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冷轧硅钢片的热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8047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小型冷轧硅钢片的热处理方法。采用普通钟罩式电炉,在装炉后抽真空、充氮气,升温时通入氮、氢混合气,再通入水蒸汽,在炉内形成水汽使硅钢片片与片之间形成隔膜,保持不粘结;同时,在炉膛内一步脱碳,形成全部铁素体,杜绝渗碳体,使硅钢片能真正达到超低碳,减少磁滞损失及降低磁阻。脱碳完毕,在充分的缓慢冷却条件下,使得硅钢片在奥氏体状态下析出完全[100]晶向的铁素体晶体,从而增加导磁率μ,增加磁通量B,降低铁耗P↓[15]/50。该技术方案热处理效果良好,制得的硅钢片完全满足中小型电机的加工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轧硅钢片,尤其涉及冷轧硅钢片的热处理,特别为一种,属于中小型冶金加工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家用电器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小型电机的需求量大为增长;同时在自动化系统中,也需要大量应用中小型电机及微电机。在此背景下,硅钢片的市场需求大幅度上扬。由于普通热轧硅钢片电磁性能差,制成的电机效率低,而一般大型钢厂生产的冷轧硅钢片供应偏紧,且价格高,目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若采用大型钢厂的生产方式来生产硅钢片以满足市场,不仅投资大——尤其是脱碳重结晶退火工序,需采用300多米长的连续退火炉,而且必须连续生产,年产规模不能低于一百万吨,否则生产成本无法承受。另一方面,如采用一般井式炉加工硅钢片,当升温到工艺所需温度时,钢片会产生严重贴连,表面粗糙,电磁性能低下,不能满足后续产品的加工要求。因此,如何对中小型冷轧硅钢片进行有效的热处理,已经成为行业内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①用开平机将冷轧硅钢片切成中小型规格,堆架后装入钟罩炉内; ②炉内先抽真空,然后充氮气;③升温,0℃~510℃升温速度为80℃~90℃/小时,550℃~810℃升温速度为20℃~25℃/小时;④在810~820℃下充分保温6小时以上;⑤随炉冷却,810℃~650℃降温速度控制在5℃~10℃/小时,650℃~500℃降温速度控制在10℃~15℃/小时;⑥降温到100℃时先抽真空,然后放入空气;⑦100℃以下出炉。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进一步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前述的,其中,步骤③在升温至150℃之前,向炉内同时通入干氢和水蒸汽。再进一步地,前述的,其中,步骤③~步骤⑤当中,从升温到450℃开始一直到降温至650℃,向炉内通入湿氢,控制湿氢当中氢气分压与水蒸汽分压的比例为0.5~1。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其中,步骤⑤当中,降温至450℃时先换冷风罩进行风冷,进一步降温至300℃时,再换水冷。这样,本专利技术采用普通钟罩式电炉,在装炉后抽真空、充氮气,升温时通入氮、氢混合气,再通入水蒸汽,在炉内形成水汽使硅钢片片与片之间形成隔膜,保持不粘结;同时,在炉堂内一步脱碳,形成全部铁素体,杜绝渗碳体,使硅钢片能真正达到超低碳,减少磁滞损失及降低磁阻。脱碳完毕,在充分的缓慢冷却条件下,使得硅钢片在奥氏体状态下析出完全晶向的铁素体晶体,从而增加导磁率μ,增加磁通量B,降低铁耗P15/50。该技术方案热处理效果良好,制得的硅钢片完全满足中小型电机的加工要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小型冶金加工
,是对预冷普通硅钢带进行合理的脱碳,再结晶热处理,以期获得低磁阻、高磁通、低铁损的高性能无取向冷轧硅钢片,满足中小电机的生产需要。本专利技术一种典型的实施过程是(1)用进厂的50WW560冷卷通过开平机切成2米长规格,堆在270mm左右高的架子上,使硅钢片基本上按其自然状态形成弧形,以减小冷卷片与片之间的压力,防止贴结。(2)将装料架装入钟罩炉内,先抽真空,后充氮气。(3)开始升温,同时通氨分解气(干氢),并通入适量的水蒸汽,一直到150℃。升温速度为0℃~510℃范围内,85℃/小时;550℃~810℃范围内,25℃/小时。通入干氢一方面是用于保护炉底的强对流电机不积水,更主要保护硅钢片不氧化及去锈,其反应原理是——Fe2O3+3H2→2Fe+H2O(4)在810℃温度下充分保温8小时,使硅钢片全部奥氏体化,硅钢片冷轧过程中的不规则晶格以及钢中的硅锰等元素,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而均匀地熔于奥氏体中。(5)通水蒸汽。