相互平行的多个同方向匀速转动的辊子2组成的辊道输送下好的料棒1, 辊子2圆周表面设有"V"形凹槽3。辊子的"V"形凹槽3的底端为圆弧过 渡,圆弧与料棒1的外圆周面相适应。各辊子的安装轴5之间通过链传动装 置4实现匀速同向转动。也可采用其他传动装置实现,作为本
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实现。该辊道的所有辊子在同一水平面内倾斜设置,料棒1置于辊子的"V"形 凹槽3中后,料棒1的轴线与辊子2的轴线非垂直交叉,如图2所示,当辊 子2转动时,辊子2对料棒1产生一个沿自身轴向向前运动的移动分力和一 个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旋转分力,即辊道主轴的轴向力可以分解为磨棒移动分 力和磨棒旋转分力,使料棒在辊道上前进的同时绕自身轴线转动。辊道将料棒1输送到箱式加热炉中连续加热,料棒在辊道上绕自身轴线 转动可使加热更均匀。采用箱式加热炉热处理硬度值变化范围小,磨棒不直 度变形范围小。当温度达到850 90(TC后,辊道将料棒1输送进入淬火装置, 通过从料棒的周围向料棒喷水进行喷淋淬火处理,这样淬火可使料棒的硬度 比较均匀。料棒的最佳淬火温度为850'C。淬火后的料棒经辊道从淬火装置中输出,表面温度自然冷却并逐渐降至 常温后,辊道又将料棒送入箱式回火炉进行第二次均匀连续加热实现调质处 理,采用箱式回火炉热处理硬度值变化范围小,磨棒不直度变形范围小。当 温度加热到250 30(TC时,辊道将料棒从箱式加热炉中输出,自然冷却,得 到磨棒。经检验,磨棒直线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再用辊道将磨棒送入压力机内进 行调直处理,直至合格。压力机可采用315T油压机。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将成品圆钢按一定规格和长度下料;利用由相互平行的多个同方向匀速转动的辊子组成的辊道输送下好的料棒,辊子圆周表面设有“V”形凹槽;该辊道的所有辊子在同一水平面内倾斜设置,料棒置于辊子的“V”形凹槽中,料棒的轴线与辊子的轴线非垂直交叉;当辊子转动时,辊子对料棒产生一个沿自身轴向前进的移动分力和一个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旋转分力,使料棒在辊道上前进的同时绕自身轴线转动;辊道将料棒输送到箱式加热炉中连续加热,料棒在辊道上绕自身轴线转动可使加热更均匀;当温度达到850~900℃后,辊道将料棒输送进入淬火装置,通过从料棒的周围向料棒喷水进行喷淋淬火处理;淬火后的料棒经辊道从淬火装置中输出,表面温度自然冷却并逐渐降至常温后,辊道又将料棒送入箱式回火炉进行第二次均匀连续加热实现调质处理;当温度加热到250~300℃时,辊道将料棒从箱式加热炉中输出,自然冷却,得到磨棒;经检验,磨棒直线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再用辊道将磨棒送入压力机内进行调直处理,直至合格。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料棒的淬火 温度为850°C。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辊子的 "V"形凹槽的底端为圆弧过渡,且圆弧与料棒的外圆周面相适应。全文摘要,包括以下步骤将成品圆钢下料;利用由相互平行的多个同方向匀速转动的辊子组成的辊道输送料棒,辊子圆周表面设有“V”形凹槽;所有辊子在同一水平面内倾斜设置,料棒置于辊子的凹槽中后,其轴线与辊子轴线非垂直交叉;辊子转动时,对料棒产生一个移动分力和一个旋转分力,使料棒在辊道上前进的同时绕自身轴线转动;辊道将料棒输送到箱式加热炉中加热到850~900℃,再从料棒的周围喷水进行喷淋淬火;待料棒表面自然冷却至常温,再送入箱式回火炉进行加热到250~300℃调质处理,自然冷却,检验磨棒直线度不满足要求的,送入压力机内调直处理。它保证加热和淬火温度的均匀性,热处理后弯曲变形小,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文档编号C21D1/18GK101417382SQ20081023824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侯宇岷 申请人:山东华民钢球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棒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将成品圆钢按一定规格和长度下料; 利用由相互平行的多个同方向匀速转动的辊子组成的辊道输送下好的料棒,辊子圆周表面设有“V”形凹槽;该辊道的所有辊子在同一水平面内倾斜设置,料棒置于辊子的“V”形凹槽中,料棒的轴线与辊子的轴线非垂直交叉;当辊子转动时,辊子对料棒产生一个沿自身轴向前进的移动分力和一个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旋转分力,使料棒在辊道上前进的同时绕自身轴线转动; 辊道将料棒输送到箱式加热炉中连续加热,料棒在辊道上绕自身轴线转动可使加热更均匀;当温度达到850~900℃后,辊道将料棒输送进入淬火装置,通过从料棒的周围向料棒喷水进行喷淋淬火处理; 淬火后的料棒经辊道从淬火装置中输出,表面温度自然冷却并逐渐降至常温后,辊道又将料棒送入箱式回火炉进行第二次均匀连续加热实现调质处理;当温度加热到250~300℃时,辊道将料棒从箱式加热炉中输出,自然冷却,得到磨棒; 经检验,磨棒直线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再用辊道将磨棒送入压力机内进行调直处理,直至合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宇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民钢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