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05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底结构,包括底板及设置在所述的底板上方的轿底支板,在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轿底支板之间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侧设置有中间层,所述的中间层为多组纵向截面呈中空正六边形的管体竖直方向上叠加形成的蜂窝状结构,在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轿底支板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在所述的中间层上下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插孔,所述的凸台能够插接在相应所述的插孔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呈蜂窝状的中间层,能够使整体轿底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不容易产生变形,耐受力更强。

A kind of elevator seda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vator bottom structur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bottom plate arranged in the bottom of the car plate, betwee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bottom of the ca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a middle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avity, the middle layer into a plurality of groups the vertical section is a honeycomb structure form superimposed tube vertical hollow hexagon on the floor, in the bottom of the car and the support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boss, in the middle layer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nd surfaces on both sid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jack, boss said to Jack inside the plug in the corresponding. By adopting a honeycomb shaped middl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overall sedan floor structure have better anti-seismic performance, not easy to produce deformation and stronger tole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底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底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运行过程中,电梯轿厢轿底受到轿厢内部承重物压力作用,使电梯轿底容易产生形变,继而使电梯轿底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为了提高电梯轿底的耐压性能,通常会对电梯轿底进行增厚,会大大增加轿底的重量,同时,在轿底受压不均衡时,容易产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电梯轿底结构,通过采用呈蜂窝状的中间层,能够使整体轿底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不容易产生变形,耐受力更强。本方案中的一种电梯轿底结构,包括底板及设置在所述的底板上方的轿底支板,在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轿底支板之间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侧设置有中间层,所述的中间层为多组纵向截面呈中空正六边形的管体竖直方向上叠加形成的蜂窝状结构,在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轿底支板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在所述的中间层上下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插孔,所述的凸台能够插接在相应所述的插孔内侧。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采用三层结构,能够提高轿底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呈蜂窝状的中间层,利用正六边形的中空结构,不会大大增加轿底的重量的同时,能够使轿底不容易变形,在受到交箱内部压力作用时,不容易产生形变,而且,利用正六边形的中孔结构,使中间层具有更好的耐受力,不容易出现断裂,使其稳定性更高;同时,本技术采用凸台插接在中间层上的插孔内,避免中间层相对移位,使中间层安装更加方便,使其安装效率更高。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的底板边缘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挡沿,所述的中间层边缘位于所述的挡沿内侧,所述的轿底支板边缘位于所述的挡沿边缘内侧。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的挡沿面向所述的中间层一侧端面上支扣,所述的支扣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挡沿内壁上,所述的支扣中部向远离所述的挡沿一侧拱起形成拱形,所述的支扣中部抵在所述的中间层侧壁上。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的支扣中部远离所述的挡沿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凸台,在所述的中间层面向所述的支扣中部一侧端面上设置有插孔,该所述的凸台能够插接在相应所述的插孔内侧。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的中间层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的凸台位置相对应的高强弹簧,所述的高强弹簧一端挂接在所述的凸台上,所述的高强弹簧另一端挂接在构成所述的中间层的中空正六边形内侧使所述的高强弹簧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的凸台长度方向相平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01.底板,102.轿底支板,103.中间层,104.凸台,105.挡沿,106.支扣,107.高强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根据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底结构,包括底板101及设置在所述的底板101上方的轿底支板102,在所述的底板101和所述的轿底支板102之间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侧设置有中间层103,所述的中间层103为多组纵向截面呈中空正六边形的管体竖直方向上叠加形成的蜂窝状结构,在所述的底板101和所述的轿底支板102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104,在所述的中间层103上下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插孔,所述的凸台104能够插接在相应所述的插孔内侧。本技术使中间层上端面贴合在轿底支板下端面上,使中间层下端面贴合在底板的上端面上,利用凸台与插孔相配合,使中间层不能水平移动,使中间层呈纵向截面为蜂窝状的中空结构。由于中间层有正六边形的管体组合形成,使中间层具有更好的抗变形抗压性能,进而使轿底支板受到橡胶内部承载物压力时不容易产生变形,同时使轿厢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轿厢结构更加稳定,使用更加可靠。实施例1:为了方便对中间层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底板101边缘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挡沿105,所述的中间层103边缘位于所述的挡沿105内侧,所述的轿底支板102边缘位于所述的挡沿105边缘内侧。可以使挡沿与底板一体成型加工,使底板形成中间内凹的结构,使轿底支板不容易出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继而有助于提高中间层和轿底支板的稳定性。同时,能方便中间层的安装和定位。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轿厢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剪切力时使中间层相对错位,优选地,在所述的挡沿105面向所述的中间层103一侧端面上支扣106,所述的支扣10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挡沿105内壁上,所述的支扣106中部向远离所述的挡沿105一侧拱起形成拱形,所述的支扣106中部抵在所述的中间层103侧壁上。通过设置呈拱形的支扣,在中间层出现相对错位时,能够利用支扣对中间层产生缓冲效果,避免其产生较大的位移,有助于提高中间层的稳定性,使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不会由于瞬间作用力而产生断裂。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支扣106中部远离所述的挡沿105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凸台104,在所述的中间层103面向所述的支扣106中部一侧端面上设置有插孔,该所述的凸台104能够插接在相应所述的插孔内侧。通过设置凸台,能够使支扣与中间层位置相匹配,避免中间层与支扣出现较大错位,能够方便对中间层进行定位。实施例2:为了避免中间层产生变形,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中间层103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的凸台104位置相对应的高强弹簧107,所述的高强弹簧107一端挂接在所述的凸台104上,所述的高强弹簧107另一端挂接在构成所述的中间层103的中空正六边形内侧使所述的高强弹簧107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的凸台104长度方向相平行。通过设置高强弹簧,能够对设置有凸台的正六边形管体进行支撑,避免设置有插孔的端面在凸台的压力作用下产生断裂,能够使凸台对管体产生的作用力的到缓冲,有助于提高中间层的抗压性能,使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梯轿底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1)及设置在所述的底板(101)上方的轿底支板(102),在所述的底板(101)和所述的轿底支板(102)之间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侧设置有中间层(103),所述的中间层(103)为多组纵向截面呈中空正六边形的管体竖直方向上叠加形成的蜂窝状结构,在所述的底板(101)和所述的轿底支板(102)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104),在所述的中间层(103)上下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插孔,所述的凸台(104)能够插接在相应所述的插孔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1)及设置在所述的底板(101)上方的轿底支板(102),在所述的底板(101)和所述的轿底支板(102)之间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侧设置有中间层(103),所述的中间层(103)为多组纵向截面呈中空正六边形的管体竖直方向上叠加形成的蜂窝状结构,在所述的底板(101)和所述的轿底支板(102)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104),在所述的中间层(103)上下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插孔,所述的凸台(104)能够插接在相应所述的插孔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板(101)边缘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挡沿(105),所述的中间层(103)边缘位于所述的挡沿(105)内侧,所述的轿底支板(102)边缘位于所述的挡沿(105)边缘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挡沿(105)面向所述的中间层(103)一侧端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华创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