从升温到450℃开始到降温至650℃,向炉内通入湿氢,控制湿氢当中氢气分压与水蒸汽分压的比例为0.5~1,以保护硅钢片不氧化及去锈,同时还可以起到脱碳效果,其反应原理是——C+H2O→CO+H2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硅钢片的碳含量,使硅钢片能真正达到超低碳,减少磁滞损失及降低磁阻。据检测,此步骤能够使硅钢片的碳含量从0.08%降至0.04%。(6)随炉冷却。在810℃~650℃之间,降温速度控制在5℃~10℃/小时;650℃~500℃之间,降温速度控制在10℃~15℃/小时。这样的降温过程有利于使硅钢片均匀结晶,且绝大部分是按晶向排列。(7)降温到450℃时换冷风罩进行风冷,进一步降温至300℃时,换水冷进行快速冷却。(8)降温至100℃时抽真空,然后放入空气。抽真空的目的是防止炉内残留氢气,以防爆炸。(9)100℃以下出炉,即可获得表面光亮平整的硅钢片。经检测,其磁通量B50为1.6~1.7,铁耗P15/50为5.1~5.9W/Kg。可见,本专利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热工艺必须规模特大,一般中小企业上不了;而如果采用一般井式炉,又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的矛盾,形成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中小型冷轧硅钢片的热处理工艺路线。其技术特点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充分体现1、该方法采用普通钟罩式电炉,设备通用性强,适合于一般中小型企业加工生产,投资省、占地少、见效快;2、采用惰性气体氮及还原性气体氢,使硅钢片在810℃高温下保持不氧化。同时热处理过程中,炉内充水蒸汽,使硅钢片在高温下形成片间汽膜,硅钢片片与片之间不粘结,而且,水蒸汽中的氧与硅钢片中的微量碳产生氧化脱碳,进一步降低了硅钢片中的碳含量;3、采用合理的冷却过程,使硅钢片在奥氏体状态下析出完全的晶向的铁素体晶体,有利于增加磁导、降低磁滞损失。当然,以上描述的仅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典型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对操作条件进行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①用开平机将冷轧硅钢片切成中小型规格,堆架后装入钟罩炉内;②炉内先抽真空,然后充氮气;③升温,0℃~510℃升温速度为80℃~90℃/小时,550℃~810℃升温速度为20℃~25℃/小时;④在810~820℃下充分保温6小时以上;⑤随炉冷却,810℃~650℃降温速度控制在5℃~10℃/小时,650℃~500℃降温速度控制在10℃~15℃/小时;⑥降温到100℃时先抽真空,然后放入空气;⑦100℃以下出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③在升温至150℃之前,向炉内同时通入干氢和水蒸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③~步骤⑤当中,从升温到450℃开始一直到降温至650℃,向炉内通入湿氢,控制湿氢当中氢气分压与水蒸汽分压的比例为0.5~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⑤当中,降温至450℃时先换冷风罩进行风冷,进一步降温至300℃时,再换水冷。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普通钟罩式电炉,在装炉后抽真空、充氮气,升温时通入氮、氢混合气,再通入水蒸汽,在炉内形成水汽使硅钢片片与片之间形成隔膜,保持不粘结;同时,在炉膛内一步脱碳,形成全部铁素体,杜绝渗碳体,使硅钢片能真正达到超低碳,减少磁滞损失及降低磁阻。脱碳完毕,在充分的缓慢冷却条件下,使得硅钢片在奥氏体状态下析出完全晶向的铁素体晶体,从而增加导磁率μ,增加磁通量B,降低铁耗P文档编号C21D9/54GK1986845SQ200610161268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中小型冷轧硅钢片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①用开平机将冷轧硅钢片切成中小型规格,堆架后装入钟罩炉内;②炉内先抽真空,然后充氮气;③升温,0℃~510℃升温速度为80℃~90℃/小时,550℃~810℃升温 速度为20℃~25℃/小时;④在810~820℃下充分保温6小时以上;⑤随炉冷却,810℃~650℃降温速度控制在5℃~10℃/小时,650℃~500℃降温速度控制在10℃~15℃/小时;⑥降温到100℃时先抽真空, 然后放入空气;⑦100℃以下出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荣华姜忠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