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绍恒专利>正文

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15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包括母扣和公扣,母扣包括A件和B件,公扣包括C件和D件,A、B件钉装时,B件上的卡爪穿过面料卡持在A件的横向两侧,并将卡爪向凹槽内弯曲以实现A件与B件的快速牢靠固定;C、D件钉装时,D件的尖锥前端穿过面料与穿孔插入凸起部内腔,冲压D件,其尖锥前端与凸起部抵触并变形弯曲以实现C件与D件的快速牢靠固定;扣合使用时,将凸起部的前端从大口部一边插入并横移至小口部,从而实现公扣的凸起部与母扣的插孔单边相扣合,根据钉装常识,小口部位于被拉扯的一边,即可形成越拉扣合越紧,同时弹性片的自由端可对凸起部实施弹性挤压,可有效防止凸起部松动,并具有结构简单及实用性强的优点。

A new type of single side fasten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single side buckle type fastener, including the mother buckle and the male buckle. The female buckle includes A and B parts. The male buckle includes C and D parts. When the A and B parts are nailed, the claw on the B parts is stuck on the lateral sides of the A parts through the fabric, and the claw is bent in the groove to realize the fast fastness of the A parts and B parts; C, D parts are nailed. At the time, the front end of the D cone is inserted through the fabric and perforation in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onvex part and punched the D parts. The front end of the tip of the cone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otruding part and deformed to achieve fast fastness of the C parts and the D parts; when the buckle is used, the front end of the protruding part is inserted and transversed to the small mouth, thus the protruding part and the mother of the male buckle are realized. According to the nailing common sense, the small mouth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pull, the tighter the pulling buckle is formed, and the free end of the elastic piece can carry out elastic extrusion to the protruding part,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protruding part from loosening,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strong practic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衣扣或纽扣
,具体是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
技术介绍
扣具,是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扣合件,比如服装、箱包、童车安全带等等,使用方便,用途广泛。到目前,扣具经过不断的改进与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与不同外观款式的产品。但现有技术的扣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1)常规扣具一般采用上下扣合,在遇到外力拉扯时,往往容易脱落;2)常规扣具扣合时存在配合间隙,扣合后容易松动或跳动,存在扣合不稳固的问题;3)现有扣具在不同的面料或物料上的钉装固定效果不同,一般根据不同的面料或物料采用不同的钉装结构,其适应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卡爪式钉装结构设计,具有扣合牢固、不易松动、使用方便及满足不同面料或物料使用需要的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包括母扣和公扣,所述母扣包括A件和B件,所述公扣包括C件和D件,所述A件呈片状且中部内凹构成凹槽,所述B件包括本体、弹性片以及卡爪,所述本体具有中空的腔体,在本体正面开有插孔,所述插孔具有大口部以及与大口部连为一体的小口部,所述弹性片一端固设在沿大口部一侧的腔体底部,另一端沿小口部方向且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卡爪的数量至少为一对且呈间距设置在本体的背面,相邻卡爪之间的间距与凹槽的宽度相适应,A件与B件钉装时,相邻所述卡爪卡持在凹槽的横向两侧且卡爪向凹槽内弯曲以固定;所述C件的中部向外凸以构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另一面呈与凸起部相适应的中空状,在凸起部的中空内腔上设有向凸起部一侧内凹的挡块,所述挡块的中部开有穿孔,所述D件的截面呈丁字形,且D件的丁字前端呈尖锥状,C件与D件钉装时,所述D件的尖锥前端穿过穿孔并与凸起部的内腔相抵触且弯曲变形以固定;所述凸起部与插孔相适应,使用时,凸起部从大口部插入并向小口部滑移以形成单边扣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大口部沿弹性片固定端方向延伸且贯穿相邻的本体的侧壁,所述本体被大口部贯穿的侧壁构成与凸起部相适应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片侧视呈Z字形,并由弹性板材弯折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卡爪的数量为两对,且间距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卡爪的厚度与凹槽的槽深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呈前端粗大的蘑菇头状。