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胚上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641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胚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胚上料机,液压千斤顶设置在底板上,万向轮固定在液压千斤顶的底端,支撑杆Ⅱ、支撑杆Ⅲ与电机均固定在底板的顶端,从动滚轮Ⅰ固定在转轴Ⅰ上,主动滚轮Ⅰ固定在转轴Ⅱ上,履带Ⅰ将从动滚轮Ⅰ与主动滚轮Ⅰ之间连接,皮带Ⅰ将从动皮带轮Ⅰ与主动双皮带轮之间连接,从动滚轮Ⅱ固定在转轴Ⅲ上,主动滚轮Ⅱ固定在转轴Ⅳ上,履带Ⅱ将从动滚轮Ⅱ与主动滚轮Ⅱ之间连接,皮带Ⅱ将主动双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Ⅱ之间连接,定位长条活动连接在螺纹推杆的端部。该管胚上料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移动,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管胚,有效的提高了上料机的上料效率。

A tube feeding machi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pipe blank equipment, more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pipe blank feeding machine, a hydraulic jack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plate, the universal wheel is fixed on the hydraulic jack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ing rod, the supporting rod of 3 and the motor are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op, the driven roller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of 1. The driving roller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of II, I will track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riven roller and the driving roller of I, I will be connected between the belt pulley and driven pulley of active double driven roller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II, III, IV II active roller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the driven roller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track II and II the active roller II, II will double belt between active belt pulley and the driven pulley of connection, positioning strip is movably connected to the end of the screw rod. The tube feeder is easy to operate, convenient to use, easy to move, and can adapt to various sizes of tube embryo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feeding efficiency of the fee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胚上料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料机,特指一种管胚上料机,属于管胚设备

技术介绍
