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随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9884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随动装置(1000),所述太阳随动装置至少包括:●可动装置(1100),所述可动装置至少包括:○架台(1110),所述架台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收集装置(1112);○支承结构(1120);○第一支撑拱(1130)和第二支撑拱(1150),第一支撑拱和第二支撑拱配置用于支撑支承结构(1120);●第一撑地部(1140)和第二撑地部(1160),第一撑地部和第二撑地部配置用于分别支撑第一支撑拱(1130)和第二支撑拱(1150);●运动驱动装置(1141);对于所述太阳随动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120)为由网格式结构形成的梁,所述网格式结构包括:○至少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多个横梁;○多个拉杆(12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太阳随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太阳能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太阳随动装置的领域。本专利技术例如得到用于有利应用的太阳场。
技术介绍
如今太阳能是大量技术创新的核心能量。在能量需求较高的今天,世界上大量国家倾向于大规模地使用该可再生能量。无论是穿过光电板还是穿过太阳反射器,这些太阳设备都会遇到大量问题。问题要点的其中之一在于对在其支撑件上承载太阳能收集装置的太阳随动装置的架台部件的对齐和调节。事实上适合良好地对齐所述部件并且使所述部件机动化,以使所述架台无额外约束地运行。重要关键点的其中之一在于得到尽可能低的获取收集到的能量的成本。该成本的降低来自于太阳场的效率的增大,以及同样来自于安装和维护这些太阳场的成本的降低。然而,在该背景下,安装机动化架台的成本和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建有所述架台的场地。事实上,难以得到完全平坦的场地来在很长的距离上布置架台队列。解决方案由此在于实施具有减小的尺寸的架台,以便能够将所述架台布置在场地的不规则处之间。但已知的解决方案由此同时在安装、维修、以及管理方面造成了较大的成本。其它解决方案由此涉及在安装架台之前对场地进行整理和土方。但这造成安装的成本和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太阳随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随动装置(1000),所述太阳随动装置至少包括:●可动装置(1100),所述可动装置至少包括:○架台(1110),所述架台沿着主延伸方向(1111)纵向延伸,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收集装置(1112);○支承结构(1120),所述支承结构沿着主延伸方向(1111)在长度L(1120c)上纵向延伸,并且优选地仅以自身支撑所述架台(1110),并且包括第一端部(1120a)和第二端部(1120b);○第一支撑拱(1130)和第二支撑拱(1150),所述第一支撑拱和所述第二支撑拱配置用于支撑所述支承结构(1120);●第一撑地部(1140)和第二撑地部(1160),所述第一撑地部和所述第二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17 EP 17305176.4;2016.08.17 FR 16012341.一种太阳随动装置(1000),所述太阳随动装置至少包括:●可动装置(1100),所述可动装置至少包括:○架台(1110),所述架台沿着主延伸方向(1111)纵向延伸,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收集装置(1112);○支承结构(1120),所述支承结构沿着主延伸方向(1111)在长度L(1120c)上纵向延伸,并且优选地仅以自身支撑所述架台(1110),并且包括第一端部(1120a)和第二端部(1120b);○第一支撑拱(1130)和第二支撑拱(1150),所述第一支撑拱和所述第二支撑拱配置用于支撑所述支承结构(1120);●第一撑地部(1140)和第二撑地部(1160),所述第一撑地部和所述第二撑地部配置用于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拱(1130)和所述第二支撑拱(1150);●运动驱动装置(1141),所述运动驱动装置优选地与所述第一撑地部(1140)连成一体,并且配置用于驱动所述可动装置(1100)相对于所述第一撑地部(1140)和所述第二撑地部(1160)旋转;对于所述太阳随动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120)为由网格式结构形成的梁,所述网格式结构包括:○至少第一纵梁(1121)、第二纵梁(1122)和第三纵梁(1123),所述至少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彼此平行并且沿着主延伸方向(1111)延伸;○多个横梁(1224d),所述多个横梁沿着主延伸方向(1111)分布并且使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三纵梁(1121,1122,1123)彼此连接,以使所述横梁(1224d)形成多个三角形件(1224);○多个拉杆(1225),所述多个拉杆通过使所述多个三角形件(1224)中的至少两个三角形件(1224)彼此机械地连接来通过压力机械地约束所述支承结构(1120);●所述可动装置(1100)配置成使得所述支承结构(1120)整体由所述第一支撑拱(1130)和所述第二支撑拱(1150)支撑;●所述太阳随动装置(1000)包括滚动构件,所述滚动构件装配成在所述第一撑地部(1140)和所述第二撑地部(1160)上可旋转,所述滚动构件配置用于引导所述第一支撑拱(1130)和所述第二支撑拱(1150)旋转并且仅以自身支撑所述可动装置(1100);●所述第一支撑拱(1140)和所述第二支撑拱(1160)分别位于与所述支承结构(1120)的第一端部(1120a)隔有第一距离L1(1120d)处和与所述支承结构的第二端部(1120b)隔有第二距离L3(1120f)处,以使所述支承结构(1120)的第一端部(1120a)和第二端部(1120b)布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拱(1130)和所述第二支撑拱(1150)突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随动装置(1000),其中,第一距离L1(1120d)和第二距离L3(1120f)在L/9与L/2之间,优选地在L/6与L/2.5之间,有利地等于L/3。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随动装置(1000),其中,所述多个三角形件(1124)沿着所述主延伸方向(1111)以不规则分布来布置,并且优选地,所述多个三角形件(1124)沿着所述主延伸方向(1111)的不规则分布具有的三角形件(1124)的密度在所述第一支撑拱(1130)和所述第二支撑拱(1150)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处、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支撑拱(1130)的位置处更大。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随动装置(1000),其中,沿着主延伸方向(1111)连续的两个三角形件(1224)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端部(1120a)与所述第一支撑拱(1130)之间等于P1(1224e),在所述第二支撑拱(1150)与所述第二端部(1120b)之间等于P3(1224g),并且在所述第一支撑拱(1130)与所述第二支撑拱(1150)之间等于P2(1224f),P3等于P1并且P2小于或等于P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随动装置(1000),所述太阳随动装置包括在所述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托尔多
申请(专利权)人:文加研究私人有限公司J·托尔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