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挑提升式模板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板支撑结构,特别是一种外挑提升式模板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建筑高度越来越高,深基坑加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也越来越被设计单位应用。当前,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和缩短施工周期,一般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即进行肥槽回填,地上结构施工时搭设落地式脚手架进行模板支撑及临边防护。但一旦肥槽无法回填完成,地上结构的施工只能运用悬挑式脚手架进行临边防护。目前在施工中,地上剪力墙临边外侧的模板支撑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如果模板采用的大钢模则支撑更为困难,而如果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只能待基坑肥槽回填完成后搭设落地脚手架进行施工,这样不但费用高,且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挑提升式模板支撑结构,要解决当肥槽无法回填完成时,采用传统的工艺施工困难、施工费用高以及施工进度慢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挑提升式模板支撑结构,沿纵向、平行间隔布置在下层已完成墙体的外侧面;其中,模板支撑结构的上端超出下层已完成墙体的顶部,模板支撑结构的下端连接下层已完成墙体上部;所述模板支撑结构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挑提升式模板支撑结构,沿纵向、平行间隔布置在下层已完成墙体(10)的外侧面;其中,模板支撑结构的上端超出下层已完成墙体(10)的顶部,模板支撑结构的下端连接下层已完成墙体(10)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结构包括有横楞(3)、连接在横楞(3)左侧顶部的第一竖楞(1)以及连接在横楞(3)右侧底部的第二竖楞(2),其中第二竖楞(2)的右侧面与横楞(3)的右端面平齐;所述第二竖楞(2)贴设在下层已完成墙体(10)的外侧面上,且第二竖楞(2)与下层已完成墙体(10)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横楞(3)的右端面紧贴在下层已完成墙体(10)的外侧面上,且横楞(3)的顶部与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挑提升式模板支撑结构,沿纵向、平行间隔布置在下层已完成墙体(10)的外侧面;其中,模板支撑结构的上端超出下层已完成墙体(10)的顶部,模板支撑结构的下端连接下层已完成墙体(10)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结构包括有横楞(3)、连接在横楞(3)左侧顶部的第一竖楞(1)以及连接在横楞(3)右侧底部的第二竖楞(2),其中第二竖楞(2)的右侧面与横楞(3)的右端面平齐;所述第二竖楞(2)贴设在下层已完成墙体(10)的外侧面上,且第二竖楞(2)与下层已完成墙体(10)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横楞(3)的右端面紧贴在下层已完成墙体(10)的外侧面上,且横楞(3)的顶部与下层已完成墙体(10)的顶部平齐;所述第一竖楞(1)顶部与横楞(3)顶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0mm,第一竖楞(1)的右侧面与横楞(3)右端面之间的间距与支撑结构上方待支设模板的厚度相适应,为80mm~12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挑提升式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楞(3)由两根沿纵向、平行间隔布置的横向型钢构成;所述第一竖楞(1)由一根竖向型钢制成,且竖向型钢的低端与两根横向型钢的左端相连;所述第二竖楞(2)由两根沿纵向、平行间隔布置的竖向型钢以及将两根竖向型钢焊接连接的加强板(4)构成;两根竖向型钢对应焊接连接在两根横向型钢的底部右侧;所述加强板(4)有两块,分别位于两根竖向型钢的左右两侧、靠近竖向型钢顶部位置处;并且在加强板(4)上、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书,高寒,曹辉林,尹中国,李靖,杨秉钧,陈建华,孙相如,刘德顺,周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