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后遗症肢体功能运动康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6330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健身器材,提供了一种更适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病情程度不同的肢体运动康复器。包括底盘、座垫、传动结构、电器控制盘等几部分,传动结构形成上下两个独立的传动系统,上、下可调旋转臂通过轴承与皮带轮相连接,在传动系统上设置了传感器、张紧轮,通过导线与微电脑相连。该康复器安全可靠,上、下肢体可同时或分别独立运动,且旋转半径可调,设置的电脑编程较大程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要,通过锻炼,使患者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力,逐步恢复运动功能。(*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健身器材,涉及一种能使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偏瘫肢体加快康复的功能运动器械。目前,因中枢及周围神经疾病导致的肢瘫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脑血管病发病及致残率居高不下。病人肢体肌力较差,运动功能产生障碍及失调,生活、行动不便。依靠按摩、针灸、理疗等方式治疗或他人的搀扶帮助行走都不能达到使病人快速恢复健康、防止肌肉萎缩的效果。况且,一些年老体弱的人也需要专门器械对上、下肢体进行经常性的锻炼。中国专利CN2304383Y公开的“肢体康复器”和CN2430975Y公开的“多功能被动式偏瘫病人康复器”,均可利用偏瘫病人自己健康的肢体采用手动或电动的方法对有残疾的肢体进行强迫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体内在控制力量,达到偏瘫部位康复的目的。但对于不同病情的病人适应性不强,且缺少安全保护措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能广泛地适用于患病程度不同、身材不同的病人通过不同方法、调整不同转速的锻炼加快偏瘫肢体恢复健康的康复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康复器包括底盘、座垫、传动结构、电器控制盘等几部分,底盘的一边安装传动机构,另一边开有长圆槽孔,安装可调整位置的座垫,传动机构由外面的防护罩、观察孔盖板、电控器、上下可调旋转臂和里面的上下肢体运动减速电机、皮带轮、固定支架构成,形成上下两个独立的传动系统,皮带轮与减速电机通过皮带相连接,上、下可调旋转臂通过轴承与皮带轮相连接,电器控制盘安装在防护罩上。在传动系统上设置传感器、张紧轮,通过导线与微电脑相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既可支持主动运动,即利用偏瘫病人健康的上、下肢体主动运动来带动病残的肢体运动,又可被动运动,尤其是对于肢体功能障碍较重的病人,即利用减速电机带动偏瘫肢体运动。2、上、下肢体可调旋转臂互相独立,且分别和两个减速电机相连接,因此病人可按照自己的意愿,既可分别锻炼又可同时锻炼上、下肢体。3、上、下肢体可调旋转臂上开有长圆槽孔,旋转半径长短可调,适应了患病程度不同及体形不同的病人。4、既可移动座垫与传动机构间的距离,又可以调整座垫的高低位置,适应了身材不同的病人。5、考虑到偏瘫病人的行动不便,传动机构除上、下肢体可调旋转臂、电器控制盘、手柄、脚托外,传动系统安装在防护罩内,这样可防止病人发生意外事故。6、针对病人病情程度的不同,本装置采用了机械调速和电子调速相结合,较大范围地降低了输出轴速率,从而较大程度地满足较重病人运动十分缓慢的需要。7、本技术引用微电脑技术,通过编程不仅可对系统运动进行自动控制,同时也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转速、时间、强度的设定自己输入锻炼程序进行锻炼。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底盘16上安装支柱底座22的部位开有两条长圆槽孔,支柱底座22利用四个螺栓固定,同时可通过两长圆槽孔对其位置进行调整,使之与传动机构1间的距离为最佳位置,通过支撑柱20上的锁紧套21的两个螺栓的松紧可调整座垫18的高低位置,座垫18上设有安全带19。传动机构1的外面是防护罩4和观察孔盖板5,观察孔盖板5用螺丝固定在防护罩4上,里面有固定支架24,在固定支架24上安装上肢体减速电机9、下肢体减速电机10、上肢体皮带轮2、下肢体皮带轮13,皮带轮与减速电机之间通过皮带6、11连接,上肢体可调旋转臂3、下肢体可调旋转臂14的一端开有长圆槽孔,与皮带轮通过轴承25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手柄23、脚托15,并在轴伸出的部位加一半球型螺母,以防止运动时碰到手、脚。安装在防护罩4上的电器控制盘17上面有供电显示、两位数转速数字显示、调速旋钮、控制开关、应急报警器。在传动系统上设置传感器7、张紧轮8,传感器反馈的压力信息通过导线输入到微电脑,在预先设定的程序对传动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使用时,在他人的帮助下,根据病人的身材情况调整好座垫的前后、高低位置,根据病人患病程度情况,病人可在不用开启减速电机的情况下,用健康的上下肢体带动病残的肢体进行主动运动,同时也可通过减速电机的运转来带动上下肢作被动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若是病情有所改善可以通过增大上下可调旋转臂的半径来提高线速度,从而对病人进行强化锻炼。当病人不想运动时,可通过电器控制盘上的应急报警器向远离康复器的他人呼助。这样,通过锻炼使病人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力,逐步恢复运动功能,避免肌肉萎缩,运动功能丧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脑血管病后遗症肢体功能运动康复器,包括底盘(16)、座垫(18)、传动结构(1)、电器控制盘(17)等几部分,其特征在于:底盘(16)的一边安装传动机构(1),另一边开有长圆槽孔,安装可调整位置的座垫(18),传动机构(1)由外面的防护罩(4)、观察孔盖板(5)、电器控制盘(17)、上下肢体可调旋转臂(3)与(14)和里面的上下肢体运动减速电机(9)与(10)、皮带轮(2)与(13)、固定支架(24)构成,形成上下两个独立的传动系统,皮带轮与减速电机通过皮带(6)、(11)连接,上、下可调旋转臂通过轴承(25)与皮带轮连接,电器控制盘(17)安装在防护罩(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血管病后遗症肢体功能运动康复器,包括底盘(16)、座垫(18)、传动结构(1)、电器控制盘(17)等几部分,其特征在于底盘(16)的一边安装传动机构(1),另一边开有长圆槽孔,安装可调整位置的座垫(18),传动机构(1)由外面的防护罩(4)、观察孔盖板(5)、电器控制盘(17)、上下肢体可调旋转臂(3)与(14)和里面的上下肢体运动减速电机(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祥荣郁士刚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市高血脂防治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