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箱双面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9051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回位组件,具体来说是一种自动变速箱双面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板、上模垫板、上模固定板、胀套、卸料弹簧、卸料板和定位柱;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止挡、下模板、下模垫板、下模托板、下模固定板、胀芯弹簧、胀芯胀芯空心螺堵和限位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装置简单,使用维护、更换维修方便;能够减少铆接工序对最终平行度的影响;能够防止铆压过程中弹簧产生大的倾斜与滑移,有效控制了垂直度公差,减少了铆接工序对最终平行度的影响;可以实现回位组件的单面、双面铆压;适合高效化的流水线生产;可以有效地保证局部塑性变形在预定范围内,同时避免事故。

Riveting press assembly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ouble side return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变速箱双面回位组件铆压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回位组件,具体来说是一种自动变速箱双面回位组件铆压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拥有自主AT变速箱(automatictransmission自动变速箱)技术的企业较少,很多变速箱生产企业对AT变速箱尚处于研究阶段,大多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还不成熟。变速箱回位弹簧组件属于换挡执行机构,原理是将一组弹簧并联,从而产生足够的回复力以执行回位动作及换挡。结构上有的是将一组圆柱螺旋弹簧铆接在单片弹簧挡板上,也有的出于安装要求,需要将弹簧两端分别铆接到两片弹簧挡板上。一般主机厂商对单片铆接的回位组件有挡板平面度以及弹簧相对挡板垂直度的要求,而对于双面铆接的回位组件,不仅存在以上的要求,有的还对铆接完成后两弹簧挡板间的平行度提出了要求。由于使用的弹簧挡板很薄,铆压时若产生较大的局部塑性变形,就有可能对弹簧挡板的平面度以及最终的平行度产生较大影响,但回位组件对弹簧铆接的拉脱力即铆接强度有较高要求,目前国内对于回位组件尤其是双面铆压的回位组件的铆接工装尚处于研究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双面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实现将弹簧按照一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变速箱双面回位组件铆压工装

【技术保护点】
自动变速箱双面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模垫板(2)、上模固定板(3)、胀套(4)、卸料弹簧(5)、卸料板(6)和定位柱(7);上模板(1)、上模垫板(2)和上模固定板(3)依次固定连接,上模固定板(3)内设有多个胀套(4),卸料板(6)通过卸料弹簧(5)与上模板(1)相连,定位柱(7)安装在上模固定板(3)上;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止挡(9)、下模板(10)、下模垫板(11)、下模托板(12)、下模固定板(13)、胀芯弹簧(14)、胀芯(15)、胀芯空心螺堵(16)和限位柱(17);所述下模止挡(9)、下模板(10)、下模垫板(11)和下模固...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变速箱双面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模垫板(2)、上模固定板(3)、胀套(4)、卸料弹簧(5)、卸料板(6)和定位柱(7);上模板(1)、上模垫板(2)和上模固定板(3)依次固定连接,上模固定板(3)内设有多个胀套(4),卸料板(6)通过卸料弹簧(5)与上模板(1)相连,定位柱(7)安装在上模固定板(3)上;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止挡(9)、下模板(10)、下模垫板(11)、下模托板(12)、下模固定板(13)、胀芯弹簧(14)、胀芯(15)、胀芯空心螺堵(16)和限位柱(17);所述下模止挡(9)、下模板(10)、下模垫板(11)和下模固定板(13)依次固定连接;下模垫板(11)与下模固定板(13)的接触面开有槽,下模托板(12)设置在槽内;胀芯(15)设置在下模板(10)、下模垫板(11)和下模固定板(13)上的通孔内并固定在下模托板(12)上,胀芯(15)与胀套(4)一一对应;胀芯空心螺堵(16)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玉林肖杰朱焯吴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