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554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缸体的出口端设置有导向套,活塞杆内部设置有第一深孔和第二深孔,活塞杆杆头处分别设置有与深孔末端相通的铰孔,铰孔的孔口处焊接有定位轴套,定位轴套上安装有进液接头,以使液体通过进液接头直接与活塞杆内部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减少外部胶管与活塞杆内部连接所用的零件,液体通过胶管直接与活塞杆头内部相连,使用操作方便,解决现有抬底千斤顶外部胶管与活塞杆内部连接所用零部件多,液体无法通过胶管直接与活塞杆头内部相连,带来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A lifting jack with a split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ottom lifting jack split through liquid joint,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a piston and a piston rod, the cylinder outle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sleeve, the piston rod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irst hole and second hole, the piston rod hea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hinge hole and deep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let end, reaming is welded to the positioning sleeve, the positioning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liquid inlet joint, so that the liquid through the liquid inlet joint and the piston ro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ternal direct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artful design, reduc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ube and the piston rod for connecting parts, liquid through a hose directly with the piston rod head is connected, convenient operation, solve the existing bottom lifting jack internal external hose and piston rod for connecting parts, the liquid can not directly through a hose and piston rod head connected, bring security risks and other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a maj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good market prospects and development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
本技术涉及一种抬底千斤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
技术介绍
抬底千斤顶是煤矿矿井下常用的一种用于抬底的千斤顶。目前抬底千斤顶由于安装的要求,一般是由活塞杆钻铰孔后,再接上螺纹接头,最后接进液高压管进行通液。但是通过安装螺纹接头使得液体由高压胶管通过螺纹接头进入腔体内,整个流程涉及零部件较多,在高压胶管的工作中,各零部件之间的接连都存在一定的操作安全隐患,螺纹固定对于高压下液压油的进出也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减少外部胶管与活塞杆内部连接所用的零件,液体通过胶管直接与活塞杆头内部相连,使用操作方便的抬底千斤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抬底千斤顶结构不合理,外部胶管与活塞杆内部连接所用零部件多,液体无法通过胶管直接与活塞杆头内部相连,带来安全隐患,使用操作不方便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来实现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减少外部胶管与活塞杆内部连接所用的零件,液体通过胶管直接与活塞杆头内部相连,使用操作方便的目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和卡设在活塞内的活塞杆,缸体上通过设置的销轴与其外部套设的柱帽连接,缸体的出口端设置有用于活塞杆导向作用的导向套,活塞杆内部设置有用于液体进出流动的第一深孔和第二深孔,第一深孔的起始端通过一固定塞堵住,第一深孔的中部开设有与活塞一侧相通的进液孔,第二深孔的起始端与活塞的另一侧相通,所述的活塞杆的杆头处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深孔末端相通的第一铰孔和与第二深孔末端相通的第二铰孔,所述第一铰孔和第二铰孔的孔口处焊接有与外部通液胶管尺寸匹配的定位轴套,定位轴套上安装有进液接头,以使液体通过进液接头直接与活塞杆内部相通,通过第一深孔和第二深孔的液体进出量来调整活塞两端的压力差,实现活塞的移动。所述的活塞杆的端部直径小于杆身直径,以便穿设在活塞孔内,活塞由三段外径呈阶梯落差的第一梯形台、第二梯形台和第三梯形台构成,活塞的一侧设置有压盘,压盘由两段呈阶梯落差的第一压盘体和第二压盘体构成,所述第二梯形台、第三梯形台与第一压盘体和第二压盘体形成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内嵌设有与凹槽匹配呈凸字形的活塞导向环,活塞导向环内设置有鼓形密封圈;活塞杆与活塞内壁接触处设置有第一挡圈,第一挡圈内设置有第一O形密封圈。所述的压盘的一侧设置有半环,半环的下部卡设在活塞杆端部开设的凹槽内,半环的外部套设有半环套,紧贴半环套一侧设置有轴向挡圈。所述的导向套与缸体内壁接触处设置有第二挡圈,第二挡圈内设置有第二O形密封圈;导向套与活塞杆接触处设置有内导向环,内导向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挡圈,第三挡圈内设置有蕾形密封圈。