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9070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方。所述的中药组方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菊花20~60份,桂枝1~5份,防风5~15份,牡蛎1~5份,黄芩2~10份,大黄1~5份,生地1~5份,白术4~15份,人参1~5份,当归1~5份,茯苓1~8份,桔梗3~10份,半夏1~5份,矾石1~5份,细辛1~5份,川芎1~8份,干姜1~8份。该中药组方针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如血栓后遗症、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等引起的忽然卒倒,不省人事,神志不清,口眼喎斜,言语不清,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具有极好疗效。

A Chinese herbal prescription for sequelae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for sequelae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Chinese herbal prescription includes 20~60 parts of chrysanthemum, 1~5 parts of cinnamon branch, 5~15 copies of wind proof, 1~5 copies of oysters, 2~10 copies of Scutellaria, 1~5 copies of rhubarb, 1~5 copies of raw land, 4~15 ginseng, 1~5 Panax ginseng, 1~8 copies of Poria, 3~10 copies of Platycodon, 1~5 copies of Pinellia and alunite 1 5, 1~5 asarum, 1~8 Chuanxiong and 1~8 dried ginge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has a great effect on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thrombotic sequelae,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of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sequelae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方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方。
技术介绍
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或“卒中”。是由于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脑部或支配脑部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其共同特点为起病急骤,可出现瘫痪、失语、意识障碍等。在短时间达到高峰,神经功能恢复缓慢,且难以预计。本病也是中医上所说的“中风”,又名“脑卒中”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清或不经昏倒,而仅以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为临床特征。此两证都是中风的病候。因本病起病急骤,病症变化迅速与风性主动、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又因本病发病多出现猝然晕倒的特征,所以又有“卒中”之称。中风病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在《金贵要略》中张仲景首次根据中风证,邪中之深浅,病情之轻重,将中风病性分为“中络”、“中经”、“入腑”、“入脏”四个层次。“外风”指的是六淫中的风邪,当风邪直中经络,则会出现口眼喎斜,面瘫,肢体麻木不仁或屈伸不利或轻度半身不遂。脉象多浮或兼数。但外风所致的此证多为轻证,风邪只中于经络,类似于西医学的脑血管痉挛,病情浅恢复较快,预后良好。“内风”多因正气不足,脏腑不合,生热化风,迫血妄行,或积聚一处或上扰与脑腑形成“脑卒中”。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神志不清、口吐痰涎或喉间痰鸣、口眼喎斜、偏瘫等症。脉象多见脉微而数;脉微,为正虚,脉数为邪盛。西医学认为此为脑出血、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病症。中医认为这是“内中风”,主要与正气不足邪入脏腑有关。病机为肝阳上亢化风内动淤阻清窍,或痰火湿热瘀滞清窍肢体所致。此时因正气不足,风邪直中脏腑,因此病情危重,恢复较慢。现代中医学认为,“脑卒中”病证属于内、外两种皆有病因。因而有“外风”是诱因;“内风”是根源的病理、病因之说。总起来说“中风”病证多为六淫风邪中于经络;“内风”多由正气不足,脏腑不合,五志化火,脏腑真阴不足,肝阳上亢生热动风迫血妄行或积聚一处引发“中风”证候。而我国中风后遗症期的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提高这个群体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延长生命时间和减少中风复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方,所述的中药组方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菊花20~60份,桂枝1~5份,防风5~15份,牡蛎1~5份,黄芩2~10份,大黄1~5份,生地1~5份,白术4~15份,人参1~5份,当归1~5份,茯苓1~8份,桔梗3~10份,半夏1~5份,矾石1~5份,细辛1~5份,川芎1~8份,干姜1~8份。