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715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学纤维领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80~90份、牛奶蛋白纤维15~20份、竹炭纤维15~20、甲壳素纤维9~10、微晶纤维素5~6份、羊毛纤维15~20份。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除棉纤维外的原料混合后均匀捻合3.5‑4.0cm短纤维,然后将棉纤维经梳棉机梳成可纺复合条子,再将复合条子同所需的短纤维按一定的比例并条,经梳理成精梳条子后,再经粗纱‑细纱‑络筒成纱线,再通过螺旋捻合在所述线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抗菌性强保温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纤维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当今的纺织面料,已高度体现产品的新颖化、复合化、多样化、功能化之特点,对高性能、高附加值、特殊功能的服装、服饰及家纺面料产生巨大需求。近年来,国际上功能性纺织产品发展迅猛,除常见的防水、防油、防污、阻燃等功能性产品外,抗紫外、远红外保暖、抗菌、负离子等功能性产品也陆续问世,极人丰富了纺织品市场,更多的满足人们的不同用途和特殊消费需求。一般纺织品如果是以纯羊毛制成,大都十分保暖,但是一般纯羊毛通常卷曲度较小,于编织成纺织品后,羊毛不易相互附着,容易掉毛,且羊毛比重达到1.31,编织成的纺织品重量较重,制成棉被或毛毯等纺织品,覆盖时较重而不舒适。而且缺乏抗菌能力,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具有抗菌能力且保暖效果好的纺织丝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市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抗菌能力且保暖效果好的纺织丝线,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80~90份、牛奶蛋白纤维15~20份、竹炭纤维15~20、甲壳素纤维9~10、微晶纤维素5~6份、羊毛纤维15~20份。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竹炭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用的方案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抗菌能力,而且采用了牛奶蛋白纤维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柔软性、亲肤性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透气性、导湿性和保暖性,而且由于牛奶蛋白中含有氨基酸,皮肤不会排斥这种面料,相当与人的一层皮肤一样,而对皮肤有养护作用。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可以提高本专利技术纤维之间的粘度从而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30份氢氧化钠,5~10份尿素,70~80份水。作为优选,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本专利技术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可以提高纺织线内部的结构致密性,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抗菌保暖能力。作为优选,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本专利技术采用此方法可以保证甲壳素均匀溶解在溶剂中,从而提高了甲壳素纤维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纺织线机械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微晶纤维素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水量为80~95%的马铃薯渣进行超微粉碎处理,然后利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复合处理,再对酶解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作为饲料组分,再对分离得到的残渣依次进行脱半纤维素处理和脱木质素处理,随后用酸处理降解纤维素、除去残余淀粉,干燥后制得微晶纤维素。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此方法来制备微晶纤维素,得到了粒度小纯度高的微晶纤维素,使得微晶纤维素可以更好地提高本专利技术纤维之间的粘度从而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性能。另外本专利技术采用马铃薯渣为原料实现了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的淀粉酶为高温α-淀粉酶或中温α-淀粉酶,所述纤维素酶是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组成的混合酶。采用这些酶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淀粉的处理效率,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脱半纤维素处理是采用2~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马铃薯渣。作为优选,所述脱木质素处理是采用浓度为15~20g/L用乙酸调pH至4.5~5.0的亚氯酸钠溶液处理马铃薯渣。本专利技术通过该方法处理马铃薯渣可以提高马铃薯渣的脱半纤维素和脱木质素的效率,减少微晶纤维素中的杂质,从而调高本专利技术微晶纤维素的作用效果。有助于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强度和抗菌能力。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除棉纤维外的原料混合后均匀捻合3.5-4.0cm短纤维,然后将棉纤维经梳棉机梳成可纺复合条子,再将复合条子同所需的短纤维按一定的比例并条,经梳理成精梳条子后,再经粗纱-细纱-络筒成纱线,再通过螺旋捻合在所述线芯上,即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纺织材料。本专利技术通过该方法制备丝线,可以保证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组成丝线之间具有良好的粘合性,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内部的结构的致密性,防止了细菌通过在线上繁殖对人体造成危害,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抗菌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与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和保温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解释:实施例1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80~90份、牛奶蛋白纤维15份、竹炭纤维15份、甲壳素纤维9份、微晶纤维素5份、羊毛纤维15份。其中,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氢氧化钠,10份尿素,80份水。其中,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其中,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其中,所述的微晶纤维素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水量为80%的马铃薯渣进行超微粉碎处理,然后利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复合处理,再对酶解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作为饲料组分,再对分离得到的残渣依次进行脱半纤维素处理和脱木质素处理,随后用酸处理降解纤维素、除去残余淀粉,干燥后制得微晶纤维素。其中,所述的淀粉酶为高温α-淀粉酶或中温α-淀粉酶,所述纤维素酶是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组成的混合酶。其中,所述脱半纤维素处理是采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马铃薯渣。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木质素处理是采用浓度为15g/L用乙酸调pH至4.5的亚氯酸钠溶液处理马铃薯渣。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除棉纤维外的原料混合后均匀捻合3.5cm短纤维,然后将棉纤维经梳棉机梳成可纺复合条子,再将复合条子同所需的短纤维按一定的比例并条,经梳理成精梳条子后,再经粗纱-细纱-络筒成纱线,再通过螺旋捻合在所述线芯上,即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纺织材料。实施例2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90份、牛奶蛋白纤维20份、竹炭纤维20份、甲壳素纤维10份、微晶纤维素5~6份、羊毛纤维20份。其中,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氢氧化钠,10份尿素,80份水。其中,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其中,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其中,所述的微晶纤维素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水量为80%的马铃薯渣进行超微粉碎处理,然后利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复合处理,再对酶解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作为饲料组分,再对分离得到的残渣依次进行脱半纤维素处理和脱木质素处理,随后用酸处理降解纤维素、除去残余淀粉,干燥后制得微晶纤维素。其中,所述的淀粉酶为高温α-淀粉酶或中温α-淀粉酶,所述纤维素酶是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组成的混合酶。其中,所述脱半纤维素处理是采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马铃薯渣。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木质素处理是采用浓度为15g/L用乙酸调pH至4.5的亚氯酸钠溶液处理马铃薯渣。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除棉纤维外的原料混合后均匀捻合3.5cm短纤维,然后将棉纤维经梳棉机梳成可纺复合条子,再将复合条子同所需的短纤维按一定的比例并条,经梳理成精梳条子后,再经粗纱-细纱-络筒成纱线,再通过螺旋捻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80~90份、牛奶蛋白纤维15~20份、竹炭纤维15~20份、甲壳素纤维9~10份、微晶纤维素5~6份、羊毛纤维15~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80~90份、牛奶蛋白纤维15~20份、竹炭纤维15~20份、甲壳素纤维9~10份、微晶纤维素5~6份、羊毛纤维15~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30份氢氧化钠,5~10份尿素,70~80份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保暖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晶纤维素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水量为80~95%的马铃薯渣进行超微粉碎处理,然后利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复合处理,再对酶解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作为饲料组分,再对分离得到的残渣依次进行脱半纤维素处理和脱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科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