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9934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7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以丙环唑·氟硅唑为芯材,以聚乳酸为壁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乳化时间、乳化剂浓度、搅拌速度、油水相体积比、聚乳酸浓度及芯壁材质量比等因素对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微球制备因素对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筛选出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为:芯壁材质量比1:3、聚乳酸浓度180mg/ml、乳化剂浓度1.5%、油水相体积比1:25、高速乳化分散速度4000rpm/min。

Sustained release microspheres of Paclobutrazol and fluosilazole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ylovazole fluorosilicazole polylactic acid microspher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method is to prepare Paclobutrazol and fluosilazole polylactic acid microspheres by using solvent evaporation as the core material and the polylactic acid as the wall material. The effects of emulsifying time,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stirring speed, volume ratio of oil and water phase, concentr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and mass ratio of core wall on the prepar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microspher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drug loading and particle size of the polylactic polylactic acid microspheres of different microspheres.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optimized.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spheres is: the mass ratio of core wall material to 1:3,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180mg/ ml, the concentration of emulsifier 1.5%, the volume of oil and water phase At 1:25, the speed of high speed emulsification was 4000rpm/m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农药剂型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使农药活性成分到达并作用于靶标,获得最大的生物活性。传统剂型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农药活性成分的活性,并存在着对施药者有毒性、使用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及对哺乳动物产生不良影响等诸多问题,这就迫使人们去开发新的替代剂型。我国农药剂型的发展将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药新剂型。目前农药剂型正向着水性、粒型、缓释、功能化、省力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一些高效、安全、经济的农药新剂型正在开发应用,并将逐步取代传统的老剂型[陈业兵.农药剂型及其农药的有效利用[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05:15-17.]。近十年来,国内外在控制释放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也推动了更新颖的农药剂型加工技术的发展,农药微球缓释剂能缓慢释放农药有效成分,延长农药持效期,减少施药次数,降低用药量和使用毒性,是当前农药剂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华乃震.农药微胶囊剂的加工和进展(Ⅰ)[J].现代农药,2010,03:10-14+18.]。丙环唑和氟硅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主要通过影响甾醇的生物合成,破环病原菌的细胞膜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该类杀菌剂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通过木质部向上传导,有内吸传导快、对作物安全、在植物体内稳定的特点,现已用于多种作物上病害的防治[周子燕,李昌春.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学,2008,27:11842-11844.]。海南属于农作物病害多发地带,特别是一些难防治、毁灭性的病害,如烂根病、腐烂病、枯萎病、流胶病、枝枯病等。如果将药剂制备为缓释剂微球施于土壤中,通过作物根部吸收到达植物组织部位,不仅可以施药一次达到长期防治的作用,还可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微球是指药物分散或包埋在高分子材料中而形成的球状实体,是原药夹杂在载体高分子材料网络中而形成的复合球体[孙瑞雪,史京京,郭燕川.明胶微球粒径影响因素的研究[J].明胶科学与技术,2008,28(3):119-124.],其粒径范围一般为1-250μm。聚乳酸(PLA)是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以PLA为载体的微球的研究目前较多的还是在医药领域,近年来,以PLA为载体的微球也逐渐被应用到农药领域。尚青[尚青,李国庭,范婷婷.阿维菌素缓释微球的研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2):208-210.]等以PLA为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具有缓释性能的阿维菌素微球,所制备的微球为单分散球体,表面粗糙,粒径为10~100μm,缓释性较好。黄彬彬等[黄彬彬,黄榕,蔡晓娟,等.多杀菌素微球制备关键工艺研究:I[J].农药学学报,2011,13(3):314-318.]、郭瑞峰[郭瑞峰,黄彬彬,杨晓伟,等.毒死蜱-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J].农药学学报,2011,13(4):409-414.]等、郑海瑛[郑海瑛,刘德坤,牟洪征,等.溶剂挥发法制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球[J].农药学学报,2012,14(5):557-564.]分别研制了多杀菌素PLA微球、毒死蜱PLA微球、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PLA微球,发现PLA微球缓释性能较好且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较高。杨石有[杨石有,刘德坤,吴刚,等.毒死蜱微球和乳油在水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力[J].农药学学报,2013,15(4):464-468.]通过研究发现毒死蜱PLA微球对白纹伊蚊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持续杀灭能力,远高于常规毒死蜱乳油的53.