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8747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连接装置,安装在填充墙中的构造柱与承受动载的主体结构之间,填充墙的墙体走向为长度方向,所述主体结构的底部正对构造柱顶面处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角铁,所述角铁的水平部及铁板与主体结构相固接,角铁的竖直部紧贴在构造柱的外侧,所述角铁的水平部与构造柱顶面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柔性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上部承受动载结构的振动提供垂直变形空间,并能吸收上部结构因承受动载对填充墙体传递的振动,有效避免了上部结构在振动过程中对墙体产生震害而导致裂缝生成。

A flexible conn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lexible connection device, which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structure column in the filling wall and the main structure bearing the dynamic load, and the wall of the filling wall is heading for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structure is setting two angle iron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t the top of the structure column, the horizontal part and the iron plate of the angle iron and the main body. The vertical part of the angle iron is tightly attach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structure column. The horizontal part of the angle iron is reserved with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tructure column, and the gap is filled with flexible material.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ovide vertical deformation space for the vibration of the upper dynamic load structure, and can absorb the vibration of the superstructure, which is transmitted by the dynamic load to the filled wall, and effectively avoids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superstructure to the wall during the vibration process,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ra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柔性连接装置,尤其是指,用于基础结构完全独立的填充墙体与承受动载主体结构之间的柔性连接装置,属于两种承受荷载性质不同的结构类型间的连接施工

技术介绍
如今,在大型交通枢纽工程中,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对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承受荷载性质不同以及基础结构的完全独立,不同结构之间的位移变形的差异,依靠建筑结构自身的弹塑性变形来消耗振动位移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如某机场改造工程中,为利用有限空间,在楼前高架下方设置商业建筑用房或设备安装房,高架结构与房屋建筑结构属不同性质的受力体系,高架上部结构为箱式混凝土连续梁结构,主要承受交通车辆动荷载,高架结构因不同荷载的车辆造成结构变形,产生振动现象。而商业建筑主要为静载,其结构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商业建筑结构基础(条形基础)与高架桥梁基础(桩基承台)完全独立,商业建筑基础主要承受自身结构重量,以及内部设备设施的静载和活荷载,高架结构则除承受高架自身结构重量外,还包括上部车辆活荷载,两个体系变形沉降受约因素不同,故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变形沉降及一定的水平位移差。在我国抗震设计理论体系中,意图通过适当的设计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对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也给出了脱开与不脱开两种做法。不脱开即刚性连接,脱开即柔性连接。图1和图2为《砌体填充墙构造详图(二)》(10SG614-2)图集中柔性连接的构造节点示意图,如图所示,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柔性连接采用预留锚筋5或者预埋件6做法,这种常规柔性构造措施,在结构施工期间预留或预埋的钢筋、埋件如存在施工误差而产生偏位,就会导致返工或者无法利用的现象;另外,由于构造柱4中的钢筋与主体结构中的预留钢筋或预埋件相连接,主体结构的伸缩变形以及承受动载产生的振动变形仍会对填充墙产生震害,而导致墙体裂缝产生或墙面平面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柔性连接装置,安装于承受动载的主体结构与填充墙的构造柱之间,能够有效避免主体结构的振动变形对填充墙体产生的震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柔性连接装置,安装在填充墙中的构造柱与承受动载的主体结构之间,所述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基础结构完全独立,填充墙的墙体走向为长度方向,所述主体结构的底部正对构造柱顶面处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角铁,所述角铁的水平部及铁板与主体结构相固接,角铁的竖直部紧贴在构造柱的外侧,所述角铁的水平部与构造柱顶面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柔性材料。进一步,两个角铁的水平部与所述主体结构之间还设有铁板。进一步,两个角铁的水平部在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孔,所述孔内安装有用于连接角铁、铁板及主体结构的膨胀螺栓。进一步,每个角铁上的孔的数量为2个,在角铁的水平部上沿宽度方向对称布置。进一步,所述孔的形状为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圆形。