上料机又称塑料上料机。标准材质,是废旧塑料生产流水线里必备的产品。上料机还分为单体式全自动真空上料机与分体式大功率全自动真空上料机。传统上料方式为手工上料,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而利用上料机上料时,由于管胚的尺寸各异,当管胚较小时,管胚在上料机上容易发生转向,无法整齐排列下料,影响上料效率,因此,设计一种管胚上料机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管胚上料机,该管胚上料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移动,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管胚,有效的提高了上料机的上料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胚上料机,包括底板、液压千斤顶、万向轮、支撑杆Ⅰ、支撑杆Ⅱ、支撑杆Ⅲ、电机、转轴Ⅰ、从动滚轮Ⅰ、履带Ⅰ、转轴Ⅱ、主动滚轮Ⅰ、从动皮带轮Ⅰ、皮带Ⅰ、主动双皮带轮、支撑槽、转轴Ⅲ、履带Ⅱ、从动滚轮Ⅱ、转轴Ⅳ、主动滚轮Ⅱ、从动皮带轮Ⅱ、皮带Ⅱ、定位长条、螺纹推杆、刻度尺和指针。液压千斤顶设置在底板上,万向轮固定在液压千斤顶的底端,支撑杆Ⅰ固定在底板的左端,支撑杆Ⅱ、支撑杆Ⅲ与电机均固定在底板的顶端,并且支撑杆Ⅱ位于支撑杆Ⅲ的左侧,电机位于支撑杆Ⅲ的内侧,转轴Ⅰ设置在支撑杆Ⅰ上,从动滚轮Ⅰ固定在转轴Ⅰ上,转轴Ⅱ设置在支撑杆Ⅱ上,主动滚轮Ⅰ固定在转轴Ⅱ上,从动皮带轮Ⅰ固定在转轴Ⅱ的端部,履带Ⅰ将从动滚轮Ⅰ与主动滚轮Ⅰ之间连接,主动双皮带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端上,皮带Ⅰ将从动皮带轮Ⅰ与主动双皮带轮之间连接,支撑槽固定在支撑杆Ⅲ的顶端,转轴Ⅲ与转轴Ⅳ均设置在支撑槽上,并且转轴Ⅲ位于转轴Ⅳ的右侧,从动滚轮Ⅱ固定在转轴Ⅲ上,主动滚轮Ⅱ固定在转轴Ⅳ上,履带Ⅱ将从动滚轮Ⅱ与主动滚轮Ⅱ之间连接,从动皮带轮Ⅱ固定在转轴Ⅳ的端部,皮带Ⅱ将主动双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Ⅱ之间连接,螺纹推杆螺纹连接在支撑槽上,定位长条活动连接在螺纹推杆的端部,刻度尺固定在支撑槽的顶端,指针固定在定位长条的顶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管胚上料机所述的转轴Ⅰ转轴Ⅱ、转轴Ⅲ与转轴Ⅳ上均设置有轴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管胚上料机所述的从动皮带轮Ⅰ与主动双皮带轮之间是过盈配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管胚上料机所述的主动双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Ⅱ之间是过盈配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一种管胚上料机,该管胚上料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移动,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管胚,有效的提高了上料机的上料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管胚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管胚上料机的A-A剖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管胚上料机的底板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底板1;液压千斤顶2;万向轮3;支撑杆Ⅰ4;支撑杆Ⅱ5;支撑杆Ⅲ6;电机7;转轴Ⅰ8;从动滚轮Ⅰ9;履带Ⅰ10;转轴Ⅱ11;主动滚轮Ⅰ12;从动皮带轮Ⅰ13;皮带Ⅰ14;主动双皮带轮15;支撑槽16;转轴Ⅲ17;履带Ⅱ18;从动滚轮Ⅱ19;转轴Ⅳ20;主动滚轮Ⅱ21;从动皮带轮Ⅱ22;皮带Ⅱ23;定位长条24;螺纹推杆25;刻度尺26;指针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2、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管胚上料机,包括:底板1、液压千、斤顶2、万向轮3、支撑杆Ⅰ4、支撑杆Ⅱ5、支撑杆Ⅲ6、电机7、转轴Ⅰ8、从动滚轮Ⅰ9、履带Ⅰ10、转轴Ⅱ11、主动滚轮Ⅰ12、从动皮带轮Ⅰ13、皮带Ⅰ14、主动双皮带轮15、支撑槽16、转轴Ⅲ17、履带Ⅱ18、从动滚轮Ⅱ19、转轴Ⅳ20、主动滚轮Ⅱ21、从动皮带轮Ⅱ22、皮带Ⅱ23、定位长条24、螺纹推杆25、刻度尺26和指针27。液压千斤顶2设置在底板1上,万向轮3固定在液压千斤顶2的底端,支撑杆Ⅰ4固定在底板1的左端,支撑杆Ⅱ5、支撑杆Ⅲ6与电机7均固定在底板1的顶端,并且支撑杆Ⅱ5位于支撑杆Ⅲ6的左侧,电机7位于支撑杆Ⅲ6的内侧,转轴Ⅰ8设置在支撑杆Ⅰ4上,从动滚轮Ⅰ9固定在转轴Ⅰ8上,转轴Ⅱ11设置在支撑杆Ⅱ5上,主动滚轮Ⅰ12固定在转轴Ⅱ11上,从动皮带轮Ⅰ13固定在转轴Ⅱ11的端部,履带Ⅰ10将从动滚轮Ⅰ9与主动滚轮Ⅰ12之间连接,主动双皮带轮15固定在电机7的输出端上,皮带Ⅰ14将从动皮带轮Ⅰ13与主动双皮带轮15之间连接,支撑槽16固定在支撑杆Ⅲ6的顶端,转轴Ⅲ17与转轴Ⅳ20均设置在支撑槽16上,并且转轴Ⅲ17位于转轴Ⅳ20的右侧,从动滚轮Ⅱ19固定在转轴Ⅲ17上,主动滚轮Ⅱ21固定在转轴Ⅳ20上,履带Ⅱ18将从动滚轮Ⅱ19与主动滚轮Ⅱ21之间连接,从动皮带轮Ⅱ22固定在转轴Ⅳ20的端部,皮带Ⅱ23将主动双皮带轮15与从动皮带轮Ⅱ22之间连接,螺纹推杆25螺纹连接在支撑槽16上,定位长条24活动连接在螺纹推杆25的端部,刻度尺26固定在支撑槽16的顶端,指针27固定在定位长条24的顶端。