进一步地,所述挡块由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A件由板材弯折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A件上设有工艺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包括母扣和公扣,母扣包括A件和B件,公扣包括C件和D件,A件与B件钉装时,设置在B件上的相邻卡爪穿过面料卡持在A件的凹槽的横向两侧,并将卡爪向凹槽内弯曲以实现A件与B件的快速、牢靠固定;C件与D件钉装时,将D件的尖锥前端穿过面料并通过穿孔插入凸起部的内腔,在对D件冲压作用下,其尖锥前端与凸起部内腔抵触并变形弯曲,进而使C件与D件牢靠固定;扣合使用时,将凸起部的前端从大口部一边插入,再横移至小口部,从而实现公扣的凸起部与母扣的插孔单边相扣合,根据实际钉装常识,小口部位于被拉扯的一边,即可形成越拉扣合越紧,同时弹性片的自由端可对凸起部实施弹性挤压,可有效防止凸起部松动,反向横移即可使凸起部从大口部脱离以解开,倾斜向上弹性片可起到辅助推动作用,使用方便,并具有结构简单、扣合牢固、不易松动及实用性强的优点,另外,卡爪式钉装结构可满足不同面料或物料的使用需要,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的订装扣合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A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A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B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B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A件与B件的钉装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B件的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C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D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C件与D件的钉装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10所示,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包括母扣和公扣,所述母扣包括A件1和B件2,所述公扣包括C件3和D件4,所述A件呈片状且中部内凹构成凹槽11,所述B件包括本体21、弹性片22以及卡爪23,所述本体具有中空的腔体,在本体正面开有插孔24,所述插孔具有大口部241以及与大口部连为一体的小口部242,所述弹性片一端固设在沿大口部一侧的腔体底部,另一端沿小口部方向且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卡爪的数量至少为一对且呈间距设置在本体的背面,相邻卡爪之间的间距与凹槽的宽度相适应,A件与B件钉装时,相邻所述卡爪卡持在凹槽的横向两侧且卡爪向凹槽内弯曲以固定;所述C件的中部向外凸以构成凸起部31,所述凸起部的另一面呈与凸起部相适应的中空状,在凸起部的中空内腔上设有向凸起部一侧内凹的挡块32,所述挡块的中部开有穿孔321,所述D件的截面呈丁字形,且D件的丁字前端呈尖锥状,C件与D件钉装时,所述D件的尖锥前端穿过穿孔并与凸起部的内腔相抵触且弯曲变形以固定,优选的,D件的尖锥前端与穿孔的孔径相适应,以满足C件与D件的钉装固定需要;所述凸起部与插孔相适应,使用时,凸起部从大口部插入并向小口部滑移以形成单边扣合连接。本专利技术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的扣合使用与钉装方法为:见图2-图6所示,A件与B件钉装时,设置在B件上的相邻卡爪穿过面料6,并卡持在A件的凹槽的横向两侧,并将卡爪向凹槽内弯曲,进而实现A件与B件的快速、牢靠固定,由于卡爪是整体穿刺过布料,因此,可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布料与物料,同时需要拆卸时,只需将卡爪搬开呈原伸直状态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钉装前,需调整放置好B件的方向,使插孔的小口部朝向服装或箱包等被拉扯的方向,比如作衣扣装订时,根据衣扣扣合公知常识,公扣与母扣位于同一横向线的两边或左右布料上,而小口部与大口部的中心连线与该横向线相重合,且小口部朝向母扣一侧;见图8-图10所示,C件与D件钉装时,将D件的尖锥前端穿过面料并通过穿孔插入凸起部的内腔,然后对D件进行冲压,其尖锥前端受到凸起部内腔底部抵触,以使尖锥前端变钝或变形弯曲,由此,该尖锥前端的变钝或变形弯曲部分无法再从穿孔脱出,从而而使C件与D件得以牢靠固定;见图1所示,公扣与母扣扣合使用时,将凸起部的前端从大口部一边插入,再横移至小口部,进而使凸起部的前端卡入本体的腔体内,由于凸起部的进入卡合方式是从大口部的一边插入再横移或拉扯入小口部,从而实现公扣的凸起部与母扣的插孔单边相扣合;根据实际钉装常识,由于小口部优选朝向被拉扯的公扣一边,即可形成越拉扣合越紧结构状态,扣合牢靠;同时,弹性片的自由端(非固定端)或倾斜向上延伸端可对凸起部前端实施弹性挤压,进而可有效防止凸起部松动或跳动;需要解开时,反向横移即可使凸起部从大口部一边脱离以解开,在反向横移过程中,其倾斜向上弹性片可起到辅助推动作用,解开轻松省力,扣合与解开使用方便,并具有结构简单、扣合牢固、不易松动及实用性强的优点。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如图7所示,所述大口部沿弹性片固定端方向延伸且贯穿相邻的本体的侧壁,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包括母扣和公扣,所述母扣包括A件(1)和B件(2),所述公扣包括C件(3)和D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A件呈片状且中部内凹构成凹槽(11),所述B件包括本体(21)、弹性片(22)以及卡爪(23),所述本体具有中空的腔体,在本体正面开有插孔(24),所述插孔具有大口部(241)以及与大口部连为一体的小口部(242),所述弹性片一端固设在沿大口部一侧的腔体底部,另一端沿小口部方向且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卡爪的数量至少为一对且呈间距设置在本体的背面,相邻卡爪之间的间距与凹槽的宽度相适应,A件与B件钉装时,相邻所述卡爪卡持在凹槽的横向两侧且卡爪向凹槽内弯曲以固定;所述C件的中部向外凸以构成凸起部(31),所述凸起部的另一面呈与凸起部相适应的中空状,在凸起部的中空内腔上设有向凸起部一侧内凹的挡块(32),所述挡块的中部开有穿孔(321),所述D件的截面呈丁字形,且D件的丁字前端呈尖锥状,C件与D件钉装时,所述D件的尖锥前端穿过穿孔并与凸起部的内腔相抵触且弯曲变形以固定;所述凸起部与插孔相适应,使用时,凸起部从大口部插入并向小口部滑移以形成单边扣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边扣合式新型扣具,包括母扣和公扣,所述母扣包括A件(1)和B件(2),所述公扣包括C件(3)和D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A件呈片状且中部内凹构成凹槽(11),所述B件包括本体(21)、弹性片(22)以及卡爪(23),所述本体具有中空的腔体,在本体正面开有插孔(24),所述插孔具有大口部(241)以及与大口部连为一体的小口部(242),所述弹性片一端固设在沿大口部一侧的腔体底部,另一端沿小口部方向且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卡爪的数量至少为一对且呈间距设置在本体的背面,相邻卡爪之间的间距与凹槽的宽度相适应,A件与B件钉装时,相邻所述卡爪卡持在凹槽的横向两侧且卡爪向凹槽内弯曲以固定;所述C件的中部向外凸以构成凸起部(31),所述凸起部的另一面呈与凸起部相适应的中空状,在凸起部的中空内腔上设有向凸起部一侧内凹的挡块(32),所述挡块的中部开有穿孔(321),所述D件的截面呈丁字形,且D件的丁字前端呈尖锥状,C件与D件钉装时,所述D件的尖锥前端穿过穿孔并与凸起部的内腔相抵触且弯曲变形以固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绍恒李运芳
申请(专利权)人:鲁绍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