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5859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菌种固体培养、发酵培养、发酵液提取和精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微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L-色氨酸,有利于L-色氨酸的产率、收率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菌种固体培养、发酵培养、发酵液提取和精制;其特征在于:菌咱固体培养:首先,菌种培养基用2mol/l的NaOH调pH为7.0分装于10ml斜面试管或50ml茄子瓶中,加塞包牛皮纸,121℃灭菌15分钟,冷却至50-60℃,倾斜45°摊平,待凝固放置恒温箱培养;然后,用接种环划一环菌种直接均匀涂布在试管或茄子瓶空白斜面上,放置37℃±1.0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长好后直接上罐或放置2-5℃水箱中备用;其中,菌种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菌种来源浙江大学,菌株是一种Escherichia coli K-12 W3110变种;菌种固体培养基由TC溶液中加入胰蛋白胨、酵母浸出粉、氯化钠、琼脂组成,最终浓度为20mg/l,培养基中的胰蛋白胨1%、酵母浸出粉0.5%、氯化钠0.5%、琼脂2.0%,其中浓度为20g/l的TC溶液由盐酸四环素溶解于浓度50%的乙醇溶液中制得;其中,发酵培养首先是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成熟的种子,然后,成熟的种子移入发酵罐的发酸培养基中发酵代谢产生的L-色氨酸;其中,2.4T液体种子培养基由水中加入以下组份组成:酵母浸出粉18kg、柠檬酸三钠3.6kg,MgSO↓[4].7H↓[2]O 7.56kg、(NH↓[4])2SO↓[4]4.8kg、KH↓[2]PO↓[4]1.8kg、KCl4.56kg、FeSO↓[4].7H↓[2]O6.72kg、钼酸铵0.672g、硼酸12g、CoCl↓[2].6H↓[2]O3.36g、MnSO↓[4].H↓[2]O1.2g、CuSO↓[4].7H↓[2]O1.2g、ZnSO↓[4].7H↓[2]O1.44g、Na↓[2]SO↓[4]1.2g、VB↓[1]57.6g、消泡剂0.72kg、TC 6g、糖96kg;其中,22T发酵培养基由水中加入以下组份组成:酵母浸出粉22kg、柠檬酸三钠.H↓[2]O22kg、柠檬酸22kg、MgSO↓[4]69.3kg、(NH↓[4])↓[2]SO↓[4]66kg、KH↓[2]PO↓[4]33kg、KCl41.8kg、FeSO↓[4].7H↓[2]O1.66kg、钼酸铵6.16kg、H↓[3]BO↓[3]110g、CoCl↓[2].6H↓[2]O 61.6g、CuSO↓[4].5H↓[2]O 22g、MnSO↓[4].H↓[2]O22g、ZnSO↓[4].7H↓[2]O 26.4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诚意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