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将丙环唑、氟硅唑和聚乳酸溶于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待完全溶解后,倒入作为水相的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进行分散乳化,制得初乳液;然后将此乳状液持续搅拌,然后抽滤,滤饼用蒸馏水洗涤,自然晾干即得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其中,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比为6:4-8:2;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之和与所述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2-1:5;所述分散乳化的分散速度为3500rpm/min-4000rpm/min;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15-1:25;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和明胶的质量比为1:1-2:1;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明胶的质量浓度为1.5%-1.75%;所述油相中聚乳酸浓度为120-180mg/ml。进一步的,以微球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时,最佳的参数选择为: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比为8:2;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之和与所述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3;所述分散乳化的分散速度为4000rpm/min;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25;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和明胶的质量比为1:1;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明胶的质量浓度为1.5%;所述油相中聚乳酸浓度为180mg/ml。进一步的,以微球载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时,最佳的参数选择为: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比为8:2;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之和与所述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2;所述分散乳化的分散速度为4000rpm/min;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25;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和明胶的质量比为1:1;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明胶的质量浓度为1.5%;所述油相中聚乳酸浓度为180mg/ml。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持续搅拌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所述磁力搅拌的时间为3h-4h,优选为3h;所述磁力搅拌的速度为600rpm/min-700rpm/min,优选为600rpm/min。在本专利技术的整个制备过程中,体系的温度维持在20-30℃为宜。为了减少在加工的过程中泡沫对微球制备的影响,对所述初乳液持续搅拌之前,还可向所述初乳液中加入消泡剂。所述消泡剂为常用的的消泡剂如有机硅消泡剂。所述消泡剂可适量加入2~3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前期试验发现丙环唑和氟硅唑复配质量比为8:2时对芒果枝枯病增效较明显,增效系数达到2.68,为寻找丙环唑·氟硅唑(8:2)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以丙环唑·氟硅唑复配药为芯材,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为壁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反应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种类及浓度、搅拌速度、油水相体积比、聚乳酸浓度及芯壁材质量比等因素对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微球制备因素对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筛选出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为:芯壁材质量比1:3、聚乳酸浓度180mg/ml、乳化剂浓度1.5%、油水相体积比1:25、高速乳化分散速度4000rpm/min。磁力搅拌速度600rpm/min。附图说明图1为氟硅唑标准溶液曲线。图2为丙环唑标准溶液曲线。图3为丙环唑HPLC谱图。图4为氟硅唑HPLC谱图。图5为丙环唑﹒氟硅唑微球HPLC谱图,1:氟硅唑;2:丙环唑。图6为磁力搅拌时间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丙环唑、氟硅唑和聚乳酸溶于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待完全溶解后,倒入作为水相的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进行分散乳化,制得初乳液;然后将所述初乳液持续搅拌,抽滤,滤饼用蒸馏水洗涤,晾干即得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其中,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比为6:4‑8:2;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之和与所述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2‑1:5;所述分散乳化的分散速度为3500rpm/min‑4000rpm/min;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15‑1:25;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和明胶的质量比为1:1‑2:1;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明胶的质量浓度为1.5%‑1.75%;所述油相中聚乳酸浓度为120‑180mg/m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丙环唑、氟硅唑和聚乳酸溶于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待完全溶解后,倒入作为水相的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进行分散乳化,制得初乳液;然后将所述初乳液持续搅拌,抽滤,滤饼用蒸馏水洗涤,晾干即得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其中,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比为6:4-8:2;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之和与所述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2-1:5;所述分散乳化的分散速度为3500rpm/min-4000rpm/min;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15-1:25;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和明胶的质量比为1:1-2:1;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明胶的质量浓度为1.5%-1.75%;所述油相中聚乳酸浓度为120-180mg/m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之和与所述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3;所述分散乳化的分散速度为4000rpm/min;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25;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和明胶的质量比为1:1;所述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阿拉伯胶-明胶的质量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石有张蕊张贺韦运谢蒲金基刘晓妹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