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包造新渣、稀释法和还原法钢渣改质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从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成渣剂层、稀释剂层、金属粉层、助熔剂层组成的四层结构。颗粒尺寸:5mm~25mm。每层厚度尺寸比为:成渣剂层∶稀释剂层∶金属粉层∶助熔剂层=1∶0.2~0.3∶0.3~0.4∶0.1~0.2。成渣剂层为活性白灰或冶金白灰、稀释剂层为铝矾土或白云石、金属粉层为铝、镁或铝镁合金,助熔剂层为萤石或硼酐。稀释剂组分包围在成渣剂之外起到对成渣剂防止水化的保护作用;金属粉层包围在稀释剂之外,使金属粉末良好地分散于钢渣之中,绝大部分与钢渣中氧发生反应,而减少金属粉末与大气中氧和钢中氧反应,提高金属粉末的使用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包造新渣、稀释法和还原法钢渣改质处理技术领 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技术背景消除和控制高氧化性炉渣是纯净钢冶炼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指对钢 包中钢水顶渣进行改质处理以降低和控制钢渣氧化性,对钢包顶渣进行 改质处理一般采取扒渣处理、稀释或还原等方式进行处理。扒渣处理是 将高氧化性钢渣以机械方式从钢水表面清除后重新造新渣来实现降低和控制钢渣氧化性;稀释法是通过增大渣量使钢渣中氧化性物质浓度降低 来实现降低和控制钢渣氧化性;还原法是利用Al基、Mg基等材料还原钢 渣中氧化性物质来实现降低和控制钢渣氧化性。无论造渣剂、稀释剂、还原法钢渣改质均以渣料形式加入钢水包中, 这些渣料包括成渣剂、稀释剂、助溶剂、还原剂及其它助剂。成渣剂一 般以冶金白灰为主,近年来普遍选用活性冶金白灰;稀释剂一般能与造 渣剂良好结合、互融性较好的物质;助溶剂一般选用萤石、硼酐等低熔 点物质,促进熔化,提高熔化速度;还原剂多为金属单质铝、镁、铝镁 合金等可以还原钢渣中氧化性物质;其它助剂起到成形、粘结、表面保 护等作用。目前冶金企业广泛使用的钢渣改质剂一般都是利用多种原料混合熔 融处理后破碎,在混料时控制成分,需加热处理,使其相互熔融形成改 质剂。另外通过检索可以发现,很多专利都是从控制成分角度、加工制 造角度等方面不断对钢渣改质剂进行改进与提高,都忽略了改质剂结构 对其使用的影响。目前改质剂的生产工艺需进行熔融处理,而且原料混合的均匀性难 以保障, 一般大量的改质剂成分固定,而进行小量取样分析可以发现其成分偏差较大,这就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每炉次的小批量应用造 成成分偏差大,会影响连续稳定的炼钢生产。普通改质剂中的成渣剂,主要是冶金白灰或活性白灰,其特点是易 吸水变性后影响使用效果,若白灰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发生吸水 变性后,会严重影响改质剂的熔化速度、成渣性能。改质剂中的还原剂成分在使用时,可能因与空气中氧反应会造成有 效还原剂的损失,会影响其还原钢渣中的氧化性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可防止改质 剂中白灰吸水变性,可提高改质剂中还原剂的利用率并能保证成分均匀 稳定,同时实现快速熔化成渣,快速降低钢渣氧化性的目的。根据钢渣改质剂成分組成、使用要求和使用特点,本技术的复 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其特征在于从中心由内向外依次结构为成 渣剂层、稀释剂层、金属粉层、助熔剂层组成的四层结构的钢渣改质剂 颗粒。所述的颗4立尺寸5mm 25mm。在所述的颗粒每层厚度尺寸比为成渣剂层稀释剂层金属粉层 助熔剂层=1 : 0.2 ~0. 3 : 0.3 ~ 0.4 : 0.1 — 0.2。所述的稀释剂层为铝矾土或或白云石。所述的金属粉层为铝、镁或 铝镁合金,所述的助熔剂层为为萤石或硼酐。本技术的改质剂颗粒结构,从中心由内向外依次结构为活性白 灰等成渣剂、铝矾土等稀释剂、金属粉、助熔剂等四层结构。