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以废钢为原料,用电弧炉冶炼20MnSi热轧螺纹钢的方法。它省去了现有氧化双渣法三期式工艺的还原期,只有氧化冶炼过程,因而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电、电极、炉衬造渣材料和还原剂等的消耗和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应认真配料,使入炉废钢的含硫小于0. 045%,含碳高于0. 50%,氧化期完成脱磷脱碳及升温,氧化末期进行钢液温度和成分调整,然后出钢。在出钢过程中,在钢包内脱氧和合金化,若有必要时脱硫。钢出完后,镇静钢液4-7分钟,最后浇铸成钢锭。(*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电弧炉冶炼20MnSi热轧螺纹钢的方法。用作建筑材料的20MnSi热轧螺纹钢,在电弧炉中进行冶炼时,基本上都是以普通废钢为原料。由于普通废钢来源广、质量差,以致入炉废钢料所含的磷、硫等杂质的含量波动大,配料困难,所以,用电弧炉生产20MnSi热轧螺纹钢时,一般均采用氧化双渣法“三期”式工艺。其不足之处是每一炉钢都要经过熔化期、氧化期和还原期第三个主要过程和二次造渣、因此生产周期长,电、电极、炉衬、造渣材料和还原剂等的消耗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影响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氧化双渣法“三期”式工艺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周期较短,电、电极、炉衬、造渣材料和还原剂等的消耗较少,劳动强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生产20MnSi热轧螺纹钢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途径达到的本专利技术仍保留扒补炉、装料、熔化期、氧化期、合金烘烤和铸锭等工艺过程,并与氧化双渣“三期”式工艺的熔化、氧化前期等工艺过程的要求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省去氧化双渣“三期”式工艺的还原期,就是说,整个冶炼过程只造氧化渣。因此要求严格配料,尽可能使入炉废钢的含硫低于0.045%,含碳高于0.5%,在氧化末期,调整钢液温度和钢液成份,净沸腾时间不少于5分钟,钢液温度控制在1620-1660℃,钢液的含碳量控制在0.14-0.20%,硫和磷的含量比国家标准规定含量低0.01-0.015,就可以出钢。在钢包内进行脱氧、脱硫(当含硫超过0.04%时)和合金化,脱硫时,在钢包内加入脱硫剂。在出钢前,把钢包吊至出钢坑,把经800℃以上,烘烤时间超过2小时,块度为20-70毫米的锰铁和硅铁运至出钢坑旁,打开出钢口。在出钢过程中,先出钢后出渣,先后分别按80-90%和70-85%的回收率向钢包加入锰铁和硅铁,然后把经过烘烤的铝块按每吨钢0.5-1.5公斤插入钢包内。出钢后,镇静钢液4-7分钟,最后把钢液浇铸成钢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突破了现有用废钢在电弧炉中生产20MnSi热轧螺纹钢的氧化双渣法“三期”式工艺,省去了该工艺的还原期,只造氧化渣,因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每一炉钢的生产时间约可缩短10-20%。2、降低电、电极、炉衬、造渣材料和还原剂等的消耗。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专利技术应认真配料,入炉废钢料的含硫应尽可以低于0.045%,扒补炉、装料、熔化期和氧化期等工艺过程与氧化双渣法“三期”式工艺相同,不同之处是无还原期,不造还原渣。因此在氧化后期必须调整钢液温度和钢液成份,并取样分析碳、锰、磷、硫的含量,净沸腾时间不小于5分钟。当碳的含量为0.14-0.20%,硫和磷的含量比国家标准规定含量低0.01-0.015%,温度在1620-1660℃时,就可以出钢包。如含硫量超过0.04%时,在钢包内加入脱硫剂进行脱硫。把钢包吊入出钢坑,把经800℃以上,不少于两小时烘烤,尺寸为20-70毫米的锰铁和硅铁运至出钢坑旁,然后打开钢出口。在出钢过程中先出钢后出渣,先后把锰铁和硅铁分别按80-90%和70-85%的回收率加入钢包,最后把经过烘烤的铝块按每吨钢0.5-1.5公斤插入钢包内,出完钢后,镇静钢液4-7分钟,最后把钢液浇铸成钢锭。权利要求1.包括扒补炉、装料、熔化期、氧化期、合金烘烤和铸锭等工艺步骤的20MnSi热轧螺纹钢电弧炉单渣法冶炼工艺。其特征在于整个冶炼过程只造氧化渣,要严格配料,尽可能使入炉废钢的含硫低于0.045%,含碳高于0.50%。在氧化期完成钢液升温和脱磷与脱碳,在氧化未期,净沸腾时间不短于5分钟,进行钢液温度和钢液成份的调整,然后出钢。在出钢过程中,先出钢后出渣,在钢包内进行脱氧和脱硫(当含硫量超过0.04%时)及合金化。出完钢后,将钢液镇静4-7分钟,最后浇铸成钢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0MnSi热轧螺纹钢电弧炉单渣法冶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出钢前,钢液温度要控制在1620-1660℃钢液成份要控制在含碳量为0.14-0.20%,含硫和含磷量比国家标准规定含量(0.05%)低0.01-0.0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0MnSi热轧螺纹钢电弧炉单渣法冶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出钢前,把钢包吊入出钢坑,把经800℃以上,烘烤时间超过2小时,块度为20-70毫米的锰铁和硅铁运至出钢坑旁,打开出钢口,在出钢过程中,先出钢,后出渣先后把锰铁和硅铁分别按80-90%和70-85%的回收率加入钢包,最后把经过烘烤的铝块按每吨钢0.5-1.5公斤插入钢包中。若钢液含硫超过0.04%时,在钢包内加脱硫剂进行脱硫。出完钢后,镇静钢液4-7分钟,最后浇铸成钢锭。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以废钢为原料,用电弧炉冶炼20MnSi热轧螺纹钢的方法。它省去了现有氧化双渣法三期式工艺的还原期,只有氧化冶炼过程,因而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电、电极、炉衬造渣材料和还原剂等的消耗和成本。本专利技术应认真配料,使入炉废钢的含硫小于0.045%,含碳高于0.50%,氧化期完成脱磷脱碳及升温,氧化末期进行钢液温度和成分调整,然后出钢。在出钢过程中,在钢包内脱氧和合金化,若有必要时脱硫。钢出完后,镇静钢液4-7分钟,最后浇铸成钢锭。文档编号C21C5/52GK1098439SQ9410686公开日1995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付德成 申请人:付德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包括扒补炉、装料、熔化期、氧化期、合金烘烤和铸锭等工艺步骤的20MnSi热轧螺纹钢电弧炉单渣法冶炼工艺。其特征在于整个冶炼过程只造氧化渣,要严格配料,尽可能使入炉废钢的含硫低于0. 045%,含碳高于0. 50%。在氧化期完成钢液升温和脱磷与脱碳,在氧化未期,净沸腾时间不短于5分钟,进行钢液温度和钢液成份的调整,然后出钢。在出钢过程中,先出钢后出渣,在钢包内进行脱氧和脱硫(当含硫量超过0. 04%时)及合金化。出完钢后,将钢液镇静4-7分钟,最后浇铸成钢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德成,
申请(专利权)人:付德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