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簧式微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49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簧式微动开关,包括底座,底座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拉簧机构、B静触点、端子和C静触点,按钮的连接在铜子上;拉簧的一端连接在铜子上,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动触头上;长脚的一端连接在底座的内壁上,长脚的另一端穿过底座延伸至底座外;B直脚和C直脚的一端穿过底座的侧壁容置于底座内分别连接有B静触点和C静触点。本拉簧式微动开关,按钮按下时则铜子也会下压;铜子发生位移后拉簧拉伸,动触头在拉簧拉伸后,动触头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动触点与B静触点或C静触点接触,来实现开关的切换功能,弹簧拉伸后有一个较大的复位力,因此开关复位非常灵敏,与普通的簧片结构微动开关相比回复力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簧式微动开关
本技术涉及微动开关
,尤其是一种拉簧式微动开关。
技术介绍
微动开关是一种尺寸很小而又非常灵敏的弹簧引动的磁吸附式行程开关。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现有的微动开关结构的稳定性较差,由于簧片材质、热处理工艺,冲压成型等因素造成的簧片硬度不一致,尺寸不一致导致开关的动作力,行程的不一致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簧式微动开关,具有内部结构简单,生产组装方便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簧式微动开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拉簧机构、B静触点、端子和C静触点,驱动装置由按钮和铜子组成,按钮的一端穿过底座的侧壁且按钮和底座活动连接,按钮的另一端连接在铜子上;所述拉簧机构由拉簧和动触头组成,拉簧的一端连接在铜子上,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动触头上,动触头的末端两侧壁上安装有动触点;所述端子由长脚、B直脚和C直脚组成,长脚的一端连接在底座的内壁上,长脚的中部一段连接有铜子和动触头,长脚的另一端穿过底座延伸至底座外;所述B直脚和C直脚的一端穿过底座的侧壁容置于底座内均连接有B静触点和C静触点,动触点设在B静触点和C静触点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脚上开设有卡槽,铜子末端穿过卡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B静触点和C静触点对立分布,B静触点和C静触点均和动触点接触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簧的两端均安装有拉钩,拉钩与铜子和动触头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拉簧式微动开关,按钮按下时则铜子也会下压;铜子发生位移后拉簧拉伸,动触头在拉簧拉伸后,动触头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动触点在动触头的摆动后,动触点或B静触点和C静触点接触,来实现开关的切换功能,弹簧拉伸后有一个较大的复位力,因此开关复位非常灵敏,且回复力大于压力,与普通的簧片结构微动开关相比回复力更大,结构的稳定性更高,避免了因簧片材质、热处理工艺,冲压成型等因素造成的簧片硬度不一致,尺寸不一致导致开关的动作力,行程的不一致,具有内部结构简单,生产组装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连接图。图中:1-底座;2-驱动装置;21-按钮;22-铜子;3-拉簧机构;31-拉簧;32-动触头;321-动触点;4-B静触点;5-端子;51-长脚;52-B直脚;53-C直脚;6-C静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拉簧式微动开关,包括底座1,底座1内安装有驱动装置2、拉簧机构3、B静触点4、端子5和C静触点6,驱动装置2由按钮21和铜子22组成,按钮21的一端穿过底座1的侧壁且按钮21和底座1活动连接,可按下按钮21,按钮21的另一端连接在铜子22上,按钮21按下时则铜子22也会下压;拉簧机构3由拉簧31和动触头32组成,拉簧31的一端连接在铜子22上,铜子22发生位移后拉簧31拉伸,拉簧31的另一端连接在动触头32上,动触头32在拉簧31拉伸后,动触头32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弹簧31拉伸后有一个较大的复位力,因此开关复位非常灵敏,且回复力大于压力,与普通的簧片结构微动开关相比回复力更大,拉簧31的两端均安装有拉钩,拉钩与铜子22和动触头32连接,拉钩使得拉簧31将铜子22和动触头32连接的更加紧密,动触头32的末端两侧壁上安装有动触点321;端子5由长脚51、B直脚52和C直脚53组成,长脚51的一端连接在底座1的内壁上,长脚51的中部一段连接有铜子22和动触头32,长脚51上设有卡槽,铜子22末端穿过卡槽,形成支撑点,在铜子22受到压力时,可作为固定作用,使结构的稳定性更高,避免了因簧片材质、热处理工艺,冲压成型等因素造成的簧片硬度不一致,尺寸不一致导致开关的动作力,行程的不一致,长脚51的另一端穿过底座1延伸至底座1外;B直脚52和C直脚53的一端穿过底座1的侧壁容置于底座1内均连接有B静触点4和C静触点6,动触点321设在B静触点4和C静触点6之间,B静触点4和C静触点6对立分布,B静触点4和C静触点6相互和动触点321接触连接,动触点321在动触头32的摆动后,动触点321和B静触点4或C静触点6接触,来实现开关的切换功能,具有内部结构简单,生产组装方便的优点。综上所述;本拉簧式微动开关,按钮21按下时则铜子22也会下压;铜子22发生位移后拉簧31拉伸,动触头32在拉簧31拉伸后,动触头32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动触点321在动触头32的摆动后,动触点321和B静触点4或C静触点6接触,来实现开关的切换功能,弹簧31拉伸后有一个较大的复位力,因此开关复位非常灵敏,且回复力大于压力,与普通的簧片结构微动开关相比回复力更大,结构的稳定性更高,避免了因簧片材质、热处理工艺,冲压成型等因素造成的簧片硬度不一致,尺寸不一致导致开关的动作力,行程的不一致,具有内部结构简单,生产组装方便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拉簧式微动开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簧式微动开关,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安装有驱动装置(2)、拉簧机构(3)、B静触点(4)、端子(5)和C静触点(6),驱动装置(2)由按钮(21)和铜子(22)组成,按钮(21)的一端穿过底座(1)的侧壁且按钮(21)和底座(1)活动连接,按钮(21)的另一端连接在铜子(22)上;所述拉簧机构(3)由拉簧(31)和动触头(32)组成,拉簧(31)的一端连接在铜子(22)上,拉簧(31)的另一端连接在动触头(32)上,动触头(32)的末端两侧壁上安装有动触点(321);所述端子(5)由长脚(51)、B直脚(52)和C直脚(53)组成,长脚(51)的一端连接在底座(1)的内壁上,长脚(51)的中部一段连接有铜子(22)和动触头(32),长脚(51)的另一端穿过底座(1)延伸至底座(1)外;所述B直脚(52)和C直脚(53)的一端穿过底座(1)的侧壁容置于底座(1)内均连接有B静触点(4)和C静触点(6),动触点(321)设在B静触点(4)和C静触点(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簧式微动开关,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安装有驱动装置(2)、拉簧机构(3)、B静触点(4)、端子(5)和C静触点(6),驱动装置(2)由按钮(21)和铜子(22)组成,按钮(21)的一端穿过底座(1)的侧壁且按钮(21)和底座(1)活动连接,按钮(21)的另一端连接在铜子(22)上;所述拉簧机构(3)由拉簧(31)和动触头(32)组成,拉簧(31)的一端连接在铜子(22)上,拉簧(31)的另一端连接在动触头(32)上,动触头(32)的末端两侧壁上安装有动触点(321);所述端子(5)由长脚(51)、B直脚(52)和C直脚(53)组成,长脚(51)的一端连接在底座(1)的内壁上,长脚(51)的中部一段连接有铜子(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乐马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