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防下坠、超速、意外移动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6149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防下坠、超速、意外移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随轿厢同步升降的意外移动装置、双向安全钳、双向限速装置以及竖向延伸的固定导轨;所述意外移动装置与双向限速装置均包括有绳轮同时在两者的绳轮之间联接有钢丝绳;所述的双向安全钳设置于意外移动装置和双向限速装置之间使其同时具备了防止下坠、上行超速以及轿厢停靠时意外移动保护的功能,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其功能更丰富,安全性更可靠,无需为实现某单一功能单独配备相应的安全装置,有效降低成本。

An elevator protection system against falling, speeding and accidental move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vator anti falling, overspeed and accidental moving protection syste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n accidental moving device, a two-way safety clamp, a two-way speed limit device, and a vertical extended fixed guide are composed of a synchronous lift with a car, and the accidental moving device and a double speed speed limit device include a rope wheel at the same time. A wire rop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rope wheels. The two-way safety clamp is placed between an accidental moving device and a two-way speed limit device, which simultaneously has the function of preventing falling, overspeeding, and accidental movement protection when the car is dock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it has more function, more reliable security and no need to be used. The realization of a single function is equipp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afety device separately, thus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防下坠、超速、意外移动保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防下坠、超速、意外移动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今社会,大部分的住宅和办公楼等高层建筑均配备了电梯,电梯也成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电梯的安全性也越发重要。电梯异常运行的情况通常包括有超速上升、超速下降以及电梯开门时出现突然下坠或上升等,如未能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现有的电梯安全系统只能防范其中部分意外事故,例如只能防范电梯超速运行或者只能防范意外移动,为了保障电梯的安全性往往需要在电梯上加装多套安全系统,不仅让电梯的整体结构复杂化,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电梯防下坠、超速、意外移动保护系统。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防下坠、超速、意外移动保护系统,包括随轿厢同步升降的意外移动装置、双向安全钳、双向限速装置以及竖向延伸的固定导轨;所述意外移动装置与双向限速装置均包括有绳轮同时在两者的绳轮之间联接有钢丝绳;所述的双向安全钳设置于意外移动装置和双向限速装置之间,包括架体、上制动单元、下制动单元、制动单元支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制动摆臂,所述架体与所述固定导轨形成竖直方向上的滑动连接,所述制动单元支架的上下两侧分别预留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均斜向延伸并上下对称以使两者配合形成相连或不相连的V形结构,同时所述上制动单元和下制动单元分别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于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上;所述制动摆臂包括摆臂主体以及成型于摆臂主体端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预留有弧形导槽,所述摆臂主体与钢丝绳连接并受钢丝绳的牵引摆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上制动单元和下制动单元,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共同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导槽上。进一步,所述的上制动单元和下制动单元为导轮或者楔块。进一步,所述的意外移动装置还包括有转动轮、静止轮、摆动座以及固定安装于摆动座上的电磁锁销,其中所述静止轮与所述绳轮同轴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转动轮、静止轮以及摆动座的转轴线重合并且三者相互独立转动,所述摆动座两侧还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静止轮以及转动轮均开有多段弧形限位槽,所述电磁锁销通过同时贯穿静止轮和转动轮的弧形限位槽以联锁静止轮和转动轮。进一步,所述双向安全钳布置于轿厢两侧,并且两侧的双向安全钳之间连接有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侧双向安全钳上的传动连杆组以及连接两侧传动连杆组的主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组包括有传动连杆和L型连杆,其中所述传动连杆两端分别与制动摆臂和L型连杆铰接,所述L型连杆还同时与架体和主连杆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梯防下坠、超速、意外移动保护系统,整合了意外移动装置和双向安全钳,使其同时具备了防止下坠、上行超速以及轿厢停靠时意外移动保护的功能,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其功能更丰富,安全性更可靠,无需为实现某单一功能单独配备相应的安全装置,有效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对双向安全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对双向安全钳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单个双向安全钳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双向安全钳的常态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双向安全钳的下制动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双向安全钳的上制动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意外移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意外移动装置的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意外移动装置的侧视图。