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
技术介绍
量大面广应用的普通混凝土框架在强震后出现的不同程度震损,需结合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加固技术措施,其中增设剪力墙是较常用的加固措施,可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改变构件的刚度比值,改善结构抗震能力。然而,这种增设剪力墙的加固方式仍然是以保证结构罕遇地震下不倒塌为安全目标,在依据设防烈度确定的罕遇地震下或超越罕遇地震强度的地震下,加固后结构震后可能仍存在结构的层间侧移过大,尤其是震致永久变形过大等问题,难以满足保障结构安全和低震损或无震损相结合的性能设计要求,难以减少或避免地震造成过大非结构构件损伤或破坏造成严重人员和经济损失的问题。综上所述,现有增设剪力墙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后,在罕遇地震下或超越罕遇地震水平的地震下仍可能出现较大的层间侧移以及震致永久残余变形和结构震致损伤,以及因过大层间侧移和永久残余变形导致的非结构构件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增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包括震损框架(1)、框架柱(2)、框架梁(3)和梁柱节点(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个柱侧后置剪力墙(5)和纤维水泥浆层(7),多个柱侧后置剪力墙(5)对称布置或三边布置或四边布置安装在框架柱(2)上,且柱侧后置剪力墙(5)底部均预留一定高度,在预留高度范围内压灌形成纤维水泥浆层(7),所述预留高度为25mm‑35mm,柱侧后置剪力墙(5)在结构平面范围内多个框架柱边按需布置,竖向范围内跨越多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包括震损框架(1)、框架柱(2)、框架梁(3)和梁柱节点(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个柱侧后置剪力墙(5)和纤维水泥浆层(7),多个柱侧后置剪力墙(5)对称布置或三边布置或四边布置安装在框架柱(2)上,且柱侧后置剪力墙(5)底部均预留一定高度,在预留高度范围内压灌形成纤维水泥浆层(7),所述预留高度为25mm-35mm,柱侧后置剪力墙(5)在结构平面范围内多个框架柱边按需布置,竖向范围内跨越多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柱侧后置剪力墙(5)包括多个柱侧孔道(5-1)、多根柱侧预应力筋(5-2)、多个柱侧下锚具(5-3)、多个柱侧上锚具(5-4)、多根柱侧销键钢筋(5-5)、柱侧竖向分布钢筋(5-6)、柱侧水平分布钢筋(5-7)和多根柱侧耗能钢筋(5-11);柱侧孔道(5-1)平行于框架柱(2)高度方向竖直布置,柱侧预应力筋(5-2)穿设在柱侧孔道(5-1)内,柱侧预应力筋(5-2)的下端通过柱侧下锚具(5-3)锚固在基础界面纤维水泥浆层(7)以下,柱侧预应力筋(5-2)的上端通过柱侧上锚具(5-4)锚固在框架梁(3)的交界面以上,柱侧销键钢筋(5-5)一端植入框架柱(2)内,沿框架柱(2)高度方向全高等间距布置,间距不大于200mm,柱侧竖向分布钢筋(5-6)竖直安装在柱侧水平分布钢筋(5-7)内,多根耗能钢筋(5-11)底部植入震损框架(1)的基础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柱侧后置剪力墙(5)还包括柱侧拉结筋(5-8)、柱侧边缘约束区纵筋(5-9)和柱侧边缘约束区箍筋(5-10);柱侧拉结筋(5-8)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不大于600mm的间隔布置,拉结柱侧竖向分布钢筋(5-6)与柱侧水平分布钢筋(5-7)形成的双排钢筋网片,柱侧竖向分布钢筋(5-6)及柱侧边缘约束区纵筋(5-9)底部不伸入基础,柱侧竖向分布钢筋(5-6)及柱侧边缘约束区纵筋(5-9)的顶部植入框架梁(3)内,柱侧边缘约束区纵筋(5-9)及柱侧边缘约束区箍筋(5-10)安装在远离框架柱(2)一侧的端部一定宽度范围内。4.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首先:将震损混凝土框架(1)中框架柱(2)、框架梁(3)及梁柱节点(4)的震损区域混凝土剔除,扶直屈曲纵筋,修复或替换箍筋,然后浇筑新的混凝土置换,对震损混凝土框架(1)进行修复;然后将墙底位置设置垫块,抬高墙体底部模板,为后续压灌纤维水泥浆层(7)预留25mm-35mm的高度;步骤二:柱侧后置剪力墙(5)的钢筋及预应力筋布置:布置沿框架柱(2)高度方向的柱侧孔道(5-1)、柱侧预应力筋(5-2)、沿柱高方向设置的柱侧销键钢筋(5-5)、剪力墙内部的柱侧竖向分布钢筋(5-6)、柱侧水平分布钢筋(5-7)、柱侧拉结筋(5-8)、柱侧边缘约束区纵筋(5-9)、柱侧边缘约束区箍筋(5-10)及墙底与基础间的柱侧耗能钢筋(5-11),柱侧预应力筋(5-2)下端通过柱侧下锚具(5-3)锚固在基础界面以下;步骤三:浇筑墙体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筋:浇筑墙体混凝土,并对墙体混凝土进行养护,待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对柱侧预应力筋(5-2)进行张拉,锚固在框架柱(2)上端与框架梁(3)交界面以上;步骤四:压灌纤维水泥浆:最后在墙底预留的高度范围内压灌纤维水泥浆形成纤维水泥浆层(7),并养护至设计强度,至此,完成了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墙体混凝土在自然环境下养护,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拆除模板,继续养护至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再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纤维水泥浆加适量膨胀剂,膨胀剂采用不含钠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威,刘洋,赵星,谢新莹,周益国,耿相日,丛昕彧,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