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耗能装置及防撞设施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7256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耗能装置及防撞设施,涉及建筑物防护技术领域。耗能装置包括:两个端板;柔性护套,其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状体,柔性护套的两端开口与两个端板固定连接;可变形组件,其两端开口分别与两个端板抵接,可变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两端开口的薄壁金属锥形管,薄壁金属锥形管设于空心筒状体的内腔中;压紧组件,其设于柔性护套外,压紧组件的两端与两个端板固定连接,用于相向压紧两个端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薄壁金属锥形管的结构可以获得其变形力学性能指标,针对实际撞击的吸能耗能要求,确定每个耗能装置中薄壁金属锥形管的数量和叠放顺序,通过结构设计分析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吸、耗能数据,从而实现耗能装置的精准设计和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耗能装置及防撞设施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防护工程
,具体是涉及一种耗能装置及防撞设施。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的迅速发展,道路和桥梁的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道路两侧建筑物和桥梁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车辆撞击道路两侧或者桥上的建筑物的事故,以及航道附近的建筑物(例如桥墩)有可能因遭受船舶撞击而毁坏,为了避免车辆或者船舶对建筑物的撞击所造成的破坏,有必要在建筑物表面安装防撞设施,以保证人身、船舶与建筑物的安全。由于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受到撞击的概率不同,而且不同吨位的车辆或者船泊所造成的毁损面积不同,现有的防撞设施无法针对不同建筑物的防撞要求进行精准地定制设计及制造。以桥墩的防撞设施为例,现有的桥墩防撞设施包括围绕桥墩的内钢圈和外钢圈,在内钢圈和外钢圈之间设置大量密封气垫或者钢丝圈等耗能装置以吸收撞击能量,由于每个单独的气垫或者钢丝圈在形状、结构、性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现场施工容易产生安装误差,不但使得技术人员难以通过准确的结构设计分析获得防撞设施的局部以及整体的吸、耗能的可靠数据,而且无法有效地利用单个耗能装置实现模块化设计和制造,使得现有的桥墩防撞设施的设计、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耗能装置及防撞设施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端板(1);柔性护套(2),其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状体,所述柔性护套(2)的两端开口与两个所述端板(1)固定连接;可变形组件(3),其两端开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1)抵接,所述可变形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两端开口的薄壁金属锥形管(31),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31)设于所述空心筒状体的内腔中;压紧组件(4),其设于所述柔性护套(2)外,所述压紧组件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端板(1)固定连接,用于相向压紧两个所述端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端板(1);柔性护套(2),其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状体,所述柔性护套(2)的两端开口与两个所述端板(1)固定连接;可变形组件(3),其两端开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1)抵接,所述可变形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两端开口的薄壁金属锥形管(31),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31)设于所述空心筒状体的内腔中;压紧组件(4),其设于所述柔性护套(2)外,所述压紧组件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端板(1)固定连接,用于相向压紧两个所述端板(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3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31)均沿所述柔性护套(2)的轴线同向叠放和/或反向叠放,且相邻两个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31)的开口相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31)沿所述柔性护套(2)的轴线同向叠放以组成一对,相邻两对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31)反向叠放。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恩实苏传海詹昊庄勇马润平梅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