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04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包括有底座,在所述底座中心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两侧对称分别设有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分别通过第一转轴插接在支撑架上,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上分别通过第二转轴圆周间隔分布有多个装承模具的装承框,装承框前端为通槽,通槽上设有挡板,对应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下方的底座上设有能将最下方装承框上的挡板顶起的升降机构,底座内部为空腔,底座内设有能分别单独带动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转动的转动控制机构,底座上对称分别设有推送机构,装承框后端壁面上设有槽口,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下方对应最下方装承框的槽口设有推出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A new bi-directional rotary mold fr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wo-way new rotary mold frame, including a base, a support frame on the base of the base, a first rotating frame and a second rotating frame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first rotating fram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fram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support frame through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nd the first rotating fram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frame are divided. A bearing frame with multiple bearing dies is not distributed through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The front end of the bearing frame is a through slot and a baffle is provided on the through slot. A lifting mechanism can be mounted on the base of the first rotating fram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frame, and the inner of the base is a cavity. A rotating control mechanism that separately drives the first rotating fram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ush mechanism on the base of the base, and a slot on the wall of the rear end of the bearing frame. The first rotating frame and the slot a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rotating frame corresponding to the bottom of the bearing frame are provided with a launch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模具架大多为立架式,其里面的模具若要使用时,需要使用人手或者电动叉车将其取出,其过程十分麻烦,因为大部分模具的重量都是十分重的,用人手是搬不动的,使用叉车等工具取出时,十分容易造成事故,因被模具砸伤的事故比比皆是,十分危险且十分不便。故此,现有的模具架需要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包括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心上设有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两侧对称分别设有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所述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分别通过第一转轴插接在支撑架上,在所述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上分别通过第二转轴圆周间隔分布有多个装承模具的装承框,所述装承框前端为通槽,在所述通槽上设有挡板,在所述对应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下方的底座上设有能将最下方装承框上的挡板顶起的升降机构,所述底座内部为空腔,在所述底座内设有能分别单独带动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转动的转动控制机构,在所述底座上对称分别设有能把模具推送到最下方装承框的推送机构,在所述装承框后端壁面上设有槽口,在所述第一旋转架与第二旋转架下方对应最下方装承框的槽口设有能使模具从装承框推出到推送机构上的推出机构。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下方的底座内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三转轴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皮带轮与主动轮之间设有皮带连接,在所述主动轮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齿轮一侧底座上设有支撑块,在所述支撑块上设有第一推杆电机,在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电机轴上设有电机,在所述电机电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电机轴上侧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上设有第一插销,在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电机轴下侧连接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上端一侧设有第二插销,在所述第一齿轮上圆周间隔分布有多个销孔,所述第一插销与第二插销对应活动在销孔内。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两端上的支架,在所述支架下方内设有输送带,在所述支架上设有能使模具拉动到输送带上的移动机构,所述输送带对应设置在最下方装承框前方。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架两侧上的第一导向槽,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插接活动有移动块,在所述移动块内侧通过第八转轴设有U型框,所述支架一侧上设有第二推杆电机,所述移动块设置在第二推杆电机电机轴上,所述移动块外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八转轴设置在第二电机电机轴上。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出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两侧上的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四推杆电机,在所述第四推杆电机电机轴上设有第四推板,所述第四推板设置在装承框上的槽口内活动。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槽两侧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挡板活动插接在第二导向槽内,在所述装承框前端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座,在所述第二连接座内设有弹簧,在所述挡板上方设有第二L型连接板,所述弹簧连接在第二L型连接板与第二连接座之间。