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3324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传感器,所述的底层传感器通过RS‑485总线传输电路连接到ARM微控制器,所述的ARM微控制器连接到中继器,中继器通过光线以太网连接到控制终端;所述的ARM微控制器为STM32F微控制器;所述的RS‑485总线传输电路包括: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和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所述的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和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均为RSM485PHT隔离RS485收发器。

A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RS bus transmission 485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RS 485 bus transmiss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ensor comprises the bottom, bottom of the sensor is connected to the ARM microcontroller through the RS 485 bus transmission circuit, the micro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to ARM through ethernet repeater, repeater light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 terminal; ARM micro controller is STM32F micro controller; RS the 485 bus transmission circuit includes a first isolated RS485 transceiver and second RS485 transceiver isolation, RSM485PHT isolation RS485 transceiver is the first isolation of RS485 transceiver and the RS485 transceiver isolation sec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安全监控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尤其是传感器采用模拟传输技术,监测数据可靠性差。监控系统抗电磁干扰性较弱。井下电磁环境恶劣,监控系统设备经常受到强电磁干扰,而监控设备普遍不具备抗电磁干扰能力,极易使数据混乱,产生冒大数、误报警、误断电现象。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设计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设计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给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传感器,所述的底层传感器通过RS-485总线传输电路连接到ARM微控制器,所述的ARM微控制器连接到中继器,中继器通过光线以太网连接到控制终端;所述的ARM微控制器为STM32F微控制器;所述的RS-485总线传输电路包括: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和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所述的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和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均为RSM485PHT隔离RS485收发器;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R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的PA10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T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的PA9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GND引脚接地,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VCC引脚接VCC端,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GND引脚与VCC引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VO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到A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B引脚连接RS485总线B1,所述的RS485总线B1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3、磁珠L1以及磁珠L2,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B引脚,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1的第一端,磁珠L1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2的第一端,磁珠L2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A引脚连接RS485总线A1,所述的RS485总线A1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4、磁珠L3以及磁珠L4,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A引脚,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3的第一端,磁珠L3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4的第一端,磁珠L4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B引脚与RGND引脚之间设置有电阻R2;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B引脚与A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一TVS二极管,B引脚与RGND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二TVS二极管,A引脚与RNG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三TVS二极管;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RGND引脚连接有接地线,所述的接电线信号接地;所述的RS485总线B1和RS485总线A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气体放电管,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到磁珠L2的第二端,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4的第二端;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R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的PA3引脚,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T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的PA2引脚,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GND引脚接地,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VCC引脚接VCC端,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GND引脚与VCC引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3,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VO引脚通过电阻R6连接到A引脚;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B引脚连接RS485总线B2,所述的RS485总线B2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8、磁珠L5以及磁珠L6,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B引脚,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5的第一端,磁珠L5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6的第一端,磁珠L6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A引脚连接RS485总线A2,所述的RS485总线A2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9、磁珠L7以及磁珠L8,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A引脚,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7的第一端,磁珠L7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8的第一端,磁珠L8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B引脚与RGND引脚之间设置有电阻R7;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B引脚与A引脚之间设置有第四TVS二极管,B引脚与RGND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五TVS二极管,A引脚与RNG引脚之间设置有第六TVS二极管;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RGND引脚连接有接地线,所述的接电线信号接地;所述的RS485总线B2和RS485总线A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气体放电管,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到磁珠L6的第二端,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8的第二端。作为优选,所述的VCC端为5伏电压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RS485总线传输的抗干扰性,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线错误的几率,提高整个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控质量。此外,本专利技术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其中,1-底层传感器,2-ARM微控制器,3-中继器,4-控制终端,5-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6-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7-第一TVS二极管,8-第二TVS二极管,9-第三TVS二极管,10-接地线,12-第一气体放电管,13-第四TVS二极管,14-第五TVS二极管,15-第六TVS二极管,16-第二气体放电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传感器1,所述的底层传感器1通过RS-485总线传输电路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所述的ARM微控制器2连接到中继器3,中继器3通过光线以太网连接到控制终端4;所述的ARM微控制器2为STM32F微控制器;所述的RS-485总线传输电路包括: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和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所述的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和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均为RSM485PHT隔离RS485收发器;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R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的PA10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T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的PA9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GND引脚接地,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VCC引脚接VCC端,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GND引脚