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600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包括电缆、第一保护管、连接套、螺纹孔、第二保护管、连接环、连接管、螺栓,该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工作人员可根据电缆的实际长度选取多件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进行快速连接,省时省力,以此让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连接后的长度与电缆长度一致,有效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
本技术涉及保护管,尤其涉及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
技术介绍
目前,高压电力电缆所使用的C-PVC保护管结构单一,因传统的C-PVC保护管的长度无法与高压电力电缆的长度保持一致,所以工作人员将多件C-PVC保护管连接在一起,以此让C-PVC保护管的长度与高压电力电缆的长度一致,因传统的C-PVC保护管之间的连接方式过于复杂,连接时间长,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来解决目前传统的保护管之间的连接方式过于复杂,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包括电缆、第一保护管、连接套、螺纹孔、第二保护管、连接环、连接管、螺栓,所述的第一保护管贯穿于电缆左侧,所述的第一保护管与电缆活动相连,所述的连接套贯穿于第一保护管右侧,所述的连接套与第一保护管螺纹相连,所述的螺纹孔数量为两件,所述的螺纹孔均匀分布于连接套内部上下两端,所述的螺纹孔与连接套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保护管贯穿于电缆右侧,所述的第二保护管与电缆活动相连,所述的连接环贯穿于第二保护管右侧,所述的连接环与第二保护管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贯穿于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管与连接环螺纹相连,所述的螺栓数量为两件,所述的螺栓均匀贯穿连接管外壁上下两端,所述的螺栓与连接管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套内部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与连接套一体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导向槽内部还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与导向槽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管内壁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导向条,所述的导向条与连接管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一保护管右侧还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与第一保护管胶水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二保护管左侧还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二密封圈与第二保护管胶水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用手将第一保护管贯穿于电缆左侧,再将第二保护管贯穿于电缆右侧,工作人员再将导向槽与导向条一一对应,当导向槽与导向条一一对应后,工作人员再用手将导向条插入导向槽内,以此让连接套和连接管处于相互连接的状态,即让第一保护管与第二保护管处于相互连接的状态,当导向条与限位块相接触时,此时,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处于相互贴合的状态,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相互贴合的作用,增加了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连接的密封性,同时,当导向条与限位块相接触时,此时,螺栓与螺纹孔处于相互重合的状态,工作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螺栓,在螺栓与连接管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螺栓与螺纹孔相连接,通过螺栓与螺纹孔相连接的作用,提高了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连接的稳固性,通过以上方式,实现了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的快速连接,同时,所述第一保护管左侧还设有连接环、连接管、导向条以及螺栓,所述的第二保护管右侧还设有连接套、导向槽、限位板以及螺纹孔,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可将多件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进行连接,该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工作人员可根据电缆的实际长度选取多件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进行快速连接,省时省力,以此让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连接后的长度与电缆长度一致,有效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所述的第一保护管、连接套、第二保护、连接环以及连接管为C-PVC材质。附图说明图1是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的局部主视剖视图;图2是电缆、第一保护管以及连接套的右视剖视图;图3是电缆、第二保护管、连接环以及连接管的左视剖视图。电缆1、第一保护管2、连接套3、螺纹孔4、第二保护管5、连接环6、连接管7、螺栓8、第一密封圈201、导向槽301、限位块302、第二密封圈501、导向条70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图3所示,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包括电缆1、第一保护管2、连接套3、螺纹孔4、第二保护管5、连接环6、连接管7、螺栓8,所述的第一保护管2贯穿于电缆1左侧,所述的第一保护管2与电缆1活动相连,所述的连接套3贯穿于第一保护管2右侧,所述的连接套3与第一保护管2螺纹相连,所述的螺纹孔4数量为两件,所述的螺纹孔4均匀分布于连接套3内部上下两端,所述的螺纹孔4与连接套3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保护管5贯穿于电缆1右侧,所述的第二保护管5与电缆1活动相连,所述的连接环6贯穿于第二保护管5右侧,所述的连接环6与第二保护管5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7贯穿于连接环6,所述的连接管7与连接环6螺纹相连,所述的螺栓8数量为两件,所述的螺栓8均匀贯穿连接管7外壁上下两端,所述的螺栓8与连接管7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套3内部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导向槽301,所述的导向槽301与连接套3一体相连,所述的导向槽301内部还设有限位块302,所述的限位块302与导向槽301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7内壁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导向条701,所述的导向条701与连接管7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保护管2右侧还设有第一密封圈201,所述的第一密封圈201与第一保护管2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保护管5左侧还设有第二密封圈501,所述的第二密封圈501与第二保护管5胶水相连。该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用手将第一保护管2贯穿于电缆1左侧,再将第二保护管5贯穿于电缆1右侧,工作人员再将导向槽301与导向条701一一对应,当导向槽301与导向条701一一对应后,工作人员再用手将导向条701插入导向槽301内,以此让连接套3和连接管7处于相互连接的状态,即让第一保护管2与第二保护管5处于相互连接的状态,当导向条701与限位块302相接触时,此时,第一密封圈201和第二密封圈501处于相互贴合的状态,通过第一密封圈201和第二密封圈501相互贴合的作用,增加了第一保护管2和第二保护管5连接的密封性,同时,当导向条701与限位块302相接触时,此时,螺栓8与螺纹孔4处于相互重合的状态,工作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螺栓8,在螺栓8与连接管7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螺栓8与螺纹孔4相连接,通过螺栓8与螺纹孔4相连接的作用,提高了第一保护管2和第二保护管5连接的稳固性,通过以上方式,实现了第一保护管2和第二保护管5的快速连接,同时,所述第一保护管2左侧还设有连接环6、连接管7、导向条701以及螺栓8,所述的第二保护管5右侧还设有连接套3、导向槽301、限位板302以及螺纹孔4,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可将多件第一保护管2和第二保护管5进行连接,同时,所述的第一保护管2、连接套3、第二保护管5、连接环6以及连接管7为C-PVC材质。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0/201721158838.html" title="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原文来自X技术">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a>

【技术保护点】
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第一保护管、连接套、螺纹孔、第二保护管、连接环、连接管、螺栓,所述的第一保护管贯穿于电缆左侧,所述的第一保护管与电缆活动相连,所述的连接套贯穿于第一保护管右侧,所述的连接套与第一保护管螺纹相连,所述的螺纹孔数量为两件,所述的螺纹孔均匀分布于连接套内部上下两端,所述的螺纹孔与连接套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保护管贯穿于电缆右侧,所述的第二保护管与电缆活动相连,所述的连接环贯穿于第二保护管右侧,所述的连接环与第二保护管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贯穿于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管与连接环螺纹相连,所述的螺栓数量为两件,所述的螺栓均匀贯穿连接管外壁上下两端,所述的螺栓与连接管螺纹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C-PVC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第一保护管、连接套、螺纹孔、第二保护管、连接环、连接管、螺栓,所述的第一保护管贯穿于电缆左侧,所述的第一保护管与电缆活动相连,所述的连接套贯穿于第一保护管右侧,所述的连接套与第一保护管螺纹相连,所述的螺纹孔数量为两件,所述的螺纹孔均匀分布于连接套内部上下两端,所述的螺纹孔与连接套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保护管贯穿于电缆右侧,所述的第二保护管与电缆活动相连,所述的连接环贯穿于第二保护管右侧,所述的连接环与第二保护管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贯穿于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管与连接环螺纹相连,所述的螺栓数量为两件,所述的螺栓均匀贯穿连接管外壁上下两端,所述的螺栓与连接管螺纹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巍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金泰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