进一步,两个角铁的水平部之间焊接有角铁连接板。进一步,所述角铁连接板焊接在水平部的中间位置。所述主体结构为箱式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所述填充墙的厚度为240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间隙的高度为20mm~40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柔性材料为岩棉。这样能够满足防火要求。本技术的原理是,该柔性连接装置通过角铁固定在主体结构上的连接方式,使构造柱中的钢筋完全与上部的主体结构结构完全脱离,仅使两个角铁的竖直部贴在构造柱的两侧,构造柱的顶部和主体结构之间预留一定的垂直变形空隙,可以吸收上部结构受动载对填充墙体产生振动;用膨胀螺栓可确保角铁和铁板与主体结构之间连接牢固,同时采用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圆孔,可以补偿上下两个不同受力体系间的水平位移差,比如,为高架桥梁伸缩变形与下部墙体产生的位移差提供一定的补偿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能够为上部承受动载结构振动提供垂直变形空间,并能吸收上部结构因承受动载对填充墙体传递的振动,避免上部结构在振动过程中对墙体产生震害而生成裂缝。2、采用本技术,可有效避免主体结构施工时因预留预埋钢筋或埋件的施工误差而产生偏位或者无法利用现象。3、本技术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基础产生水平位移差及不同受力体系的水平位移差提供的补偿空间的补充远远超过传统预留锚筋做法,有效避免对墙体平面外破坏产生裂缝。4、采用本技术,能有效避免墙体受震害及基础位移差产生的裂缝,为日后墙体及结构维护节约成本。5、本技术无需在主体结构施工中预设预埋,并可以在填充墙体施工期间同步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砌体填充墙构造详图(二)》(10SG614-2)图集中柔性连接采用预留锚筋的构造节点图。图2为《砌体填充墙构造详图(二)》(10SG614-2)图集中柔性连接采用预埋件的构造节点图。图3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填充墙的立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构造节点图。图5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立面图。图6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平面图。图中:1、填充墙;2、主体结构;3、柔性材料;4、构造柱;5、预留锚筋;6、预埋件;7、铁板;8、角铁;9、膨胀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结合图3至图5所示,一种柔性连接装置,安装在填充墙1中的构造柱4与承受动载的主体结构2之间,所述填充墙1与主体结构2的基础结构完全独立,规定填充墙1的墙体走向为长度方向。所述主体结构2的底部正对着构造柱4顶面处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角铁8,所述角铁8的水平部8a与主体结构2相固接,角铁8的竖直部8b紧贴在构造柱的外侧,所述角铁的水平部与构造柱顶面之间预留有间隙A,所述间隙A的高度优选为20mm~40mm。所述间隙内填充有柔性材料3。为了满足防火要求,所述柔性材料为岩棉。两个角铁的水平部8a与所述主体结构2之间还设有铁板7。用于保证两个角铁水平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作为优选的连接方式,两个角铁的水平部在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孔8c,所述孔内安装有膨胀螺栓9,用于将角铁、铁板及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参考图6,每个角铁上的孔的数量优选为2个,在角铁的水平部上沿宽度方向对称布置。这样能使角铁与主体结构连接更加牢固。所述孔的形状为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圆形。为了使两个角铁间的距离相对固定,两个角铁的水平部之间焊接有角铁连接板8d。所述角铁连接板优选焊接在水平部的中间位置。本技术可应用在承受车辆动载荷的高架和高架下方设置的商业建筑用房之间,高架的主体结构为箱式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商业建筑用房的填充墙的厚度为240mm。本技术的原理是,该柔性连接装置通过角铁和铁板固定在主体结构上的连接方式,使构造柱中的钢筋完全与上部的主体结构结构完全脱离,仅使两个角铁的竖直部贴在构造柱的两侧,构造柱的顶部和主体结构之间预留一定的垂直变形空隙,可以吸收上部结构受动载对填充墙体产生振动;用膨胀螺栓可确保角铁和铁板与主体结构之间连接牢固,同时采用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圆孔,可以补偿上下两个不同受力体系间的水平位移差,比如,为高架桥梁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柔性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连接装置,安装在填充墙(1)中的构造柱(4)与承受动载的主体结构(2)之间,所述填充墙(1)与主体结构(2)的基础结构完全独立,填充墙(1)的墙体走向为长度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2)的底部正对构造柱顶面处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角铁(8),所述角铁(8)的水平部(8a)与主体结构(2)相固接,角铁(8)的竖直部(8b)紧贴在构造柱的外侧,角铁(8)的水平部与构造柱顶面之间预留有间隙(A),所述间隙内填充有柔性材料(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连接装置,安装在填充墙(1)中的构造柱(4)与承受动载的主体结构(2)之间,所述填充墙(1)与主体结构(2)的基础结构完全独立,填充墙(1)的墙体走向为长度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2)的底部正对构造柱顶面处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角铁(8),所述角铁(8)的水平部(8a)与主体结构(2)相固接,角铁(8)的竖直部(8b)紧贴在构造柱的外侧,角铁(8)的水平部与构造柱顶面之间预留有间隙(A),所述间隙内填充有柔性材料(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角铁的水平部(8a)与所述主体结构(2)之间还设有铁板(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角铁的水平部(8a)在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孔(8c),所述孔内安装有用于连接角铁及主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溢滔丁炳国陈洪帅池敏华张明明吴昊彭伟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