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24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婴童车后轮架和设在后轮架内孔内沿其径向伸缩移动的滑片,所述滑片上设有用于限位后轮支撑轴的穿孔,所述穿孔由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连接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的连线构成,所述第二圆弧段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大于后轮支撑轴的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上设有环形内凹槽,所述环形内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使的滑片与环形内凹槽侧壁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可以提高支撑轴的轴向承受力,提高婴童车车轮安装的稳定性,避免车轮的脱出。

Enhanced lateral force of rear wheel of baby carri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nhanced structure for transvers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rear wheel of a baby carriag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rear wheel frame of the baby carriage and a slide plate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hole of the rear wheel frame and moves radially along the slide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perforations for the supporting shaft of the rear wheel for limiting the position, and the perforations are connected by the first arc section, the second arc section and the connecting section. The second arc segment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arc segment, the diameter of the second arc segment is larger than the shaft diameter of the rear wheel support shaft, the rear wheel support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inner groove, the diameter of the annular inner groove is small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second arc segment, and the rear wheel support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inner groove. The shaft diameter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arc segment. The enhanced structure of the lateral bearing force of the rear wheel of the infant car makes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slider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annular inner groove larger, thereby improving the axial bearing force of the supporting shaft,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infant car wheel and avoiding the pullout of the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
技术介绍
:婴童车是用于承载婴儿的车辆,目前婴童车车轮的安装结构设计不合理,致使婴童车车轮安装的稳定性不好、容易脱出,且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该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婴童车车轮安装的稳定性。本技术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婴童车后轮架和设在后轮架内孔内沿其径向伸缩移动的滑片,所述滑片上设有用于限位后轮支撑轴的穿孔,所述穿孔由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连接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的连线构成,所述第二圆弧段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大于后轮支撑轴的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上设有环形内凹槽,所述环形内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进一步的,上述后轮架内孔内且位于后轮支撑轴的外围设有支撑轴套。进一步的,上述支撑轴套由第一环圈、第二环圈和连接第一环圈、第二环圈的副片构成。进一步的,上述后轮架上设有垂直于内孔的滑槽,所述滑槽穿透内孔的管壁,所述滑片限位在滑槽内滑动。进一步的,上述滑片的一端部与内孔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滑片的另一端通过滑槽伸出内孔的管壁外。本技术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在安装时,先推动滑片,使滑片往内孔一端靠近,然后将后轮支撑轴推入穿孔的第二圆弧段内,并使滑片卡入环形内凹槽内,接着放松滑片,使滑片的第一圆弧段卡向环形内凹槽,由于述环形内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等结构,使的滑片与环形内凹槽侧壁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可以提高支撑轴的轴向承受力,提高婴童车车轮安装的稳定性,避免车轮的脱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构造示意图;图2是滑片的剖面构造示意图;图3是支撑轴套的剖面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包括婴童车后轮架1和设在后轮架1内孔2内沿其径向伸缩移动的滑片3,所述滑片3上设有用于限位后轮支撑轴4的穿孔5,所述穿孔5由第一圆弧段51、第二圆弧段52和连接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的连线53构成,所述第二圆弧段52大于第一圆弧段51的直径,所述第二圆弧段52的直径大于后轮支撑轴4的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4上设有环形内凹槽6,所述环形内凹槽6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52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4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51的直径。进一步的,为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上述后轮架内孔内且位于后轮支撑轴的外围设有支撑轴套7;上述支撑轴套由第一环圈71、第二环圈72和连接第一环圈、第二环圈的副片73构成。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滑动可靠顺畅,上述后轮架上设有垂直于内孔的滑槽8,所述滑槽穿透内孔的管壁,所述滑片限位在滑槽内滑动。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滑片3沿内孔2径向伸缩移动,上述滑片3的一端部与内孔之间设有弹簧9,所述滑片的另一端通过滑槽伸出内孔的管壁外。本技术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在安装时,先推动滑片,使滑片往内孔一端靠近,然后将后轮支撑轴推入穿孔的第二圆弧段内,并使滑片卡入环形内凹槽内,接着放松滑片,使滑片的第一圆弧段卡向环形内凹槽,由于述环形内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等结构,使的滑片与环形内凹槽侧壁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可以提高支撑轴的轴向承受力,提高婴童车车轮安装的稳定性,避免车轮的脱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婴童车后轮架和设在后轮架内孔内沿其径向伸缩移动的滑片,所述滑片上设有用于限位后轮支撑轴的穿孔,所述穿孔由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连接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的连线构成,所述第二圆弧段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大于后轮支撑轴的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上设有环形内凹槽,所述环形内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婴童车后轮架和设在后轮架内孔内沿其径向伸缩移动的滑片,所述滑片上设有用于限位后轮支撑轴的穿孔,所述穿孔由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连接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的连线构成,所述第二圆弧段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大于后轮支撑轴的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上设有环形内凹槽,所述环形内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赵龙
申请(专利权)人:贝思瑞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