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废气再循环的内燃机排气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涡轮增压内燃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非对称涡轮增压器的带废气再循环的内燃机排气系统。
技术介绍
为满足发动机排放要求,通过非对称涡轮增压器、EGR阀及相关排气系统为发动机提供恰当的EGR率。目前存在的解决方案主要为专利CN104508284(A)所公开的内容,即通过非对称双流道增压器和所述的EGR阀,通过控制EGR阀来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下EGR率要求。其不足之处在于,当涡轮机蜗壳非对称度较大时,难以产生大的废气压力,只能通过强制EGR阀来满足EGR率要求。而非对称度较小时,在高速大负荷,排气背压较高,将产生过大EGR率。Daimler公司倾向于采用采用较大的非对称度,在部分工况通过强制EGR阀来满足EGR率要求。该方案的主要缺点为:1)三缸共用一个蜗壳排气流道,使得各缸间排气能量耗散较多。2)强制EGR阀直接承受高温排气冲刷,带来较高的热负荷,可靠性较差。此外,强制EGR阀也带来排气能量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及采用非对称涡轮增压器的带废气再循环的内燃机排气系统,在满足发动机E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废气再循环的内燃机排气系统,包括多个发动机气缸、排气歧管、EGR阀、EGR冷却器、进气歧管、涡轮机、增压器压气机、增压中冷器和中冷后进气管;所述发动机气缸的排气经所述排气歧管部分进入所述涡轮机,部分经EGR阀、EGR冷却器、进气歧管再次进入所述发动机气缸;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动机气缸分组分别连接多根所述排气歧管;所述涡轮机具有多个涡轮蜗壳腔室通向涡轮叶轮;多根所述排气歧管分别进入对应的多个所述涡轮蜗壳腔室;至少部分所述排气歧管同时与所述EGR阀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废气再循环的内燃机排气系统,包括多个发动机气缸、排气歧管、EGR阀、EGR冷却器、进气歧管、涡轮机、增压器压气机、增压中冷器和中冷后进气管;所述发动机气缸的排气经所述排气歧管部分进入所述涡轮机,部分经EGR阀、EGR冷却器、进气歧管再次进入所述发动机气缸;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动机气缸分组分别连接多根所述排气歧管;所述涡轮机具有多个涡轮蜗壳腔室通向涡轮叶轮;多根所述排气歧管分别进入对应的多个所述涡轮蜗壳腔室;至少部分所述排气歧管同时与所述EGR阀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废气再循环的内燃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排气歧管至少连接两个发动机气缸排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废气再循环的内燃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气缸为六个,两两组合与三根排气歧管相连,所述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得广,杨海涛,居钰生,李波,谢爱元,尹乐,许汉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