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814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人童车连接结构,包括前连接座、与前连接座适配的后连接座、锁紧块、旋钮、活动杆,前连接座两端与后连接座的两端分别设有槽体,前连接座上的槽体与后连接座上对应侧的槽体配合形成与童车的支架相适应的通槽;前连接座的中部有形状与锁紧块的外形相适应的安装孔,前连接座的外侧面上于安装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接凸起;锁紧块的外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卡接凸起,活动杆一端与后连接座相连,活动杆另一端穿过锁紧块的中心圆孔且与旋钮转动连接,旋钮两端分别设有用以旋转后与第一卡接凸起或第二卡接凸起配合卡紧的卡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将两辆单人童车连接在一起形成双人童车,使用方便,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A double child car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ouble stroller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front connecting seat, the connecting seat in the front of adaptation after connecting seat, a locking block, a knob, a movable rod,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ng seat before the ends and after connecting sea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groove on the connecting seat in the front and the back connecting the corresponding side seat with groove through slot bracket and the stroller to phase; before the middle of the connection seat mounting hole is compatible with the shape of the locking block shape of the front of the connecting seat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mounting hole i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ing convex; the outer side of the locking block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second clamping. The movable rod end bulge,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seat connected, the oth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lock rod activity center hole locking block and knob knob connection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to rotate with the first clamping bulge and second clamping bulges with card Tight clamp hole.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is convenient to connect two single child cars together to form a double children's car, which is convenient to use and meets the daily use dem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童车有单人的与双人的,如果使用者家中存在两辆单人的童车,其只能各归各地单独使用,不能组合到一起构成一辆双人车使用,而现有的双人童车的连接结构是不可拆卸地,即只能以双人车的形态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简单,可将两辆单人童车连接成一辆双人童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包括前连接座、与前连接座相适配的后连接座、锁紧块、旋钮以及活动杆,所述前连接座两端与后连接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槽体,所述前连接座上的槽体与后连接座上对应侧的槽体相互配合形成用以与童车的支架相适应的通槽;所述前连接座的中部开设有形状与锁紧块的外形相适应的安装孔,所述前连接座的外侧面上于安装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卡接凸起;所述锁紧块的外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卡接凸起,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后连接座相连,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锁紧块的中心圆孔且与所述旋钮转动连接,所述旋钮位于前连接座的外侧,旋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以旋转后与第一卡接凸起或第二卡接凸起配合卡紧的卡接孔。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状,槽体的内侧端设置有一凹部,所述凹部内沿槽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加强块;所述前连接座的两端与后连接座的两端于槽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弧形状加强条,若干加强条沿槽体的轴向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的内表面喷涂有防滑涂层。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的中部开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通孔;所述后连接座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活动杆为铆钉,所述铆钉包括铆钉帽和铆杆,所述铆钉帽设置在凹槽内,所述铆杆靠近铆钉帽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通孔内,铆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锚杆穿过第二通孔端铆压有一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第二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块的内侧面与后连接座相抵接设置,锁紧块的外侧面与前连接座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块的外侧面、前连接座的外侧面、旋钮的内侧面、第一卡接凸起以及第二卡接凸起的表面均喷涂有耐磨涂层。