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隧道止口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400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止口接头,包括:第一止水带、沉管接头尾部(2)、沉管接头头部(3)和第二止水带;其中,所述沉管接头尾部(2),与所述沉管接头头部(3)适配,形成对接结构;所述第一止水带,适配设置于所述对接结构的一侧对接缝隙处;所述第二止水带,适配设置于所述对接结构的另一侧对接缝隙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易变形、定位难度大和止水效果差等缺陷,实现不易变形、定位难度小和止水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A caisson tunnel junction j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 tunnel stop join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water belt, a tail end (2), a pipe joint head (3) and a second water check belt, in which the tail (2) of the immersed tube joint (2) is fitted to the head (3) of the immersed tube joint to form a joint structure. The second water stop belt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docking structure to butt the gap. The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easy deformation, difficult positioning and poor water stop effect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so as to realiz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that are not easy to deform, have small difficulty in positioning, and have good water stop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隧道止口接头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沉管隧道止口接头。
技术介绍
管节对接是指管节利用沉放控制系统准确定位下沉至预先铺设好的基床上后,或者沉放至基槽内预设的临时支撑上,与上一节已沉放的管节进行精确对位、连接的过程,管节对接可以说是沉管隧道施工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因为既是对整个安装工艺最终成果的确认,也直接决定着安装质量。其中,管段接头是沉管隧道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是薄弱部位,其结构强度和刚度相对混凝土管段而言都显得更加脆弱。按接头的型式分有:半刚半柔接头、半钢性接头、半柔性接头、柔性接头等。目前,我国已建沉管隧道多采用柔性接头连接,最常用的组合为GINA橡胶止水带和Ω橡胶止水带+剪力键的方式。例如:该柔性接头,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的GINA橡胶止水带1、如图2所示的螺栓2、如图2所示的注浆3、如图2所示的螺栓4、如图2所示的Ω橡胶止水带5、以及如图2所示的钢条6。但其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1)由于沉管基础与管段的不均匀沉降容易导致柔性接头部位的变形,致使接头部位止水效果降低,甚至失去止水效果。(2)由于地震波形波效应而导致管节接头压缩或张开的变化几乎全集中到管节接头处,致使GINA橡胶止水带的疲劳破坏,应力集中等。(3)由于海底温差变化的作用,GINA橡胶止水带与Ω橡胶止水带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现象,近而导致接头部位的变形。(4)沉管对接时,要求定位精度高,而海底工况复杂,施工难度大。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易变形、定位难度大和止水效果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沉管隧道止口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接头易变形的问题,达到不易变形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沉管隧道止口接头,包括:第一止水带、沉管接头尾部、沉管接头头部和第二止水带;其中,所述沉管接头尾部,与所述沉管接头头部适配,形成对接结构;所述第一止水带,适配设置于所述对接结构的一侧对接缝隙处;所述第二止水带,适配设置于所述对接结构的另一侧对接缝隙处。可选地,在所述对接结构中,所述沉管接头尾部与所述沉管接头头部中,一个作为凸止口,另一个作为凹止口;所述凸止口与所述凹止口匹配对接。可选地,所述凸止口和所述凹止口中任一止口,其底面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中的至少之一,和/或,其侧面具有倾斜角度。可选地,第一止水带,包括:GINA橡胶止水带。可选地,所述第二止水带,包括:Ω橡胶止水带。由此,本技术的方案,通过第一止水带、沉管接头尾部、沉管接头头部和第二止水带的适配设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接头易变形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易变形、定位难度大和止水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不易变形、定位难度小和止水效果好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沉管隧道止口接头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柔性接头形式(GINA橡胶止水带和Ω橡胶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GINA橡胶止水带;2-沉管接头尾部;3-沉管接头头部;4-Ω橡胶止水带。