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网时延优化的可靠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1063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21:58
一种传感网时延优化的可靠传输方法,解决了在无线链路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传统自动请求重传方案频繁超时重传导致传输时延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发送节点发送数据包连续发送多次,接收节点正确接收到数据包后,在滑动窗口中记录数据包在第几次成功接收到,根据滑动窗口内记录的历史数据,得到发送节点在不同的连续发送次数下成功发包的概率,执行动态规划算法得到期望时延最小的最优连续发送次数,并通过发送确认帧告知发送节点,发送节点在下一轮采用该发包次数进行连续发送。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超时重传次数并降低传输时延,适用于点对点通信模式下,有大量数据包需要传输且对传输时延有一定要求的传感网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网时延优化的可靠传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感网时延优化的可靠传输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点对点通信模式下数据包传输频繁、对传输时延有要求的传感网应用。
技术介绍
无线传感网是将节点部署在特定区域,由传感节点采集感兴趣的信息,经过中继转发给汇聚节点,最终传输给用户。由于传感节点成本低,可以大量部署,特别是对于一些人工勘测成本很高的地方,无线传感网具有组网简便快捷,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无线信道由于噪声、干扰、多径效应等影响,具有波动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误码导致丢包的问题。为了保证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传统的数据链路层使用了自动请求重传(ARQ)方案。ARQ方案要求发送节点每次发送一个数据包后,等待接收节点的确认帧,超时未收到确认后再重新发送数据,直到数据包成功传输或者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当链路质量较差时,采用ARQ方案频繁的超时重传会导致时延增加。针对该问题,朱艺华、徐骥等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简单Reed-Solomon编码的低能耗和低时延可靠数据收集方案》(参见计算机学报2015年10月第38卷第十期)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单Reed-Solomon(S-RS)编码的低能耗和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传感网时延优化的可靠传输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感网时延优化的可靠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节点操作和接收节点操作:发送节点操作的过程如下:步骤1.1令单个数据包最大重传次数为R,令初始阶段的成功发包个数阈值为Nth,令第i轮发送第j个数据包的连续发送次数为mi,j,第i轮发包结束后第j个数据包的已发送次数为Mi,j,令M0,1=0,初始化i=1,j=1,m1,1=1,设置当前成功发包个数Nsuc=0;步骤1.2假设当前为第i轮发送第j个数据包,发包完毕后,设置长度为Tini的定时器,若在Tini时间内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则关闭定时器,令Nsuc=Nsuc+1,从确认帧中得到下一轮(i+1轮)发送第j+1个数据包的连续发包数m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网时延优化的可靠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节点操作和接收节点操作:发送节点操作的过程如下:步骤1.1令单个数据包最大重传次数为R,令初始阶段的成功发包个数阈值为Nth,令第i轮发送第j个数据包的连续发送次数为mi,j,第i轮发包结束后第j个数据包的已发送次数为Mi,j,令M0,1=0,初始化i=1,j=1,m1,1=1,设置当前成功发包个数Nsuc=0;步骤1.2假设当前为第i轮发送第j个数据包,发包完毕后,设置长度为Tini的定时器,若在Tini时间内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则关闭定时器,令Nsuc=Nsuc+1,从确认帧中得到下一轮(i+1轮)发送第j+1个数据包的连续发包数mi+1,j+1,令Mi,j+1=0;若定时器到期未收到确认帧,令Mi,j=Mi-1,j+mi,j,进一步判断若Mi,j=R+1,则放弃发送第j个数据包,在下一轮(i+1轮)发送第j+1个数据包,令mi+1,j+1=R+1,Mi,j+1=0;否则,若Mi,j<R+1,下一轮(i+1轮)重传第j个数据包,令当Nsuc=Nth时,进入步骤1.3,否则继续执行步骤1.2;步骤1.3假设当前为第i轮发送第j个数据包,发包完毕后,设置长度为Tdym的定时器,若在Tdym时间内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则关闭定时器,从确认帧中得到下一轮(i+1轮)发送第j+1个数据包的连续发包数mi+1,j+1,令Mi,j+1=0;若定时器到期未收到确认帧,令Mi,j=Mi-1,j+mi,j,进一步判断若Mi,j=R+1,则放弃发送第j个数据包,在下一轮(i+1轮)发送第j+1个数据包,令mi+1,j+1=mi,j+1,Mi,j+1=0;否则,若Mi,j<R+1,下一轮(i+1轮)重传第j个数据包,令重复步骤1.3直至数据缓存为空;当数据缓存为空时,设置长度为Twait的定时器,若Twait时间内有数据到达,则关闭定时器,执行步骤1.3,否则当定时器到期,执行步骤1.1;接收节点操作的过程如下:步骤2.1设置单个数据包最大重传次数R,设置滑动窗口长度为Nini,初始化Nini=w×Nwin,其中w为正整数,Nwin为滑动窗口长度阈值,初始化一个长度为R+1的数组Csuc和一个长度为R+1的数组P,Csuc用于记录当前窗口内发送节点在第1次、第2次、……,第R+1次发送成功分别出现的频次,P用于记录发送成功情况下连续发送次数分别为1次、2次、……,R+1次的累积分布函数值;步骤2.2假设当前接收节点收到发送节点第i轮发送的第j个数据包,在第si,j次首次成功接收,则在窗口中记录si,j值,si,j∈{1,2,...,R+1},在Csuc中更新当前窗口内第si,j次成功接收出现的频次,即Csuc(si,j)=Csuc(si,j)+1,返回确认帧,确认帧中包含发送节点下一轮(i+1轮)发送第j+1个数据包的最优连续发送次数mi+1,j+1,若窗口未填满,令mi+1,j+1=si,j,继续执行步骤2.2,否则设置一个长度为Twait的定时器,进入步骤2.3;步骤2.3令X为发送节点发送成功情况下的连续发送次数,PX(X≤x)为X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x∈{1,2,...,R+1},有其中p(i)为发送节点在第i次发送成功的概率,依次计算x=1,2,...R+1时对应的累积概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君孟娜吉陈雨哲田贤忠胡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