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9790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分别与蒸发器和冷凝器连通,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隔板的上方与下方分别为制冷腔和制热腔,所述制冷腔和制热腔分别通过冷气输气管和热气输气管与引风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引风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反应釜的内部连通,所述制冷腔和制热腔分别连通有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通过过滤装置与外部连通,所述反应釜的内壁由上至下依次镶嵌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该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自动控制反应釜内部的压强和温度,自动化水平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A reaction autoclave with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pressure contr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pressure control of reactor, the compressor and the evaporator and the condenser through pipeline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evaporator and the condenser through the capillary connected above and below the diaphragm respectively for refrigeration and heating cavity cavity, import the refrigeration and heating cavity cavity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air gas pipe and heat pipe and fan connected inside the fan outlet and the reaction kettle through a pipe communicated with the refrigerating chamber, and the heating cavity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vent pipe vent pipe, the first ventilation tube and second vent pipe through the filtering devic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actor in turn from top to bottom is inlaid with a temperature sensor and a pressure sensor; the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of reactor pressure, simple operation, easy to use, can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counter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nside the autoclave, high automation level,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传统的反应釜在使用时,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的范围内,但传统的反应釜在难以调节内部的压强和温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有保温箱和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右侧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保温箱的内部横向焊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面通过螺钉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隔板的下端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冷凝器,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分别与蒸发器和冷凝器连通,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隔板的上方与下方分别为制冷腔和制热腔,所述制冷腔和制热腔分别通过冷气输气管和热气输气管与引风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引风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反应釜的内部连通,所述制冷腔和制热腔分别连通有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通过过滤装置与外部连通,所述反应釜的内壁由上至下依次镶嵌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压缩机、引风机、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有过滤网层,所述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左端均匀过滤箱的内部连通,所述过滤箱的左侧壁开设有通气口。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层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过滤网层、第二过滤网层和第三过滤网层,所述第一过滤网层、第二过滤网层和第三过滤网层为等距线性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层的网孔大小在十至十五毫米之间,所述第二过滤网层的网孔大小在五至十毫米之间,所述第三过滤网层的网孔大小在一至三毫米之间。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过滤网层、第二过滤网层和第三过滤网层一一对应的插接槽,所述第一过滤网层、第二过滤网层和第三过滤网层的底部插接在插接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顶部为可拆卸的顶盖,所述顶盖的左右两侧壁均焊接有卡扣本体,所述过滤箱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卡口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自动控制反应釜内部的压强和温度,自动化水平高,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切面图;图2为本技术电路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中:1底板、2保温箱、3反应釜、4排气管、5第一电磁阀、6隔板、7蒸发器、8压缩机、9冷凝器、10制冷腔、11制热腔、12冷气输气管、13热气输气管、14引风机、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温度传感器、18压强传感器、19PLC控制器、20第一通气管、21第二通气管、22过滤箱、23通气口、24第一过滤网层、25第二过滤网层、26第三过滤网层、27顶盖、28卡扣本体、29卡口头、30插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方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