所述的导向套的一侧设置有压套,压套与缸体内壁接触处设置有第三O形密封圈,第三O形密封圈的一侧设置有卡环,压套与活塞杆接触处设置有防止缸体内落尘的防尘圈,防尘圈靠近活塞杆杆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挡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和卡设在活塞内的活塞杆,活塞杆内部设置有用于液体进出流动的第一深孔和第二深孔,第一深孔的起始端通过一固定塞堵住,第一深孔的中部开设有与活塞一侧相通的进液孔,第二深孔的起始端与活塞的另一侧相通,通过第一深孔和第二深孔的液体进出量来调整活塞两端的压力差,实现活塞的移动,结构巧妙,使用方便;2)活塞杆的杆头处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深孔末端相通的第一铰孔和与第二深孔末端相通的第二铰孔,所述第一铰孔和第二铰孔的孔口处焊接有与外部通液胶管尺寸匹配的定位轴套,定位轴套上安装有进液接头,以使液体通过进液接头直接与活塞杆内部相通,减少外部胶管与活塞杆内部连接所用的零件,液体通过胶管直接与活塞杆头内部相连,减少了胶管通液过程中由于连接不牢带来的安全隐患;3)活塞杆的端部直径小于杆身直径,以便穿设在活塞孔内,活塞由三段外径呈阶梯落差的第一梯形台、第二梯形台和第三梯形台构成,活塞的一侧设置有压盘,压盘由两段呈阶梯落差的第一压盘体和第二压盘体构成,所述第二梯形台、第三梯形台与第一压盘体和第二压盘体形成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内嵌设有与凹槽匹配呈凸字形的活塞导向环,活塞导向环内设置有鼓形密封圈,活塞和压环的分段式结构,有效解决了原先活塞和压环由于线接触面积不足导致的密封不严的问题;4)导向套的一侧设置有压套,压套与缸体内壁接触处设置有第三O形密封圈,第三O形密封圈的一侧设置有卡环,压套与活塞杆接触处设置有防止缸体内落尘的防尘圈,有效解决了原设计中缸体容易落尘的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改变活塞杆头部钻绞孔结构,直接加工为与胶管头部匹配的规格尺寸,铣面固定分体组焊同轴定位,使得液体通过胶管直接以活塞杆头部相连,液体不用通过传统的螺纹接头而直接到达腔体内部,此专利实施后,整体进液接头高度下降一般,空间更大,胶管通过与活塞杆头部直接连接,中间部件全部省去,使得安装更为便捷,大大提高安全性;螺纹式固定改为焊接式插销固定,固定性能得到质的提升,也打破了现有抬底必须通过安装螺纹接头才能进行通液工作的局限性,同时避免了因螺纹接头安装问题而出现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活塞与活塞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分体接头A-A剖面示意图;图中标记:1、缸体,2、活塞杆,3、半环套,4、半环,5、压盘,501、第一压盘体,502、第二压盘体,6、活塞,601、第一梯形台,602、第二梯形台,603、第三梯形台,7、导向套,8、卡环,9、压套,10、第一深孔,11、第二深孔,12、柱帽,13、销轴,14、第四挡圈,15、轴向挡圈,16、活塞导向环,17、鼓形密封圈,18、第一O形密封圈,19、第一挡圈,20、蕾形密封圈,21、第三挡圈,22、第二O形密封圈,23、第二挡圈,24、内导向环,25、第三O形密封圈,26、防尘圈,27、固定塞,28、进液孔,29、第一铰孔,30、第二铰孔,31、定位轴套,32、进液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包括缸体1、设置在缸体1内的活塞6和卡设在活塞6内的活塞杆2,缸体1上通过设置的销轴13与其外部套设的柱帽12连接,缸体1的出口端设置有用于活塞杆2导向作用的导向套7,活塞杆2内部设置有用于液体进出流动的第一深孔10和第二深孔11,第一深孔10的起始端通过一固定塞27堵住,第一深孔10的中部开设有与活塞6一侧相通的进液孔28,第二深孔11的起始端与活塞6的另一侧相通,所述的活塞杆2的杆头处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深孔10末端相通的第一铰孔29和与第二深孔11末端相通的第二铰孔30,所述第一铰孔29和第二铰孔30的孔口处焊接有与外部通液胶管尺寸匹配的定位轴套31,定位轴套31上安装有进液接头32,以使液体通过进液接头32直接与活塞杆2内部相通,通过第一深孔10和第二深孔11的液体进出量来调整活塞6两端的压力差,实现活塞6的移动;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活塞杆2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包括缸体(1)、设置在缸体(1)内的活塞(6)和卡设在活塞(6)内的活塞杆(2),缸体(1)上通过设置的销轴(13)与其外部套设的柱帽(12)连接,缸体(1)的出口端设置有用于活塞杆(2)导向作用的导向套(7),活塞杆(2)内部设置有用于液体进出流动的第一深孔(10)和第二深孔(11),第一深孔(10)的起始端通过一固定塞(27)堵住,第一深孔(10)的中部开设有与活塞(6)一侧相通的进液孔(28),第二深孔(11)的起始端与活塞(6)的另一侧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2)的杆头处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深孔(10)末端相通的第一铰孔(29)和与第二深孔(11)末端相通的第二铰孔(30),所述第一铰孔(29)和第二铰孔(30)的孔口处焊接有与外部通液胶管尺寸匹配的定位轴套(31),定位轴套(31)上安装有进液接头(32),以使液体通过进液接头(32)直接与活塞杆(2)内部相通,通过第一深孔(10)和第二深孔(11)的液体进出量来调整活塞(6)两端的压力差,实现活塞(6)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包括缸体(1)、设置在缸体(1)内的活塞(6)和卡设在活塞(6)内的活塞杆(2),缸体(1)上通过设置的销轴(13)与其外部套设的柱帽(12)连接,缸体(1)的出口端设置有用于活塞杆(2)导向作用的导向套(7),活塞杆(2)内部设置有用于液体进出流动的第一深孔(10)和第二深孔(11),第一深孔(10)的起始端通过一固定塞(27)堵住,第一深孔(10)的中部开设有与活塞(6)一侧相通的进液孔(28),第二深孔(11)的起始端与活塞(6)的另一侧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2)的杆头处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深孔(10)末端相通的第一铰孔(29)和与第二深孔(11)末端相通的第二铰孔(30),所述第一铰孔(29)和第二铰孔(30)的孔口处焊接有与外部通液胶管尺寸匹配的定位轴套(31),定位轴套(31)上安装有进液接头(32),以使液体通过进液接头(32)直接与活塞杆(2)内部相通,通过第一深孔(10)和第二深孔(11)的液体进出量来调整活塞(6)两端的压力差,实现活塞(6)的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分体式通液接头的抬底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2)的端部直径小于杆身直径,以便穿设在活塞(6)孔内,活塞(6)由三段外径呈阶梯落差的第一梯形台(601)、第二梯形台(602)和第三梯形台(603)构成,活塞(6)的一侧设置有压盘(5),压盘(5)由两段呈阶梯落差的第一压盘体(501)和第二压盘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炜杰叶元朋赵超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