所述的转轴Ⅰ8转轴Ⅱ11、转轴Ⅲ17与转轴Ⅳ20上均设置有轴承。所述的从动皮带轮Ⅰ13与主动双皮带轮15之间是过盈配合。所述的主动双皮带轮15与从动皮带轮Ⅱ22之间是过盈配合。在使用管胚上料机时,给液压千斤顶2进行增压,在液压千斤顶2与万向轮3的共同作用下,将承载底板1上传来的所有荷载,利用万向轮3将管胚上料机移动至待上料的管胚旁,从而省时省力,再给液压千斤顶2进行泄压,使得底板1承担上面传来的所有荷载,从而提高管胚上料机的稳定性,把电机7上的导线连接在配电箱内部的电源控制开关上,根据管胚的尺寸大小来利用螺纹推杆25来调节支撑槽16与定位长条24之间的距离,打开电机7的电源控制开关,在电机7的作用下,将使得履带Ⅰ10在从动滚轮Ⅰ9与主动滚轮Ⅰ12上转动,履带Ⅱ18在从动滚轮Ⅱ19与主动滚轮Ⅱ21上转动,从而使管胚输送到支撑槽16中的履带Ⅱ18,在定位长条24的作用下,将使得管胚在履带Ⅱ18上通过的流畅性,提高了上料机的上料效率。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胚上料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胚上料机,包括底板(1)、液压千斤顶(2)、万向轮(3)、支撑杆Ⅰ(4)、支撑杆Ⅱ(5)、支撑杆Ⅲ(6)、电机(7)、转轴Ⅰ(8)、从动滚轮Ⅰ(9)、履带Ⅰ(10)、转轴Ⅱ(11)、主动滚轮Ⅰ(12)、从动皮带轮Ⅰ(13)、皮带Ⅰ(14)、主动双皮带轮(15)、支撑槽(16)、转轴Ⅲ(17)、履带Ⅱ(18)、从动滚轮Ⅱ(19)、转轴Ⅳ(20)、主动滚轮Ⅱ(21)、从动皮带轮Ⅱ(22)、皮带Ⅱ(23)、定位长条(24)、螺纹推杆(25)、刻度尺(26)和指针(27),其特征在于:液压千斤顶(2)设置在底板(1)上,万向轮(3)固定在液压千斤顶(2)的底端,支撑杆Ⅰ(4)固定在底板(1)的左端,支撑杆Ⅱ(5)、支撑杆Ⅲ(6)与电机(7)均固定在底板(1)的顶端,并且支撑杆Ⅱ(5)位于支撑杆Ⅲ(6)的左侧,电机(7)位于支撑杆Ⅲ(6)的内侧,转轴Ⅰ(8)设置在支撑杆Ⅰ(4)上,从动滚轮Ⅰ(9)固定在转轴Ⅰ(8)上,转轴Ⅱ(11)设置在支撑杆Ⅱ(5)上,主动滚轮Ⅰ(12)固定在转轴Ⅱ(11)上,从动皮带轮Ⅰ(13)固定在转轴Ⅱ(11)的端部,履带Ⅰ(10)将从动滚轮Ⅰ(9)与主动滚轮Ⅰ(12)之间连接,主动双皮带轮(15)固定在电机(7)的输出端上,皮带Ⅰ(14)将从动皮带轮Ⅰ(13)与主动双皮带轮(15)之间连接,支撑槽(16)固定在支撑杆Ⅲ(6)的顶端,转轴Ⅲ(17)与转轴Ⅳ(20)均设置在支撑槽(16)上,并且转轴Ⅲ(17)位于转轴Ⅳ(20)的右侧,从动滚轮Ⅱ(19)固定在转轴Ⅲ(17)上,主动滚轮Ⅱ(21)固定在转轴Ⅳ(20)上,履带Ⅱ(18)将从动滚轮Ⅱ(19)与主动滚轮Ⅱ(21)之间连接,从动皮带轮Ⅱ(22)固定在转轴Ⅳ(20)的端部,皮带Ⅱ(23)将主动双皮带轮(15)与从动皮带轮Ⅱ(22)之间连接,螺纹推杆(25)螺纹连接在支撑槽(16)上,定位长条(24)活动连接在螺纹推杆(25)的端部,刻度尺(26)固定在支撑槽(16)的顶端,指针(27)固定在定位长条(24)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胚上料机,包括底板(1)、液压千斤顶(2)、万向轮(3)、支撑杆Ⅰ(4)、支撑杆Ⅱ(5)、支撑杆Ⅲ(6)、电机(7)、转轴Ⅰ(8)、从动滚轮Ⅰ(9)、履带Ⅰ(10)、转轴Ⅱ(11)、主动滚轮Ⅰ(12)、从动皮带轮Ⅰ(13)、皮带Ⅰ(14)、主动双皮带轮(15)、支撑槽(16)、转轴Ⅲ(17)、履带Ⅱ(18)、从动滚轮Ⅱ(19)、转轴Ⅳ(20)、主动滚轮Ⅱ(21)、从动皮带轮Ⅱ(22)、皮带Ⅱ(23)、定位长条(24)、螺纹推杆(25)、刻度尺(26)和指针(27),其特征在于:液压千斤顶(2)设置在底板(1)上,万向轮(3)固定在液压千斤顶(2)的底端,支撑杆Ⅰ(4)固定在底板(1)的左端,支撑杆Ⅱ(5)、支撑杆Ⅲ(6)与电机(7)均固定在底板(1)的顶端,并且支撑杆Ⅱ(5)位于支撑杆Ⅲ(6)的左侧,电机(7)位于支撑杆Ⅲ(6)的内侧,转轴Ⅰ(8)设置在支撑杆Ⅰ(4)上,从动滚轮Ⅰ(9)固定在转轴Ⅰ(8)上,转轴Ⅱ(11)设置在支撑杆Ⅱ(5)上,主动滚轮Ⅰ(12)固定在转轴Ⅱ(11)上,从动皮带轮Ⅰ(13)固定在转轴Ⅱ(11)的端部,履带Ⅰ(10)将从动滚轮Ⅰ(9)与主动滚轮Ⅰ(12)之间连接,主动双皮带轮(15)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羽飞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羽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