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守峰专利>正文

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531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包括管体、上卡板和下卡板,所述管体外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气囊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管体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气囊的右侧从左到右依次贴设了第一标识带、第二标识带、第三标识带和第四标识带,医护人员通过对第一标识带、第二标识带、第三标识带和第四标识带的观察,从而可精确掌握插管深度,同时将上卡板和下卡板通过合页活动连接,并通过上卡槽和下卡槽以及第一预留槽和第二预留槽的作用,可起到对患者牙齿进行支撑的作用,避免了导管出现堵塞的现象发生。

Disposable double lumen larynx cathe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sposable double cavity throat catheter, which includes a tube body, an upper board and a lower card plate. The left end of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tub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air bag,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ube is fix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air bag with second airbags. The invention has a first identification belt, a second identification band, a third identification band and a fourth identification belt in tur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tube body and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cond air bag from left to right.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 can accurately grasp the depth of the intubation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first identification band, the second identification band, the third identification band and the fourth identification b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upper card plate and the lower card board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joint activity,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upper card slot and the lower card slot, the first reserved slot and the second reserved slot can play the role of supporting the patient's teeth and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obstruction of the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
技术介绍
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且医疗器械的发展在方便医生工作的同时,也为病人减轻了很多的痛苦,咽喉是进行饮食、呼吸、发声音的器官,咽喉上连口鼻,下通肺胃,是连接口腔和肺胃的通路,又为经脉循行的要冲,双腔喉导管作为一种在手术麻醉和危重患者抢救时用于维护患者呼吸换气的医疗器械,在医学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无法精确掌握插管深度,不仅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也降低了手术成功率,同时患者在潜意识中,会紧闭牙齿,很容易使导管产生堵塞,从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为此,我们提出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包括管体、上卡板和下卡板,所述管体外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气囊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气囊的右侧从左到右依次贴设有第一标识带、第二标识带、第三标识带和第四标识带,所述管体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气囊管腔、喂食腔、导气腔和第二气囊管腔,且第一气囊管腔的末端与第一气囊连接,第二气囊管腔的末端与第二气囊连接,所述第一气囊管腔、喂食腔、导气腔和第二气囊管腔内腔的右端分别套接有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第三密封塞和第四密封塞,且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第三密封塞和第四密封塞的内腔分别套接有第一气囊管、喂食管、导气管和第二气囊管,所述第一气囊管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泄气阀和第一鼓泡器,第二气囊管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泄气阀和第二鼓泡器,所述上卡板和下卡板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且上卡板的顶端以及下卡板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上卡板底部的左端以及下卡板顶部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曲面弹簧和第二曲面弹簧,且上卡板底部的中端以及下卡板顶部的中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预留槽和第二预留槽,所述上卡板的内腔且位于第一预留槽的对应位置以及下卡板的内腔且位于第二预留槽的对应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所述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的右侧分别通过第三气囊管和第四气囊管活动连接有主连接管,且主连接管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泄气阀和第三鼓泡器。优选的,所述第一标识带、第二标识带、第三标识带和第四标识带的宽度均为两到三毫米,且第一标识带的颜色为黑色,第二标识带的颜色为红色,第三标识带的颜色为黄色,第四标识带的颜色为蓝色,同时第一标识带离管体的左侧为二十厘米,第二标识带离管体的左侧为二十五厘米,第三标识带离管体的左侧为三十五厘米,第四标识带离管体的左侧为五十厘米。优选的,所述喂食管顶部的右端通过塑料连杆活动连接有第一密封罩,导气管底部的右端通过塑料连杆活动连接有第二密封罩,且第一密封罩和第二密封罩均为凸型结构。优选的,所述上卡板与第三气囊管的连接处以及下卡板与第四气囊管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第三气囊管腔和第四气囊管腔。优选的,所述上卡板和下卡板均为弧形结构,且弧度与人的齿形相同。优选的,其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管体的外表面均匀涂摸医用润滑液;B、分别将第一气囊管、喂食管、导气管和第二气囊管对应插接于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第三密封塞和第四密封塞的内腔中,并将管体插入患者咽喉中;C、通过第一标识带、第二标识带、第三标识带和第四标识带判断管体的插入深度;D、在管体达到预定位置时,按压第一鼓泡器和第二鼓泡器,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与患者咽喉内部紧贴;E、将管体放置于第一预留槽和第二预留槽所组成的圆形孔内,并将弧形的上卡槽和弧形的下卡槽分别与患者的上下颚牙齿卡接;F、当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将患者的上下颚抬起,将上卡板和下卡板从患者牙齿上拿出,并清洗、消毒;医护人员把第一气囊管、喂食管、导气管和第二气囊管分别从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第三密封塞和第四密封塞的内腔中拔出,并清洗、消毒,同时将管体从患者咽喉部抽出,并将其扔进垃圾桶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在管体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气囊的右侧从左到右依次贴设了第一标识带、第二标识带、第三标识带和第四标识带,医护人员通过对第一标识带、第二标识带、第三标识带和第四标识带的观察,从而可精确掌握插管深度,同时将上卡板和下卡板通过合页活动连接,并通过上卡槽和下卡槽以及第一预留槽和第二预留槽的作用,可起到对患者牙齿进行支撑的作用,避免了导管出现堵塞的现象发生。