其中心是 活性白灰等组分,因为活性白灰容易水化影响其活度,而且活性白灰的 熔点较高,所以设计其在颗粒中心部位,以防止其解除空气水分;稀释 剂组分包围在成渣剂之外既可保证良好的相互混合又可起到对成渣及防 止水化的保护作用;金属粉末包围在稀释剂之外,在使用时,金属粉末 能与氧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促进成渣剂及稀释剂熔化; 金属粉末层外,即颗粒的最外层是助熔剂,起到防止金属粉末的氧化,在使用时,助熔剂最先接触钢渣,最先熔化并能使金属粉末良好地分散 于钢渣之中,助熔剂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部分分解反应,释放出C02等气体, 能隔绝部分空气,使金属粉末绝大部分与钢渣中氧发生反应,而减少金 属粉末与大气中氧和钢中氧反应,提高金属粉末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其特征在于从中心由内向外依次结构为成渣剂层1、稀释剂层2、金属粉层3、 助熔剂层4组成的四层结构的钢渣改质剂颗粒。 所述的颗粒尺寸5腿 25mm。在所述的颗粒每层厚度尺寸比为成渣剂层l:稀释剂层2:金属粉 层3:助熔剂层4= 1 : 0. 2 ~0. 3 : 0. 3 ~0. 4 : 0. 1~0. 2。所述的稀释剂层为铝矾土或或白云石。所述的金属粉层为铝、镁或 铝镁合金,所述的助熔剂层为为愛石或硼酐。稀释剂组分包围在成渣剂之外起到对成渣及防止水化的保护作用;铝 矾土包围在稀释剂之外,使金属粉末良好地分散于钢渣之中,使金属粉 末绝大部分与钢渣中氧发生反应,而减少金属粉末与大气中氧和钢中氧 反应,提高金属粉末的使用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其特征在于从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成渣剂层、稀释剂层、金属粉层、助熔剂层组成的四层结构的钢渣改质剂颗粒。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的颗粒尺寸5mm 25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层式颗粒结构钢渣改质剂,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的颗粒每层厚度尺寸比为成渣剂层稀释剂层金属粉层助熔剂层- 1 : 0.2 ~ 0.3 : 0.3 —0.4 : 0,1 — 0.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成渣剂层为活性白灰或冶金白灰。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的稀释剂层为铝矾土或或白云石。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的金属粉层为铝、镁或铝镁合金。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的助熔剂层为为萤石或硼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钢包造新渣、稀释法和还原法钢渣改质处理
,特别是一种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从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成渣剂层、稀释剂层、金属粉层、助熔剂层组成的四层结构。颗粒尺寸5mm~25mm。每层厚度尺寸比为成渣剂层∶稀释剂层∶金属粉层∶助熔剂层=1∶0.2~0.3∶0.3~0.4∶0.1~0.2。成渣剂层为活性白灰或冶金白灰、稀释剂层为铝矾土或白云石、金属粉层为铝、镁或铝镁合金,助熔剂层为萤石或硼酐。稀释剂组分包围在成渣剂之外起到对成渣剂防止水化的保护作用;金属粉层包围在稀释剂之外,使金属粉末良好地分散于钢渣之中,绝大部分与钢渣中氧发生反应,而减少金属粉末与大气中氧和钢中氧反应,提高金属粉末的使用效率。文档编号C21C5/00GK201024183SQ20072001186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廖严之, 斌 陶 申请人:斌 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层式结构钢渣改质剂颗粒,其特征在于从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成渣剂层、稀释剂层、金属粉层、助熔剂层组成的四层结构的钢渣改质剂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斌,廖严之,
申请(专利权)人:陶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