与VCC引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VO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到A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B引脚连接RS485总线B1,所述的RS485总线B1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3、磁珠L1以及磁珠L2,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B引脚,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1的第一端,磁珠L1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2的第一端,磁珠L2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1;第一隔离RS4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4/201711477756.html" title="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传感器(1),所述的底层传感器(1)通过RS‑485总线传输电路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所述的ARM微控制器(2)连接到中继器(3),中继器(3)通过光线以太网连接到控制终端(4);所述的ARM微控制器(2)为STM32F微控制器;所述的RS‑485总线传输电路包括: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和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所述的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和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均为RSM485PHT隔离RS485收发器;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R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的PA10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T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的PA9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GND引脚接地,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VCC引脚接VCC端,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GND引脚与VCC引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VO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到A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B引脚连接RS485总线B1,所述的RS485总线B1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3、磁珠L1以及磁珠L2,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B引脚,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1的第一端,磁珠L1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2的第一端,磁珠L2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1);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A引脚连接RS485总线A1,所述的RS485总线A1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4、磁珠L3以及磁珠L4,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A引脚,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3的第一端,磁珠L3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4的第一端,磁珠L4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1);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B引脚与RGND引脚之间设置有电阻R2;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B引脚与A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一TVS二极管(7),B引脚与RGND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二TVS二极管(8),A引脚与RNG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三TVS二极管(9);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RGND引脚连接有接地线(10),所述的接电线(10)信号接地;所述的RS485总线B1和RS485总线A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气体放电管(12),第一气体放电管(12)的第一端连接到磁珠L2的第二端,第一气体放电管(12)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4的第二端;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R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的PA3引脚,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T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的PA2引脚,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GND引脚接地,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VCC引脚接VCC端,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GND引脚与VCC引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3,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VO引脚通过电阻R6连接到A引脚;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B引脚连接RS485总线B2,所述的RS485总线B2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8、磁珠L5以及磁珠L6,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B引脚,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5的第一端,磁珠L5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6的第一端,磁珠L6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1);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A引脚连接RS485总线A2,所述的RS485总线A2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9、磁珠L7以及磁珠L8,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的A引脚,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7的第一端,磁珠L7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8的第一端,磁珠L8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1);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B引脚与RGND引脚之间设置有电阻R7;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B引脚与A引脚之间设置有第四TVS二极管(13),B引脚与RGND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五TVS二极管(14),A引脚与RNG引脚之间设置有第六TVS二极管(15);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的RGND引脚连接有接地线(10),所述的接电线(10)信号接地;所述的RS485总线B2和RS485总线A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气体放电管(16),第二气体放电管(16)的第一端连接到磁珠L6的第二端,第二气体放电管(16)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8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传感器(1),所述的底层传感器(1)通过RS-485总线传输电路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所述的ARM微控制器(2)连接到中继器(3),中继器(3)通过光线以太网连接到控制终端(4);所述的ARM微控制器(2)为STM32F微控制器;所述的RS-485总线传输电路包括: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和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所述的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和第二隔离RS485收发器(6)均为RSM485PHT隔离RS485收发器;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R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的PA10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TXD引脚连接到ARM微控制器(2)的PA9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GND引脚接地,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VCC引脚接VCC端,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GND引脚与VCC引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VO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到A引脚;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B引脚连接RS485总线B1,所述的RS485总线B1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3、磁珠L1以及磁珠L2,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B引脚,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1的第一端,磁珠L1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2的第一端,磁珠L2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1);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A引脚连接RS485总线A1,所述的RS485总线A1上依次设置有电阻R4、磁珠L3以及磁珠L4,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的A引脚,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3的第一端,磁珠L3的第二端连接到磁珠L4的第一端,磁珠L4的第二端连接到底层传感器(1);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B引脚与RGND引脚之间设置有电阻R2;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B引脚与A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一TVS二极管(7),B引脚与RGND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二TVS二极管(8),A引脚与RNG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三TVS二极管(9);第一隔离RS485收发器(5)的RGND引脚连接有接地线(10),所述的接电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存禄孙玉超高敬东范吉宏孙世民孙富兴王传庆李国辉徐国华杨尊胜孙成强方志明刘乾刘桂行孙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山新驿煤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