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谐波混频倍频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毫米波
,尤其涉及一种谐波混频倍频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频率的提高,振荡源的性能会有所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收发系统常会采用谐波混频器技术和倍频器技术。然而,分离的谐波混频器和倍频器会导致电路形式复杂,成本增加,更不利于系统集成。对现有技术进行了国内外数据库的检索。专利申请号为02107141.1的“微波及毫米波四次谐波混频器”,公开日期2003年9月24日。介绍了一种基于二极管对的四次谐波混频器,该专利技术专利在传统谐波混频器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微带紧凑谐振单元技术,使其具有较好的闲频抑制和较低的转换损耗。然而,由于该专利技术专利只给出了二极管对的并联输出端口,而没有给出二极管对的串联输出结构或方案。专利申请号为201320412983.0的“一种多功能倍频器”,公开日期2013年12月25日。介绍了一种基于反向并联二极管对的多功能倍频器,该专利利能够同时输出二倍频信号和三倍频信号。但是该专利仅给出了单一信号激励下的工作状态,没有给出双信号激励下的工作状态。同时,该专利没有给出信号馈入二极管对所采用的隔直结构或方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谐波混频倍频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谐波混频倍频电路具体包含:微带“十字结”线(12),其具有四个端接点:a端、b端、c端和d端,其中a端和c端在同一直线上,b端和d端在同一直线上;肖特基二极管对(10),其包含第一肖特基二极管和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微带“十字结”线(12)的b端,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微带“十字结”线(12)的d端;本振输入组件,其连接微带“十字结”线(12)的a端;射频输入组件,其连接微带“十字结”线(12)的c端;过孔接地微带线(5),其连接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倍频输出组件,其连接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中频输出组件,其连接射频输入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波混频倍频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谐波混频倍频电路具体包含:微带“十字结”线(12),其具有四个端接点:a端、b端、c端和d端,其中a端和c端在同一直线上,b端和d端在同一直线上;肖特基二极管对(10),其包含第一肖特基二极管和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微带“十字结”线(12)的b端,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微带“十字结”线(12)的d端;本振输入组件,其连接微带“十字结”线(12)的a端;射频输入组件,其连接微带“十字结”线(12)的c端;过孔接地微带线(5),其连接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倍频输出组件,其连接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中频输出组件,其连接射频输入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波混频倍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振输入组件包含:本振输入端口(17);本振输入微带耦合器(1),其一端连接本振输入端口(17);第一本振输入匹配微带线(2),其一端连接本振输入微带耦合器(1)的另一端;第一开路线(3),其一端连接第一本振输入匹配微带线(2)的另一端;第二本振输入匹配微带线(4),其一端连接第一本振输入匹配微带线(2)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微带“十字结”线(12)的a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波混频倍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频输入组件包含:第一射频输入匹配微带线(13),其一端连接微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俐聪,刘永杰,徐晟,杨晓明,丁勇,苏坪,周宏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