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孔为圆孔;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第二卡接凸起分别设置在旋钮的旋转轨迹处,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该连接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便于将两辆单人童车连接在一起形成双人童车,使用简单、方便,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3是前连接座的构造示意图一;图4是前连接座的构造示意图二;图5是后连接座的构造示意图;图6是旋钮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前连接座;2-后连接座;3-槽体;4-通槽;5-锁紧块;6-旋钮;7-活动杆;8-安装孔;9-第一卡接凸起;10-第二卡接凸起;11-凹部;12-加强块;13-加强条;14-通孔;15-上锁标志;16-未锁标志;17-童车支架;18-卡接孔;19-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6所示,本技术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包括前连接座1、与前连接座1相适配的后连接座2、锁紧块5、旋钮6以及活动杆7,所述前连接座1两端与后连接座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槽体3,所述前连接座1上的槽体3与后连接座2上对应侧的槽体3相互配合形成用以与童车的支架17相适应的通槽4;所述前连接座1的中部开设有形状与锁紧块5的外形相适应的安装孔8,所述前连接座1的外侧面上于安装孔8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卡接凸起9;所述锁紧块5的外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卡接凸起10,所述活动杆7的一端与后连接座2相连,活动杆7的另一端穿过锁紧块5的中心圆孔且与所述旋钮6转动连接,所述旋钮6位于前连接座1的外侧,旋钮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以旋转后与第一卡接凸起9或第二卡接凸起10配合卡紧的卡接孔18;使用时,两辆单人童车的支架17分别设置在前连接座1上的槽体3与后连接座2上的槽体3配合形成的通槽4内,接着旋转旋钮6,使旋钮6上的卡接孔18与第一卡接凸起9卡接相配合,以将前连接座1与后连接座2锁紧,保证两者连接牢固,实现将两辆单人童车连接成双人童车;当需要拆卸时,旋转旋钮6至卡接孔18与第二卡接凸起10相配合,接着取出前连接座1,实现两个连接座的分离,使用简单、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槽体3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状,槽体3的内侧端设置有一凹部11,所述凹部11内沿槽体3的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加强块12;所述前连接座1的两端与后连接座2的两端于槽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弧形状加强条13,若干加强条13沿槽体3的轴向间隔设置;通过加强块12与加强条13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槽体3的结构强度,保证固定童车的支架时牢固、可靠。本实施例中,所述槽体3的内表面喷涂有防滑涂层,以避免该双人童车在使用过程中,两个连接座沿着支架滑动,影响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所述防滑涂层可为防滑涂料。本实施例中,所述旋钮6的中部开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通孔;所述后连接座2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活动杆7为铆钉,所述铆钉包括铆钉帽和铆杆,所述铆钉帽设置在凹槽内,所述铆杆靠近铆钉帽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通孔内,铆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锚杆穿过第二通孔端铆压有一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第二凹槽内。所述活动杆为半圆头半空心铆钉。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块5的内侧面与后连接座2相抵接设置,锁紧块5的外侧面与前连接座1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块5的外侧面、前连接座1的外侧面、旋钮6的内侧面、第一卡接凸起9以及第二卡接凸起10的表面均喷涂有耐磨涂层,以避免旋钮在旋转过程中造成较大的磨损;所述耐磨涂层可为碳化钨涂层。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孔18为圆孔;所述第一卡接凸起9、第二卡接凸起10分别设置在旋钮6的旋转轨迹处,第一卡接凸起9和第二卡接凸起10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状;两个第一卡接凸起9的中心连线与两个第二卡接凸起10的中心连接垂直设置,保证可靠的锁紧前连接座1和后连接座2。本实施例中,所述旋钮6的外形与锁紧块5的外形相适应。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前连接座1和后连接座2的结构强度,所述前连接座和后连接座的内部还设置有横纵交错分布的加强板19。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连接座1的外侧面上于第一卡接凸起9的旁侧刻有上锁标志15,以便指示使用者,当旋钮6旋转至该位置时,该连接结构处于锁紧状态;所述前连接座1的外侧面上于第二卡接凸起10的旁侧刻有开锁标志16,以便指示使用者,当旋钮6旋转至该位置时,该连接结构处于开锁状态,即可进行拆卸。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连接座、与前连接座相适配的后连接座、锁紧块、旋钮以及活动杆,所述前连接座两端与后连接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槽体,所述前连接座上的槽体与后连接座上对应侧的槽体相互配合形成用以与童车的支架相适应的通槽;所述前连接座的中部开设有形状与锁紧块的外形相适应的安装孔,所述前连接座的外侧面上于安装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卡接凸起;所述锁紧块的外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卡接凸起,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后连接座相连,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锁紧块的中心圆孔且与所述旋钮转动连接,所述旋钮位于前连接座的外侧,旋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以旋转后与第一卡接凸起或第二卡接凸起配合卡紧的卡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连接座、与前连接座相适配的后连接座、锁紧块、旋钮以及活动杆,所述前连接座两端与后连接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槽体,所述前连接座上的槽体与后连接座上对应侧的槽体相互配合形成用以与童车的支架相适应的通槽;所述前连接座的中部开设有形状与锁紧块的外形相适应的安装孔,所述前连接座的外侧面上于安装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卡接凸起;所述锁紧块的外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卡接凸起,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后连接座相连,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锁紧块的中心圆孔且与所述旋钮转动连接,所述旋钮位于前连接座的外侧,旋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以旋转后与第一卡接凸起或第二卡接凸起配合卡紧的卡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状,槽体的内侧端设置有一凹部,所述凹部内沿槽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加强块;所述前连接座的两端与后连接座的两端于槽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弧形状加强条,若干加强条沿槽体的轴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人童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龙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贝思瑞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