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扁管和微通道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扁管和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换热器件尺寸的进一步减小,热质输运方面的要求显得尤为迫切,微通道换热器在微尺度条件下利用工质相变传热,相比于传统的管带式、管片式换热器单位体积内有更高的换热量以及更小的金属消耗。目前,应用在汽车工程中的换热器主要为管带式、管片式换热器,其金属材料消耗大,体积大,换热器的结构型式、材料性能、制造工艺整体水平较低,而且直接影响系统的制冷、散热性能以及金属材料的消耗。近年来,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成为主流。微通道换热器相比于管带式管片式换热器,其主要利用微尺度效应以达到更高的换热性能。然而,随着微通道换热器的逐渐普及以及工程应用中对换热能力需求的日益提高,目前常用的传统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仍与实际要求存在5%-10%的差距。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微通道换热器进行改进提升,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扁管和微通道换热器,能够有效提升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扁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微通道(2),至少一个所述微通道(2)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换热凹槽(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微通道(2),至少一个所述微通道(2)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换热凹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凹槽(3)沿工质流动方向在所述微通道(2)的内周壁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凹槽(3)沿着所述微通道(2)的周向方向在所述微通道(2)的内周壁上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凹槽(3)的截面为V型或者U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凹槽(3)的开口宽度为R,所述换热凹槽(3)的深度为H,H/R的范围为2.5至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H/R为3。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R为0.02mm;和/或,H为0.02至0.08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扁管的宽度L为20至23mm;和/或,所述换热扁管的厚度D为1.3至1.5mm;和/或,所述微通道(2)的宽度d为0.6至0.7mm;和/或,所述换热扁管的厚度δ2为0.25至0.30mm;和/或,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林弘毅,朱静,郭爱斌,韩雷,王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