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8120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包括环境和平台准备,三维模型格式转换,三维模型比例自动匹配、组装和基点设置,三维模型信息提取与应用,现实场景三维空间检测与标示,三维模型交互操控,三维模型在现实场景中的灯光材质碰撞设置,尺寸量测。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将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大中型土木工程,通过在现实场景中放置设计的三维模型,并以人的视角身临其境的观看模型,可方便的对模型进行各种交互操作与信息查询,极大地促进了参与土木工程各方对工程的理解,为随时随地对土木工程技术方案进行讨论和会商提供了支撑平台,对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在土木工程上的应用,尤其是涉及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
技术介绍
增强现实(英文: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在现实场景中叠加虚拟文字、图像、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技术。BIM(英文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缩写,即建筑信息模型,或称之为工程三维信息模型(其后简称为三维模型),既是一种工程三维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设计理念、流程和规范。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性能的提升,以及相关空间感知技术的完善,增强现实技术逐步从PC终端走向上述移动终端设备;从叠加简单图片、文字的二维增强现实,走向感知现实三维空间,并在现实空间上准确放置三维模型的三维增强现实。目前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只应用在游戏和一些公共辅助服务上,且多是二维增强现实,在工程上尤其是土木工程方面尚无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综合采用MicroStation三维协同设计软件、3dsMax三维动画制作软件、SceneKit三维引擎等软件工具,基于IOS11.0系统支持的AR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境和平台准备,三维模型格式转换,三维模型比例自动匹配、组装和基点设置,三维模型信息提取与应用,现实场景三维空间检测与标示,三维模型交互操控,三维模型在现实场景中的灯光材质碰撞设置,尺寸量测;所述环境和平台准备为:以移动终端设备作为硬件,将采用三维设计软件构建的工程三维设计模型,转换格式后导入到三维引擎中,用于室内外场景展示;所述三维模型格式转换步骤如下:S11、在所述三维设计软件中设置三维模型不同的图层、颜色和材质,以区分单体设计模型;S12、以通用三维格式从所述三维设计软件中导出三维模型;S13、再将S12步骤中导出的所述三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境和平台准备,三维模型格式转换,三维模型比例自动匹配、组装和基点设置,三维模型信息提取与应用,现实场景三维空间检测与标示,三维模型交互操控,三维模型在现实场景中的灯光材质碰撞设置,尺寸量测;所述环境和平台准备为:以移动终端设备作为硬件,将采用三维设计软件构建的工程三维设计模型,转换格式后导入到三维引擎中,用于室内外场景展示;所述三维模型格式转换步骤如下:S11、在所述三维设计软件中设置三维模型不同的图层、颜色和材质,以区分单体设计模型;S12、以通用三维格式从所述三维设计软件中导出三维模型;S13、再将S12步骤中导出的所述三维模型导入到第三方动画制作软件中,然后进行分组,并设置各组基点;S14、以OpenCOLLADA第三方插件将S13步骤中分组后的三维模型导出为DAE格式三维模型;S15、将S14步骤中导出的所述DAE格式三维模型导入到Scenekit三维引擎,并转换为SCN格式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比例自动匹配、组装和基点设置步骤为:S21、基于所述三维模型真实尺寸和现实空间尺寸对比后,对三维模型进行自动缩放;S22、采取在所述三维设计软件中事先设置不同的图层、颜色和材质以区分三维模型,然后导入第三方动画制作软件后再采用分组和设置组基点;所述三维模型信息提取与应用为:通过对所述三维模型和信息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志刚陈功军张玉明王新平张金辉王岩姚亮亮谢冰胡晓峰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