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719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9:42
加湿装置(1)包括:框体(2),其开设有吸入口(3)及吹出口(4);送风通道(5),其形成在框体(2)的内部,使吸入口(3)与吹出口(4连通);送风机(20),其配置于送风通道(5),使送风通道(5)中产生气流;加湿部(30),其对在送风通道(5)中流通的气流进行加湿;以及蓄水托盘(31),其配置于加湿部(30)。框体(2)的外形呈大致方形箱型且包括突出部(2e、2f),所述突出部(2e、2f)从正面(2a)及背面(2b)向外侧横向地突出,送风通道(5)的一部分由突出部(2e、2f)的内部空间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加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加湿装置已被广泛用于通过水的汽化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此种汽化式加湿装置的一例已公开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加湿装置包括:主体,其外形呈方形箱型,且开设有吸入口及吹出口;送风机;及汽化过滤器,下端部浸渍在水槽部的水中。该加湿装置使利用送风机从吸入口吸入至主体内部的室内的干燥空气通过因水槽部的水而已湿润的汽化过滤器,并从吹出口吹出。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件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479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加湿装置因主体框体的外形呈方形箱型,且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较薄的形状,所以容易向前后方向倾倒。问题在于:在该加湿装置向前后方向倾倒的情况下,由与地板面垂直的整个正面或背面承受倾倒时的强烈冲击,因该冲击而导致框体自身或内部的电子组件、送风机的叶轮等遭受机械性损坏的可能性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倾倒时产生机械性损坏,提高了针对损坏的安全性的加湿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其开设有吸入口及吹出口;送风通道,其形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使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连通;送风机,其配置于所述送风通道,使所述送风通道中产生气流;加湿部,其加湿在所述送风通道中流通的气流;以及蓄水托盘,其配置于所述加湿部,所述框体的外形呈大致方形箱型且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方形箱型的所述框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向外侧横向地突出,所述送风通道的一部分由所述突出部的内部空间构成。根据该结构,例如在放置于地板的加湿装置以设置有突出部的侧壁朝下的方式倾倒的情况下,与无突出部的情况相比,突出部比垂直的侧壁更早地先接触地板。由此,与无突出部的情况相比,设置有突出部的侧壁与地板接触时的速度减慢,加湿装置在倾倒时所承受的冲击受到缓和。而且,因为送风通道的一部分包含突出部的内部空间,所以在加湿装置倾倒时,从蓄水托盘溢出的水会积存于突出部的部分。由此,从蓄水托盘溢出的水不会触及框体内部的电子组件。另外,所述结构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外形由弯曲面形成。另外,所述结构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突出部中形成有所述吸入口。另外,所述结构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大于所述蓄水托盘的蓄水量。另外,所述结构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呈包括外壁部及内壁部的双重构造,并且所述外壁部由透明部件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缓和加湿装置在倾倒时所承受的冲击,从而能够抑制加湿装置产生机械性损坏。而且,在加湿装置倾倒时,能够不使从蓄水托盘溢出的水触及框体内部的电子组件,从而能够抑制加湿装置产生电气性损坏。另外,能够保持加湿装置的薄型设计,并且增加蓄水托盘的容量,从而能够在蓄水托盘中保持足够的水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正面侧看到的立体图。图4是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背面侧看到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垂直剖面侧视图。图6是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正面侧看到的垂直剖面立体图。图7是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背面侧看到的垂直剖面立体图。图8是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窗部的色彩相关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倾倒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倾倒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本说明中所使用的“垂直”、“方形”仅是大致的方向或形状,并不要求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与方形。<第一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图7来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构造的概略进行说明。图1及图2是加湿装置的正视图及侧视图。图3及图4是从加湿装置的正面侧及背面侧看到的立体图。图5是加湿装置的垂直剖面侧视图。图6及图7是从加湿装置的正面侧及背面侧看到的垂直剖面立体图。再者,附图中所描绘的空心箭头表示由送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通路径及流通方向。如图1~图4所示,加湿装置1包括外形呈大致方形箱型的框体2。框体2包括开设在其背面2b的空气的吸入口3、与开设在上表面2c的空气的吹出口4。吸入口3配置于框体2的背面2b的上侧,且设置有未图示的集尘过滤器。从正面侧观察加湿装置1,吹出口4配置于框体2的上表面2c的右方,且设置有百叶4a。框体2的内部包括送风通道5、离子产生装置6、送风机20及加湿部30。送风通道5形成在框体2的内部,使吸入口3与吹出口4连通。送风机20及加湿部30配置于送风通道5的气流的流通路径上。如图5所示,送风通道5在紧靠形成有吸入口3的框体2的背面2b的内侧,沿着背面2b向下方延伸,并到达加湿部30的配置部位。而且,送风通道5在紧靠框体2的正面2a的内侧,从加湿部30的配置部位沿着正面2a向上方延伸,并到达送风机20的配置部位。吹出口4配置于送风机20的上方。离子产生装置6相对于送风机20,配置于空气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离子产生装置6包括正离子产生部及负离子产生部(均未图示)。正离子产生部包括未图示的正放电电极,负离子产生部包括未图示的负放电电极。两对正放电电极及负放电电极各自形成为针状,并以规定的间隔并排地配置,且被设置成朝向送风通道5的内部。离子产生装置6将由高压电产生电路生成的高电压供应至正放电电极及负放电电极而产生放电,从而释放出离子。此处,对离子产生装置6的正放电电极及负放电电极施加包含交流波形或脉冲波形的电压。对正放电电极施加正电压,由电晕放电产生的氢离子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主要产生包含H+(H2O)m的正离子。对负放电电极施加负电压,由电晕放电产生的氧离子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主要产生包含O2-(H2O)n的负离子。此处,m、n为任意的自然数。H+(H2O)m及O2-(H2O)n会在空气中的浮游菌或异味成分的表面凝集,从而包围所述浮游菌或异味成分。而且,如式(1)~式(3)所示,通过碰撞,在微生物等的表面上凝集生成活性种即[·OH](羟基自由基)或H2O2(过氧化氢),从而破环浮游菌或异味成分。此处,m'、n'为任意的自然数。因此,离子产生装置6释放出,正放电电极及负放电电极通过放电而产生的正离子及负离子,以使在送风通道5的内部流通的空气包含该正离子及负离子,由此,例如能够对室内进行杀菌或除臭。H+(H2O)m+O2-(H2O)n→·OH+1/2O2+(m+n)H2O…(1)H+(H2O)m+H+(H2O)m'+O2-(H2O)n+O2-(H2O)n'→2·OH+O2+(m+m'+n+n')H2O…(2)H+(H2O)m+H+(H2O)m'+O2-(H2O)n+O2-(H2O)n'→H2O2+O2+(m+m'+n+n')H2O…(3)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离子产生装置6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但也可以仅产生正离子或仅产生负离子。另外,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其开设有吸入口及吹出口;送风通道,其形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使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连通;送风机,其配置于所述送风通道,使所述送风通道中产生气流;加湿部,其加湿在所述送风通道中流通的气流;以及蓄水托盘,其配置于所述加湿部,所述框体的外形呈大致方形箱型且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方形箱型的所述框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向外侧横向地突出,所述送风通道的一部分由所述突出部的内部空间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05 JP 2015-155443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其开设有吸入口及吹出口;送风通道,其形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使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连通;送风机,其配置于所述送风通道,使所述送风通道中产生气流;加湿部,其加湿在所述送风通道中流通的气流;以及蓄水托盘,其配置于所述加湿部,所述框体的外形呈大致方形箱型且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方形箱型的所述框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向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克浩佐野弘明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