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8752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模装置。该支模装置包括拉杆、至少一对侧模、至少两根连杆以及限位板。侧模分别位于拉杆的两侧并与拉杆平行,连杆位于侧模和拉杆之间,连杆一端与侧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拉杆转动连接;限位板位于连杆与拉杆的连接处并限定连杆相对于拉杆的转动角度。将支模装置放置在指定位置,然后对拉杆进行推进,一直推到连杆与限位板平行,完成支模的施工。当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支模装置时,利用一根简易拉钩将拉杆沿推进方向的相反方向拉动,便可以将支模装置从指定位置拆卸。因此,上述支模装置安装和拆除方便,周转率高,降低了施工成本。

Die suppor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ld supporting device. The supporting device comprises a pull rod, at least one pair of side moulds, at least two connecting rods and a limiting plate. The side die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ull rod and parallel to the pull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ide mode and the pull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di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ull rod; the limit plate is located at the conn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with the pull rod and defines 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connecting rod relative to the pull rod. The supporting device is placed in a specified position, and then the pull rod is pushed forward until the connecting rod is parallel to the limiting plate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orting mould. When the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when the supporting device is dismantled, a simple pull hook is used to pull the pull rod along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the propelling direction, and the supporting device can be dismantled from the specified position. Therefore, the formwork installation and dismantlement are convenient, the turnover rate is high, and the construction cos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支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结构中的风道施工越来越普及。而在各类地铁车站、地铁隧道以及市政隧道等工程中,风道施工尤为重要。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风道内部净高过小,给传统支模工艺造成了相当大的施工困难。一般地,风道支模施工通常采用钢管扣件式模板体系,在现场实地进行支模施工。但是,这种钢管支撑装置需要大量的钢管投入,并且由于风道内支模空间窄小,人力难以很好的进行支模和拆模,施工难度较大且较难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风道内不易支模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容易而且施工质量好的支模装置。一种支模装置,包括:拉杆;至少一对侧模,分别位于所述拉杆的两侧并与所述拉杆平行;至少两根连杆,所述连杆位于所述侧模与所述拉杆之间,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限位板,位于所述连杆与所述拉杆的连接处并限定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拉杆的转动角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设有两个第一耳板,两个所述第一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固定板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设有两个第二耳板,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拉杆,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两个端部均为T字形端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连接,当所述连杆与所述限位板平行时,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拉杆的转动角度达到最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模有多对,多对所述侧模沿着所述拉杆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拉杆上。上述支模装置在施工时,将侧模与连杆连接,然后连杆再与拉杆连接,安装好以后,将支模装置合拢,即,连杆与侧模以及连杆与拉杆之间的角度处于最小。然后将上述支模装置放置于需要施工的结构的空腔内,留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保证一侧模到位,然后推进拉杆,此时连杆相对于拉杆转动,同时,连杆也相对于侧模转动,随着拉杆的推进,连杆与拉杆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继续推进拉杆直到限位板限制了连杆的继续转动,即可完成支模的施工。上述支模装置在现场只需要就位安装,施工工序少,施工方便而且能够保证较好的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支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支模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支模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支模装置1包括拉杆10、至少一对侧模20、至少两根连杆30以及限位板40。