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两侧上的通槽,所述通槽对应设置在第二L型连接板下方,在所述支撑块上设有第三推杆电机,在所述第三推杆电机电机轴上设有第三推板,所述第三推板在通槽内活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需要取出某个模具时,通过转动控制机构来控制双向旋转模架的单向所需模架旋转,因为装承框装有模具时受重力影响使装承框始终保持水平移动,使所需模具的装承框水平转动到对应的推出机构与推送机构上,控制升降机构顶起挡板将模具推入或者推出,,这样有效解决用人手或叉车搬运的问题,极大减少了危险性,为机械作业的员工带来安全保障,大大满足人们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之三;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剖面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7所示的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包括有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中心上设有支撑架3,在所述支撑架3两侧对称分别设有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所述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分别通过第一转轴99插接在支撑架3上,在所述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上分别通过第二转轴32圆周间隔分布有多个装承模具的装承框6,所述装承框6前端为通槽11,在所述通槽11上设有挡板12,在所述对应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下方的底座1上设有能将最下方装承框6上的挡板12顶起的升降机构14,所述底座1内部为空腔,在所述底座1内设有能分别单独带动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转动的转动控制机构7,在所述底座1上对称分别设有能把模具推送到最下方装承框6的推送机构8,在所述装承框6后端壁面上设有槽口13,在所述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下方对应最下方装承框6的槽口13设有能使模具从装承框6推出到推送机构8上的推出机构9,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需要取出某个模具时,通过转动控制机构7来控制双向旋转模架的单向所需模架旋转,因为装承框6装有模具时受重力影响使装承框6始终保持水平移动,使所需模具的装承框6水平转动到对应的推出机构9与推送机构8上,控制升降机构14顶起挡板12将模具推入或者推出,,这样有效解决用人手或叉车搬运的问题,极大减少了危险性,为机械作业的员工带来安全保障,大大满足人们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转动控制机构7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99上的皮带轮41,所述皮带轮41下方的底座1内设有主动轮42,所述主动轮42通过第三转轴设置在支撑架3上,所述皮带轮41与主动轮42之间设有皮带43连接,在所述主动轮42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43,在所述第一齿轮43一侧底座1上设有支撑块71,在所述支撑块71上设有第一推杆电机72,在所述第一推杆电机72电机轴上设有电机73,在所述电机73电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74,所述第三齿轮74与第一齿轮43啮合,在所述第一推杆电机72电机轴上侧连接有连接板111,所述连接板111一侧上设有第一插销112,在所述第一推杆电机72电机轴下侧连接有L型连接板113,所述L型连接板113上端一侧设有第二插销114,在所述第一齿轮43上圆周间隔分布有多个销孔103,所述第一插销112与第二插销114对应活动在销孔103内,在工作时,通过第一推杆电机72带动电机73前后移动,从而带动电机73上的第三齿轮74前后移动,从而控制第三齿轮74与底座1上两侧对称的第一齿轮43对应啮合,又因电机73带动第三齿轮74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43旋转,从而带动单向旋转模架旋转,又因第一推杆电机72带动电机73前后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推杆电机72电机轴上下两侧连接的连接板111与L型连接板113前后移动,从而控制连接板111与L型连接板113上对应的第一插销112与第二插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包括有底座(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中心上设有支撑架(3),在所述支撑架(3)两侧对称分别设有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所述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分别通过第一转轴(99)插接在支撑架(3)上,在所述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上分别通过第二转轴(32)圆周间隔分布有多个装承模具的装承框(6),所述装承框(6)前端为通槽(11),在所述通槽(11)上设有挡板(12),在所述对应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下方的底座(1)上设有能将最下方装承框(6)上的挡板(12)顶起的升降机构(14),所述底座(1)内部为空腔,在所述底座(1)内设有能分别单独带动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转动的转动控制机构(7),在所述底座(1)上对称分别设有能把模具推送到最下方装承框(6)的推送机构(8),在所述装承框(6)后端壁面上设有槽口(13),在所述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下方对应最下方装承框(6)的槽口(13)设有能使模具从装承框(6)推出到推送机构(8)上的推出机构(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包括有底座(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中心上设有支撑架(3),在所述支撑架(3)两侧对称分别设有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所述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分别通过第一转轴(99)插接在支撑架(3)上,在所述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上分别通过第二转轴(32)圆周间隔分布有多个装承模具的装承框(6),所述装承框(6)前端为通槽(11),在所述通槽(11)上设有挡板(12),在所述对应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下方的底座(1)上设有能将最下方装承框(6)上的挡板(12)顶起的升降机构(14),所述底座(1)内部为空腔,在所述底座(1)内设有能分别单独带动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转动的转动控制机构(7),在所述底座(1)上对称分别设有能把模具推送到最下方装承框(6)的推送机构(8),在所述装承框(6)后端壁面上设有槽口(13),在所述第一旋转架(4)与第二旋转架(5)下方对应最下方装承框(6)的槽口(13)设有能使模具从装承框(6)推出到推送机构(8)上的推出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新型旋转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控制机构(7)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99)上的皮带轮(41),所述皮带轮(41)下方的底座(1)内设有主动轮(42),所述主动轮(42)通过第三转轴设置在支撑架(3)上,所述皮带轮(41)与主动轮(42)之间设有皮带(43)连接,在所述主动轮(42)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43),在所述第一齿轮(43)一侧底座(1)上设有支撑块(71),在所述支撑块(71)上设有第一推杆电机(72),在所述第一推杆电机(72)电机轴上设有电机(73),在所述电机(73)电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74),所述第三齿轮(74)与第一齿轮(43)啮合,在所述第一推杆电机(72)电机轴上侧连接有连接板(111),所述连接板(111)一侧上设有第一插销(112),在所述第一推杆电机(72)电机轴下侧连接有L型连接板(113),所述L型连接板(113)上端一侧设有第二插销(114),在所述第一齿轮(43)上圆周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顺德徐富金郑明山魏明明蔡齐挺
申请(专利权)人:铭板精密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