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体外评价模型,尤其涉及一种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
技术介绍
微针透皮给药技术在近年来多有研究,一些微针贴剂无论在动物模型还是量产工艺上均显示了很好的成药性,建立这些新型制剂的快速体外评价及质量控制方法成为一项当务之急。表皮由于可被微针机械性穿透而不再是决定药物透皮吸收速率的障碍,药物在真皮层的扩散速率有可能成为能够与微针释药相比较的律速步骤。于是,迄今为止的体外评价模型均以药物通过表皮扩散为律速步骤,对于微针透皮给药的评价完全失效。微针针尖物理刺穿表皮模拟层后,与药物接收液直接接触,药物释放速率,与真皮层的环境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以水凝胶模拟皮下组织或真皮层时,水凝胶基质过于密实,也使药物,特别是大分子的扩散不同于真实的动物组织。所以,微针协助的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必须建立可以模拟药物在真皮层的扩散动力学的材料学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为可通过体外实验评价微针贴剂或其他微针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评价模型包括:a)其以可模拟真皮组织药物传递动力学的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为主要结构;b)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的厚度与真皮层的厚度在一个数量级内;c)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膜能够被水份湿润却不溶于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评价模型包括:a)其以可模拟真皮组织药物传递动力学的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为主要结构;b)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的厚度与真皮层的厚度在一个数量级内;c)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膜能够被水份湿润却不溶于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吸水溶胀,能够被微针插入,却不发生严重变形,从而能够固定在各种评价药物透皮吸收的器具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的聚合物材料主要是聚乙烯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80~100KD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的厚度为0.4~2mm,更优选所述聚合物纤维膜的厚度为0.5~0.9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上方附着一层厚度不超过0.3毫米的疏水薄膜以模拟表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或质检微针透皮给药的体外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聚合物溶于水中,制备聚合物溶液;B、将聚合物溶液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