所述的中药组方优选为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菊花20~40份,桂枝2~3份,防风6~10份,牡蛎1~3份,黄芩2~5份,大黄1~2份,生地2~3份,白术4~10份,人参2~3份,当归1~3份,茯苓2~3份,桔梗4~8份,半夏1~3份,矾石1~3份,细辛2~3份,川芎2~3份,干姜2~3份。所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中风)包括脑血栓后遗症、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等。所述的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方在制备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药物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成各种剂型,包括汤剂、片剂、丸剂、胶囊剂、针剂、粉针剂、颗粒剂、冲剂、口服液和糖浆剂,或者采用微纳米技术制成的片剂、胶囊剂、针剂、粉针剂或颗粒剂。祛风,即散“外风”息“内风”。方中用桂枝、菊花、防风驱散内外之风邪,宣通肢体经脉;用牡蛎与菊花相配,平肝敛阴,镇惊息风,平定肝风内动。诸药合用能驱散直中经络脏腑之内外风邪引起的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之症。清热,即清散风邪入里之热,或脏腑血分之热,尤其是清肝阳上亢生热风,风邪入胃腑生胃热扰心。因肝经火热会阳亢生风,血有所不藏,易出现迫血妄行,血溢脉外之嫌。风入阳明经致胃肠燥热,尤其是胃经支脉络于心,当风邪入胃生热邪,胃中津液被热邪所束,结为痰涎阻滞心脉不通,心主神明清窍通于脑腑,心脉不通所以脑腑神昏晕厥不省人事。此为风邪入胃化热扰乱心神引起。方中黄芩具有清肝胆、心肺之热;大黄清热泻热引热外出,能清胃肠燥热之邪;生地滋阴清血分之热。诸药合用能清脏腑热邪,治疗热入心脑神昏跌扑不省人事。补虚,“中风”源自正虚邪盛。正气不足,风邪入侵,所以才出现了“中风”病患,因而需要扶正祛邪。此方可补血养阴、健脾益气。血属阴,血虚则阴虚,阴虚则不制阳热,是肝阳上亢上扰清窍之本,易出现头晕昏重忽然跌扑,不省人事。又因血虚又被风邪所侵生热,不容祛风药力,所以用当归、生地养阴补血,既能使阴血充足,又治血中之风热。补血的同时又能起到祛风润燥的作用,一举两得。生地入肾经补益阴水,使水旺涵木以抑制肝阳上亢化风上扰清窍;当归补血引血归经,双向合力起到治风润燥之功效。脾胃乃气血之海,后天正气之本,脾健运化正常能生正气,又能清化湿浊不生痰湿,胃气足则生清降浊,清阳生头脑健,胃气降则不生热扰心。方中佐以人参、白术、茯苓补脾益胃升清化湿降浊,助正气复邪有所不干,对治疗“中风”及“中风”后偏瘫的恢复起到修复功效。祛痰,痰为百病之源,中风也与痰湿阻络蒙蔽清窍有关。痰湿阻滞气机则喉中痰鸣,因痰生于脾肾处于肺喉,所以“中风”是有呼吸困难,喉中痰鸣。风邪夹痰阻滞心脉,则舌硬流涎言语不清,心主舌,舌下为廉泉,心脉受风痰阻滞,舌硬廉泉不能闭合则口流涎。风痰侵入经络,则肢体麻木不仁。痰气上逆蒙蔽清窍则神志不清。所以用矾石化痰除湿,半夏祛痰降逆,桔梗宣肺行气豁痰。诸药合用消痰饮、降气逆主治偏风流涎、头晕跌扑、痰鸣等症。行气活血通脉,“中风”诸因引起血脉淤阻不通,蒙蔽清窍,头为百脉之汇,脉通则头脑通,所以需要活血化瘀,行气通脉。方中川芎,入肝又引药入头,具有行肝中气血,通头脑血脉功效;当归活血,能治血瘀脉络之力;细辛祛风通窍,疏通心肾之气;大黄活血化瘀,通肠利便,导滞泻热,泻下焦而平头脑之热。诸药合用具有活血行气通窍醒脑之功效。综上所述,本方以菊花用量最重为君,起到平肝潜阳息风醒脑通窍的作用。以防风、桂枝、细辛为臣与菊花相配,起到祛除内外风邪的功效。以人参、茯苓、当归、白术为佐补益正气,扶正祛邪。以川芎、矾石、为使,起到行气活血,祛湿解毒收涩心阳。以干姜温中助正气内生,犹如《内经》所谓塞其空窍之理,助祛风药效。此方内外兼治散外风而息内风;又补其虚助正气复祛风有力;又清其热,热去不再耗伤阴血,不致迫血妄行;祛其痰湿,风无痰依自无根,所以风邪易祛。尤其对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引起的忽然卒倒,不省人事,神志不清,口眼喎斜,言语不清,半身不遂等症具有极好疗效。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综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得出一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主要包括脑血栓后遗症、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蛛网膜下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方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菊花20~60份,桂枝1~5份,防风5~15份,牡蛎1~5份,黄芩2~10份,大黄1~5份,生地1~5份,白术4~15份,人参1~5份,当归1~5份,茯苓1~8份,桔梗3~10份,半夏1~5份,矾石1~5份,细辛1~5份,川芎1~8份,干姜1~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方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菊花20~60份,桂枝1~5份,防风5~15份,牡蛎1~5份,黄芩2~10份,大黄1~5份,生地1~5份,白术4~15份,人参1~5份,当归1~5份,茯苓1~8份,桔梗3~10份,半夏1~5份,矾石1~5份,细辛1~5份,川芎1~8份,干姜1~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方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菊花20~40份,桂枝2~3份,防风6~10份,牡蛎1~3份,黄芩2~5份,大黄1~2份,生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宝剑周晓伟张天鹏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