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630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0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盲系统100,包括:导盲装置101与智能终端102;其中,所述导盲装置101,用于存储位置信息;所述智能终端102,用于从所述导盲装置101中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导盲信息以供用户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盲系统,RFID标签作为定位装置来进行导盲,可以使得在无卫星信号的地下通道等地方也能实现导盲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导盲手段,相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可行性更高。

Guidanc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盲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导盲
,特别涉及一种导盲系统。
技术介绍
盲人由于丧失了视觉,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盲人独自行走时需要导盲装置的辅助。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装置是盲杖,通过它敲击地面来判断经过的位置的地形以及是否有危险,后来又出现了电子盲杖,它利用红外传感电子技术和超声波技术延长了探测范围,但是它们能感知的范围都很有限,尚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另外,通过把一些带有突出物的导盲砖铺在路面上,盲人可以靠脚底的触觉来按照指定的安全路径来行走,但是也无法有效地指出确定路径。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基于GPS的导盲装置应运而生。它是依靠卫星来确定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并配合相应的算法来给出用户适当的路径。但是由于卫星和地面的距离相差甚远,且在无卫星信号的地方例如地下通道等导盲装置便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实用的导盲系统就变得极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盲系统,该导航系统(100)包括:所述导盲装置(101),用于存储位置信息;所述智能终端(102),用于从所述导盲装置(101)中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导盲信息以供用户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盲信息为语音导盲信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盲装置(101)按0.5~1.0m的间隔距离埋置于道路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盲装置(101)包括:凹形外壳(1011);凹形缓冲层(1012),设置于所述凹形外壳(1011)的第一凹槽内;安装支架(1013),设置于所述凹形缓冲层(1012)的第二凹槽底部第一指定区域;RFID标签(1014),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013)上并位于所述凹形外壳(1011)内部,用于存储所述位置信息;加固层(1015),填充于所述凹形缓冲层(1012)、所述安装支架(1013)及所述RFID标签(1014)形成的空间内;盖板(1016),覆盖于所述凹形外壳(1011)及所述加固层(1015)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FID标签(1014)为无源RFID标签。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102)包括获取装置(1021)、处理装置(1022)、存储装置(1023)及输出装置(1024);其中,所述获取装置(1021)、处理装置(1022)及所述输出装置(1024)依次串行电连接;所述存储装置(1023)电连接所述处理装置(1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装置(1021)为读卡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装置(1022)为ARM芯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装置(1023)为EPROM或flash。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装置(1024)为扬声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盲系统,RFID标签作为定位装置来进行导盲,可以使得在无卫星信号的地下通道等地方也能实现导盲效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导盲手段,相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可行性更高。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域地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导盲系统100包括:导盲装置101与智能终端102;其中,所述导盲装置101,用于存储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为相对于道路起点的位置信息,例如可以表示为“距离道路起点10m”、“距离道路起点20m”等;所述智能终端102,用于从所述导盲装置101中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导盲信息以供用户使用。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盲信息为语音导盲信息。所述语音导航信息可以根据用户的语言习惯设置对应的语言,例如可以设置为中文或者英文;所述语音导航信息的内容形式可以为“请保持直行”、“请保持直行并在前方10米位置处请向左拐”等。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盲装置101按0.5~1.5m的间隔距离埋置于道路表面。一方面,考虑到盲人的步伐间距大多在0.3~0.6m,按此间隔距离可以保证盲人在行走时可以获取连续的导盲信息;另一方面,考虑到该导盲装置的核心是RFID标签,是靠发射射频信号与其他装置进行信息交互,每一个导盲装置的作用范围为0~1.5m,为保证相邻的两个导盲装置之间不会产生信息干扰,故相邻两个导盲装置的安装间隔距离选择为0.5m~1.5m。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见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导盲装置101包括:凹形外壳1011;凹形缓冲层1012,设置于所述凹形外壳1011的第一凹槽内;其中,所述凹形缓冲层1012优选为泡沫铝或石英砂或硬质橡胶。泡沫铝可以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使得传递给受保护物(本专利技术中主要指RFID标签)的应力小于其破坏应力,从而使保护物免受破坏;石英砂颗粒强度较高,在高应力水平会发生较为严重的颗粒破碎,颗粒破碎产生破碎应变,消耗冲击能量,从而使受保护物免受破坏;硬质橡胶在常温下富有弹性,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并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常被用来作为缓冲隔震器件。安装支架1013,设置于所述凹形缓冲层1012的第二凹槽底部第一指定区域;RFID标签1014,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013上并位于所述凹形外壳1011内部,用于存储所述位置信息;加固层1015,填充于所述凹形缓冲层1012、所述安装支架1013及所述RFID标签1014形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加固层1015优选为为硅橡胶或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泡沫塑料。这些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典型的粘弹性,当收到外力时,一方面,构成材料的分子链可以变形,另一方面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会产生滑移,当外力除去后,变形的分子链要恢复原位,释放外力所做的功,表现出材料的弹性性质;而分子链之间的滑移不能完全复原,产生永久形变,所做功变为热量,扩散到周围环境中,表现出材料的粘性性质,所以这些材料吸能是储能和耗能效应的综合。另外,这些材料的密度低、多泡孔,泡孔在收到冲击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吸收一定的冲击能量,而且变形越大,阻力就越大,吸收能量就越多。盖板1016,覆盖于所述凹形外壳1011及所述加固层1015上。其中,所述盖板1016优选为塑料材质,既能起到防护RFID标签1014的作用,还可以抗磨损。此外,在盖板的表面还可以加工成凹凸形状,一方面,可以使得盲人在上面行走时可以有明显感觉从而可以大致确定行走方向;另一方面,当盲人在上面行走时还可以增加摩擦力,以防止滑倒。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RFID标签1014为无源RFID标签。无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盲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盲装置(101)与智能终端(102);其中,所述导盲装置(101),用于存储位置信息;所述智能终端(102),用于从所述导盲装置(101)中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导盲信息以供用户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盲装置(101)与智能终端(102);其中,所述导盲装置(101),用于存储位置信息;所述智能终端(102),用于从所述导盲装置(101)中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导盲信息以供用户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盲信息为语音导盲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盲装置(101)按0.5~1.0m的间隔距离埋置于道路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盲装置(101)包括:凹形外壳(1011);凹形缓冲层(1012),设置于所述凹形外壳(1011)的第一凹槽内;安装支架(1013),设置于所述凹形缓冲层(1012)的第二凹槽底部第一指定区域;RFID标签(1014),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013)上并位于所述凹形外壳(1011)内部,用于存储所述位置信息;加固层(1015),填充于所述凹形缓冲层(1012)、所述安装支架(1013)及所述R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文方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