结合附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GINA橡胶止水带;2-螺栓;3-注浆;4-螺栓;5-Ω橡胶止水带;6-钢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沉管隧道止口接头的结构形式,既减少了沉管隧道管节处的局部大变形(由于外部工况原因)和GINA橡胶止水带疲劳破坏的风险,又减小了沉管隧道对接时要求定位精度高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管隧道止口接头,尤其是涉及到沉管隧道接头的结构设计。该沉管隧道止口接头可以包括:第一止水带、沉管接头尾部2、沉管接头头部3和第二止水带。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沉管接头尾部2,与所述沉管接头头部3适配,形成对接结构。可选地,在所述对接结构中,所述沉管接头尾部2与所述沉管接头头部3中,一个作为凸止口,另一个作为凹止口;所述凸止口与所述凹止口匹配对接。由此,通过凹止口和凸止口的匹配对接,可以提升对接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选地,所述凸止口和所述凹止口中任一止口,其底面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中的至少之一,和/或,其侧面具有倾斜角度。例如:图1显示沉管隧道止口形式为,一个是凸止口,另一个是凹止口,两者成对出现,其结构形式可以是底面为圆、椭圆或正方形等,且侧面具有倾斜角度的结构形式,都要受到本方案的保护(不论结构外形、数量等,其都在保护范围内)。例如:所述任一止口的底面,可以类似为水杯的地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例如:所述任一止口的侧面,可以类似为水杯的侧面,具有一定的拔模角度,如杯口处缩小。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底面,可以适用于多种场合;通过倾斜角度,可以降低定位难度,进而减小施工难度,且对接可靠性仍有保障。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第一止水带,适配设置于所述对接结构的一侧对接缝隙处。可选地,第一止水带,包括:GINA橡胶止水带1。例如:第一止水带,可以是其它止水带。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沉管对接主要是GINA橡胶止水带1与Ω橡胶止水带4的配合使用。例如:GINA橡胶止水带1的止水原理为:当管节初步就位后,用自动连接千斤顶把两管节端头连接好,压紧GINA橡胶止水带1的鼻尖,起到初步止水功效,利用临时隔墙间的水阀把隔墙间的水排除。GINA橡胶止水带1受到很大的静水压力而产生弹性变形,达到接头止水,然后在内部作永久性接头。由此,通过使用GINA橡胶止水带进行止水,止水便捷性好、可靠性高。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第二止水带,适配设置于所述对接结构的另一侧对接缝隙处。由此,通过第一止水带、沉管接头尾部、沉管接头头部和第二止水带的适配设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接头易变形的问题,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沉管隧道管节处的变形,另一方面解决了沉管隧道对接时要求定位精度高的问题,降低了施工难度。可选地,所述第二止水带,包括:Ω橡胶止水带4。例如:第二止水带,也可以是其它止水带。在本实施例中,沉管对接主要是GINA橡胶止水带1与Ω橡胶止水带4的配合使用,止水效果极佳。例如:Ω橡胶止水带4具体固定原理:将双头螺柱插入烧焊在端钢壳上的预埋套筒之内,然后通过螺柱上面固定的螺母施加一个预紧力作用在压板上,压板的两端分别是烧焊圆钢和烧焊压条,压条压住OMEGA止水带(即Ω橡胶止水带4)的端部从而形成杠杆防水构造措施。例如:由图1可见,水下沉管隧道止口接头主要是由GINA橡胶止水带1,Ω橡胶止水带4,再与沉管接头尾部2和沉管接头头部3形成一个完整的沉管隧道接头,并形成良好的对接结构及密封效果。此沉管隧道止口接头形式代替了图2传统柔性接头形式,以达到更好,更安全的密封效果,减小了沉管隧道接头部位的复杂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沉管隧道止口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管隧道止口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止水带、沉管接头尾部(2)、沉管接头头部(3)和第二止水带;其中,所述沉管接头尾部(2),与所述沉管接头头部(3)适配,形成对接结构;所述第一止水带,适配设置于所述对接结构的一侧对接缝隙处;所述第二止水带,适配设置于所述对接结构的另一侧对接缝隙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隧道止口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止水带、沉管接头尾部(2)、沉管接头头部(3)和第二止水带;其中,所述沉管接头尾部(2),与所述沉管接头头部(3)适配,形成对接结构;所述第一止水带,适配设置于所述对接结构的一侧对接缝隙处;所述第二止水带,适配设置于所述对接结构的另一侧对接缝隙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隧道止口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接结构中,所述沉管接头尾部(2)与所述沉管接头头部(3)中,一个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琼玉刘子忠刘甲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