侧模20分别位于拉杆10的两侧并与拉杆10平行,连杆30位于侧模20和拉杆10之间,连杆30一端与侧模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拉杆10转动连接;限位板40位于连杆30与拉杆10的连接处并限定连杆30相对于拉杆10的转动角度。上述支模装置1在施工时,将侧模20与连杆30连接,然后连杆30再与拉杆10连接,安装好以后,将支模装置1合拢,即,连杆30与侧模20以及连杆30与拉杆10之间的角度处于最小。然后将上述支模装置1放置于需要施工的结构的空腔内,留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保证一侧模20到位,然后推进拉杆10,此时连杆30相对于拉杆10转动,同时,连杆30也相对于侧模20转动,随着拉杆10的推进,连杆30与拉杆10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继续推进拉杆10直到限位板40限制了连杆30的继续转动,即可完成支模的施工。上述支模装置1在现场只需要就位安装,施工工序少,施工方便而且能够保证较好的施工质量。上述支模装置1是用于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模板把要浇筑的混凝土做个模型,然后形成待浇筑形状的混凝土。以下将以上述支模装置1应用于悬挂式风道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待成型的风道的形状设置侧模20,浇筑完成后两块侧模20之间的腔体即为风道的形状。在此,以支模装置1包括两块侧模20为例进行说明。两块侧模20分别位于拉杆10的两侧并分别与拉杆10平行,即,两块侧模20平行设置。两块侧模20之间的距离随着连杆30相对于拉杆10的转动而变大或减小。例如,请同时结合图1和图2,当沿着图2中a方向推进拉杆10时,连杆30与拉杆10之间的夹角β会逐渐变大,两块侧模20之间的距离会随着逐渐变大,直到限位板40限制连杆30继续转动时,两块侧模20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而当沿着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拉杆10时,连杆30与拉杆10之间的角度会逐渐变小,两块侧模20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变小。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模装置1包括多对侧模20,多对侧模20沿着拉杆10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每对侧模20中的两块侧模20均是相对设置在拉杆10的两侧。侧模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当待施工的风道较长时,可以选择数量较多的侧模20,而当施工的风道较短时,则可以选择数量较少的侧模20。连杆30用于连接侧模20和拉杆10,连杆30与侧模20的连接既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杆30与侧模20间接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模装置1包括固定板50,固定板50与侧模20连接,连杆30通过固定板50与侧模20转动连接。一般地,侧模20的材质为木板,连杆30的材质为钢,而固定板50的材质也为钢,通过采用固定板50将连杆30与侧模20连接,使得连杆30与侧模20的连接由点与面的连接转变为面与面的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0与侧模20可拆卸连接。当浇筑完成后,需要拆除支模装置1时,固定板50与侧模20可拆卸连接提高了支模装置1拆除的便利性,也提高了固定板50和侧模20的周转率。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0为方形钢板,其通过螺栓与侧模20连接。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0设有两个第一耳板500,两个第一耳板500垂直设置于固定板50,连杆30通过第一耳板500与侧模20转动连接。固定板50包括靠近侧模20的第一表面以及远离侧模20的第二表面,两个第一耳板500垂直设置于固定板50的第二表面,连杆30位于两个第一耳板500之间。在本实施中,连杆30的两个端部均为T字形端部。如图2所示,两个第一耳板500上下平行设置,并且两个第一耳板500上均开设有孔洞,连杆30的T字形端部插于孔洞中,此时,连杆30可以通过T字形端部在孔洞中的转动实现与侧模20的相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耳板500与固定板50一体成型,提高了支模装置1的安装速度。如图1和图3所示,拉杆10设有两个第二耳板100,两个第二耳板100垂直设置于拉杆10,连杆30通过第二耳板100与拉杆10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两个第二耳板100上下平行设置于拉杆10上,其中,连杆30与两个第二耳板100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耳板500的连接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模装置1安装完成后,第一耳板500和第二耳板100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证连杆30在转动过程上施加于第一耳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支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至少一对侧模,分别位于所述拉杆的两侧并与所述拉杆平行;至少两根连杆,所述连杆位于所述侧模与所述拉杆之间,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限位板,位于所述连杆与所述拉杆的连接处并限定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拉杆的转动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至少一对侧模,分别位于所述拉杆的两侧并与所述拉杆平行;至少两根连杆,所述连杆位于所述侧模与所述拉杆之间,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限位板,位于所述连杆与所述拉杆的连接处并限定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拉杆的转动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设有两个第一耳板,两个所述第一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陈磊盛昶凯包若涵李世海缪建杨徐慧敏袁凌飞叶文浩刘成伟陈雅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