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雾加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758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雾加湿结构,包括水箱,水箱中有竖直设置的通风道,以及围绕通风道设置的水槽;通风道的入口位于水箱底面,通风道的出口位于水箱顶面,通风道中有横向设置的吸水膜,吸水膜的周缘向下延伸至水槽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吸水材料放置在水箱中的通风道中,吸水材料的周缘浸在水槽中;使用时将设备放置于风源的出风口,风通过吸水材料,达到将空气加湿的目的,无水雾,不污染室内环境;无需电源,节约能源。

A foggy and humidify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雾加湿结构
本技术涉及加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雾加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湿器多采用超声波将水雾化,将其吹入空中。这种加湿方法易在加湿设备附近形成水珠,污染室内环境,且超声波耗能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雾加湿结构,将吸水材料浸在水箱中,使风通过吸水材料,达到将空气加湿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雾加湿结构,包括水箱,水箱中有竖直设置的通风道,以及围绕通风道设置的水槽;通风道的入口位于水箱底面,通风道的出口位于水箱顶面,通风道中有横向设置的吸水膜,吸水膜至少有一部分浸在水槽中。进一步的,吸水膜的周缘浸在水槽中。其中,吸水膜的周缘向下延伸至水槽的底部。进一步的,水箱包括上水箱和下水箱,上水箱位于下水箱的上方,下水箱中有竖直设置的进风通道,上水箱中有竖直设置的出风通道,上水箱的水槽围绕出风通道设置,下水箱的水槽围绕进风通道设置,上水箱的水槽与下水箱的水槽相通;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连通形成通风道,所述吸水膜设于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之间,吸水膜的周缘向下延伸至下水箱的水槽底部,通风道的入口位于下水箱底面,通风道的出口位于上水箱顶面。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雾加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雾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水箱中有竖直设置的通风道,以及围绕通风道设置的水槽;通风道的入口位于水箱底面,通风道的出口位于水箱顶面,通风道中有横向设置的吸水膜(3),吸水膜(3)至少有一部分浸在水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雾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水箱中有竖直设置的通风道,以及围绕通风道设置的水槽;通风道的入口位于水箱底面,通风道的出口位于水箱顶面,通风道中有横向设置的吸水膜(3),吸水膜(3)至少有一部分浸在水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雾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水膜(3)的周缘浸在水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雾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水膜(3)的周缘向下延伸至水槽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无雾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水箱包括上水箱(1)和下水箱(2),上水箱(1)位于下水箱(2)的上方,下水箱(2)中有竖直设置的进风通道(4),下水箱(2)的水槽围绕进风通道(4)设置,上水箱(1)中有竖直设置的出风通道(5),上水箱(1)的水槽围绕出风通道(5)设置,上水箱(1)的水槽与下水箱(2)的水槽相通;进风通道(4)与出风通道(5)连通形成通风道,所述吸水膜(3)设于进风通道(4)与出风通道(5)之间,吸水膜(3)的周缘向下延伸至下水箱(2)的水槽底部,通风道的入口位于下水箱(2)底面,通风道的出口位于上水箱(1)顶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先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森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