2、本专利技术在上卡板底部的左端以及下卡板顶部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了第一曲面弹簧和第二曲面弹簧,可起到柔性支撑在作用,同时通过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三气囊管和第四气囊管以及主连接管、第三泄气阀和第三鼓泡器的作用,可提高上卡板和下卡板对管体连接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去除上卡板和下卡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标识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卡板和下卡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第一鼓泡器、3第一泄气阀、4第一气囊管、5第一密封塞、6第二密封塞、7第三密封塞、8第四密封塞、9第二气囊管、10喂食腔、11第一气囊管腔、12第一气囊、13导气腔、14第二气囊、15第二气囊管腔、16第二鼓泡器、17第二泄气阀、18导气管、19第二密封罩、20第一密封罩、21喂食管、22第一标识带、23第二标识带、24第三标识带、25第四标识带、26第一曲面弹簧、27上卡槽、28上卡板、29第一预留槽、30第三气囊、31第三气囊管腔、32第三气囊管、33合页、34第三鼓泡器、35第三泄气阀、36主连接管、37第二曲面弹簧、38第四气囊管、39第四气囊管腔、40第四气囊、41第二预留槽、42下卡槽、43下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包括管体1、上卡板28和下卡板43,管体1外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12,管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气囊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14,管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气囊14的右侧从左到右依次贴设有第一标识带22、第二标识带23、第三标识带24和第四标识带25,医护人员通过对第一标识带22、第二标识带23、第三标识带24和第四标识带25的观察,从而可精确掌握插管深度,第一标识带22、第二标识带23、第三标识带24和第四标识带25的宽度均为两到三毫米,且第一标识带22的颜色为黑色,第二标识带23的颜色为红色,第三标识带24的颜色为黄色,第四标识带25的颜色为蓝色,同时第一标识带22离管体1的左侧为二十厘米,第二标识带23离管体1的左侧为二十五厘米,第三标识带24离管体1的左侧为三十五厘米,第四标识带25离管体1的左侧为五十厘米,管体1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气囊管腔11、喂食腔10、导气腔13和第二气囊管腔15,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包括管体(1)、上卡板(28)和下卡板(4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外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12),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气囊(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14),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气囊(14)的右侧从左到右依次贴设有第一标识带(22)、第二标识带(23)、第三标识带(24)和第四标识带(25),所述管体(1)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气囊管腔(11)、喂食腔(10)、导气腔(13)和第二气囊管腔(15),且第一气囊管腔(11)的末端与第一气囊(12)连接,第二气囊管腔(15)的末端与第二气囊(14)连接,所述第一气囊管腔(11)、喂食腔(10)、导气腔(13)和第二气囊管腔(15)内腔的右端分别套接有第一密封塞(5)、第二密封塞(6)、第三密封塞(7)和第四密封塞(8),且第一密封塞(5)、第二密封塞(6)、第三密封塞(7)和第四密封塞(8)的内腔分别套接有第一气囊管(4)、喂食管(21)、导气管(18)和第二气囊管(9),所述第一气囊管(4)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泄气阀(3)和第一鼓泡器(2),第二气囊管(9)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泄气阀(17)和第二鼓泡器(16),所述上卡板(28)和下卡板(43)通过合页(33)活动连接,且上卡板(28)的顶端以及下卡板(43)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上卡槽(27)和下卡槽(42),所述上卡板(28)底部的左端以及下卡板(43)顶部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曲面弹簧(26)和第二曲面弹簧(37),且上卡板(28)底部的中端以及下卡板(43)顶部的中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预留槽(29)和第二预留槽(41),所述上卡板(28)的内腔且位于第一预留槽(29)的对应位置以及下卡板(43)的内腔且位于第二预留槽(41)的对应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30)和第四气囊(40),所述第三气囊(30)和第四气囊(40)的右侧分别通过第三气囊管(32)和第四气囊管(38)活动连接有主连接管(36),且主连接管(36)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泄气阀(35)和第三鼓泡器(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包括管体(1)、上卡板(28)和下卡板(4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外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12),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气囊(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14),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气囊(14)的右侧从左到右依次贴设有第一标识带(22)、第二标识带(23)、第三标识带(24)和第四标识带(25),所述管体(1)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气囊管腔(11)、喂食腔(10)、导气腔(13)和第二气囊管腔(15),且第一气囊管腔(11)的末端与第一气囊(12)连接,第二气囊管腔(15)的末端与第二气囊(14)连接,所述第一气囊管腔(11)、喂食腔(10)、导气腔(13)和第二气囊管腔(15)内腔的右端分别套接有第一密封塞(5)、第二密封塞(6)、第三密封塞(7)和第四密封塞(8),且第一密封塞(5)、第二密封塞(6)、第三密封塞(7)和第四密封塞(8)的内腔分别套接有第一气囊管(4)、喂食管(21)、导气管(18)和第二气囊管(9),所述第一气囊管(4)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泄气阀(3)和第一鼓泡器(2),第二气囊管(9)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泄气阀(17)和第二鼓泡器(16),所述上卡板(28)和下卡板(43)通过合页(33)活动连接,且上卡板(28)的顶端以及下卡板(43)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上卡槽(27)和下卡槽(42),所述上卡板(28)底部的左端以及下卡板(43)顶部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曲面弹簧(26)和第二曲面弹簧(37),且上卡板(28)底部的中端以及下卡板(43)顶部的中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预留槽(29)和第二预留槽(41),所述上卡板(28)的内腔且位于第一预留槽(29)的对应位置以及下卡板(43)的内腔且位于第二预留槽(41)的对应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30)和第四气囊(40),所述第三气囊(30)和第四气囊(40)的右侧分别通过第三气囊管(32)和第四气囊管(38)活动连接有主连接管(36),且主连接管(36)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泄气阀(35)和第三鼓泡器(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双腔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带(22)、第二标识带(23)、第三标识带(24)和第四标识带(25)的宽度均为两到三毫米,且第一标识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峰
申请(专利权)人:王守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