其中,1-双向安全钳,11-架体,12-上制动单元,13-下制动单元,14-制动单元支架,141-第一导槽,142-第二导槽,15-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制动摆臂,171-摆臂主体,172-连接板,173-弧形导槽,181-主连杆,182-传动连杆,183-L型连杆,2-意外移动装置,21-绳轮,22-转动轮,23-静止轮,24-摆动座,25-电磁锁销,26-复位弹簧,27-安装座,28-弧形限位槽,3-双向限速装置,4-固定导轨,5-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保护系统包括随轿厢同步升降的意外移动装置2、双向安全钳1、双向限速装置3以及竖向延伸的固定导轨4。其中意外移动装置2与双向限速装置3均包括有绳轮21同时在两者的绳轮21之间联接有钢丝绳5。参见图2至图7所示,双向安全钳1双向安全钳1设置于意外移动装置2和双向限速装置3之间,包括架体11、上制动单元12、下制动单元13、制动单元支架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以及制动摆臂17,所述架体11与所述固定导轨4形成竖直方向上的滑动连接,所述制动单元支架14的上下两侧分别预留有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所述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均斜向延伸并上下对称以使两者配合形成不相连的V形结构,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也可以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形成相连的V形结构。同时所述上制动单元12和下制动单元13分别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于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上,在本实施例中上制动单元12和下制动单元13为导轮,在其它实施例中上制动单元12和下制动单元13可替换为楔块。所述制动摆臂17包括摆臂主体171以及成型于摆臂主体171端部的连接板172,所述连接板172上预留有弧形导槽173,所述摆臂主体171与钢丝绳5连接并受钢丝绳5的牵引摆动;所述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上制动单元12和下制动单元13,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的另一端共同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导槽173上。在本实施例中,双向安全钳1布置于轿厢两侧,并且两侧的双向安全钳1之间连接有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侧双向安全钳1上的传动连杆组以及连接两侧传动连杆组的主连杆181,所述传动连杆组包括有传动连杆182和L型连杆183,其中所述传动连杆182两端分别与制动摆臂17和L型连杆183铰接,所述L型连杆183还同时与架体11和主连杆181铰接。当其中一侧双向安全钳1的制动摆臂17受意外移动装置2牵引时,该侧双向安全钳1的传动连杆182受制动摆臂17带动而摆动,随后传动连杆182带动该侧的L型连杆183摆动,两侧的L型连杆183之间通过主连杆181传动,在本实施例中两侧L型连杆183与主连杆181之间的铰接点上下交错,从而使两侧的传动连杆182同向摆动,最终使两侧双向安全钳1的制动摆臂17同向同步摆动,实现同步制动。参见图8至图10所示,所述的意外移动装置2包括安装座27、转动连接于安装座27上的绳轮21、转动轮22、静止轮23、摆动座24以及固定安装于摆动座24上的电磁锁销25。其中绳轮21上缠绕有连接制动摆臂17的钢丝绳5。限速机构包括有转动轮22、静止轮23、摆动座24以及固定安装于摆动座24上的电磁锁销25。其中所述静止轮23与所述绳轮21同轴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转动轮22、静止轮23以及摆动座24的转轴线重合并且三者相互独立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静止轮23与绳轮21共同固定连接在主轴上,转动轮22与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梯防下坠、超速、意外移动保护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防下坠、超速、意外移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随轿厢同步升降的意外移动装置(2)、双向安全钳(1)、双向限速装置(3)以及竖向延伸的固定导轨(4);所述意外移动装置(2)与双向限速装置(3)均包括有绳轮(21)同时在两者的绳轮(21)之间联接有钢丝绳(5);所述的双向安全钳(1)设置于意外移动装置(2)和双向限速装置(3)之间,包括架体(11)、上制动单元(12)、下制动单元(13)、制动单元支架(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以及制动摆臂(17),所述架体(11)与所述固定导轨(4)形成竖直方向上的滑动连接,所述制动单元支架(14)的上下两侧分别预留有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所述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均斜向延伸并上下对称以使两者配合形成相连或不相连的V形结构,同时所述上制动单元(12)和下制动单元(13)分别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于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上;所述制动摆臂(17)包括摆臂主体(171)以及成型于摆臂主体(171)端部的连接板(172),所述连接板(172)上预留有弧形导槽(173),所述摆臂主体(171)与钢丝绳(5)连接并受钢丝绳(5)的牵引摆动;所述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上制动单元(12)和下制动单元(13),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的另一端共同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导槽(17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防下坠、超速、意外移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随轿厢同步升降的意外移动装置(2)、双向安全钳(1)、双向限速装置(3)以及竖向延伸的固定导轨(4);所述意外移动装置(2)与双向限速装置(3)均包括有绳轮(21)同时在两者的绳轮(21)之间联接有钢丝绳(5);所述的双向安全钳(1)设置于意外移动装置(2)和双向限速装置(3)之间,包括架体(11)、上制动单元(12)、下制动单元(13)、制动单元支架(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以及制动摆臂(17),所述架体(11)与所述固定导轨(4)形成竖直方向上的滑动连接,所述制动单元支架(14)的上下两侧分别预留有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所述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均斜向延伸并上下对称以使两者配合形成相连或不相连的V形结构,同时所述上制动单元(12)和下制动单元(13)分别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于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上;所述制动摆臂(17)包括摆臂主体(171)以及成型于摆臂主体(171)端部的连接板(172),所述连接板(172)上预留有弧形导槽(173),所述摆臂主体(171)与钢丝绳(5)连接并受钢丝绳(5)的牵引摆动;所述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上制动单元(12)和下制动单元(13),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的另一端共同滑动连接于所述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昌陈庆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昌宏电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