有保温箱2和反应釜3,所述反应釜3的顶部右侧连通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5,所述保温箱2的内部横向焊接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上端面通过螺钉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蒸发器7和压缩机8,所述隔板6的下端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冷凝器9,所述压缩机8通过管道分别与蒸发器7和冷凝器9连通,所述蒸发器7和冷凝器9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隔板6的上方与下方分别为制冷腔10和制热腔11,所述制冷腔10和制热腔11分别通过冷气输气管12和热气输气管13与引风机14的进口连通,所述引风机1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反应釜3的内部连通,所述制冷腔10和制热腔11分别连通有第一通气管20和第二通气管21,所述第一通气管20和第二通气管21通过过滤装置与外部连通,所述反应釜3的内壁由上至下依次镶嵌有温度传感器17和压强传感器18,所述温度传感器17和压强传感器18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9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5、压缩机8、引风机14、第二电磁阀15和第三电磁阀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22,所述过滤箱22的内部设有过滤网层,所述第一通气管20和第二通气管21的左端均匀过滤箱22的内部连通,所述过滤箱22的左侧壁开设有通气口23,防止杂物进行反应釜3中。具体地,所述过滤网层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过滤网层24、第二过滤网层25和第三过滤网层26,所述第一过滤网层24、第二过滤网层25和第三过滤网层26为等距线性设置,进一步防止杂物进行反应釜3中。具体地,第一过滤网层24、第二过滤网层25和第三过滤网层26均采用耐腐蚀不锈钢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过滤网层24的网孔大小在十至十五毫米之间,所述第二过滤网层25的网孔大小在五至十毫米之间,所述第三过滤网层26的网孔大小在一至三毫米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网孔大小。具体地,所述过滤箱22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过滤网层24、第二过滤网层25和第三过滤网层26一一对应的插接槽30,所述第一过滤网层24、第二过滤网层25和第三过滤网层26的底部插接在插接槽30的内部,提高了对过滤网层的限位。具体地,所述过滤箱22的顶部为可拆卸的顶盖27,所述顶盖27的左右两侧壁均焊接有卡扣本体28,所述过滤箱22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卡口头29,方便过滤网层的安装。该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在使用时,PLC控制器19通过控制压缩机8启动,将冷凝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之后压入冷凝器9中,冷凝剂在冷凝器9中高压常温的液体流入蒸发器7中,在此过程中制热腔11会产生大量的热,因蒸发器7的管径较大,制冷剂的压力突然变小,使其迅速蒸发吸收制冷腔10内部的热量,直至完全气化流入压缩机8中,如此反复;当压强传感器18和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反应釜3压强和温度均低于设定值时,则PLC控制器19控制第三电磁阀16打开,控制第二电磁阀15关闭,控制第一电磁阀5关闭,然后PLC控制器19控制引风机14启动将制热腔11内部的热气引入反应釜3中,直至达到设定温度和压强,最后PLC控制器19控制第一电磁阀5、压缩机8、引风机14、第二电磁阀15和第三电磁阀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有保温箱(2)和反应釜(3),所述反应釜(3)的顶部右侧连通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5),所述保温箱(2)的内部横向焊接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上端面通过螺钉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蒸发器(7)和压缩机(8),所述隔板(6)的下端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冷凝器(9),所述压缩机(8)通过管道分别与蒸发器(7)和冷凝器(9)连通,所述蒸发器(7)和冷凝器(9)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隔板(6)的上方与下方分别为制冷腔(10)和制热腔(11),所述制冷腔(10)和制热腔(11)分别通过冷气输气管(12)和热气输气管(13)与引风机(14)的进口连通,所述引风机(1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反应釜(3)的内部连通,所述制冷腔(10)和制热腔(11)分别连通有第一通气管(20)和第二通气管(21),所述第一通气管(20)和第二通气管(21)通过过滤装置与外部连通,所述反应釜(3)的内壁由上至下依次镶嵌有温度传感器(17)和压强传感器(18),所述温度传感器(17)和压强传感器(18)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9)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5)、压缩机(8)、引风机(14)、第二电磁阀(15)和第三电磁阀(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温控压力控制反应釜,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有保温箱(2)和反应釜(3),所述反应釜(3)的顶部右侧连通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5),所述保温箱(2)的内部横向焊接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上端面通过螺钉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蒸发器(7)和压缩机(8),所述隔板(6)的下端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冷凝器(9),所述压缩机(8)通过管道分别与蒸发器(7)和冷凝器(9)连通,所述蒸发器(7)和冷凝器(9)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隔板(6)的上方与下方分别为制冷腔(10)和制热腔(11),所述制冷腔(10)和制热腔(11)分别通过冷气输气管(12)和热气输气管(13)与引风机(14)的进口连通,所述引风机(1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反应釜(3)的内部连通,所述制冷腔(10)和制热腔(11)分别连通有第一通气管(20)和第二通气管(21),所述第一通气管(20)和第二通气管(21)通过过滤装置与外部连通,所述反应釜(3)的内壁由上至下依次镶嵌有温度传感器(17)和压强传感器(18),所述温度传感器(17)和压强传感器(18)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9)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5)、压缩机(8)、引风机(14)、第二电磁阀(15)和第三电磁阀(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国爱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建邦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