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24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可在原地回转。该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包括有一底盘;一第一马达与一第二马达结合于该底盘上,且该第一马达与该第二马达各具有一呈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一第一轮与一第二轮,分别结合于该第一马达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上,且该第一轮与该第二轮的轮半径大于该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的转轴至该底盘之间的距离;从而,该第一马达可操控该第一轮转动,该第二马达可操控该第二轮转动,以移动该底盘,且该第一马达与该第二马达分别控制该第一轮与该第二轮往相反方向转动,使该底盘可于原地回转。

Multifunction two wheel plane mobile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 double wheel flat moving platform, which can be turned in place. The multifunctional plane wheel mobile platform comprises a chassis; a first motor and a second motor combined with the chassis, and the first motor and the second motor with a rotating shaft arranged in horizontal directions; a first wheel and a second wheel shaft which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tor and the second motor. And, the first round and the second wheel radius is larger than the first motor and the second motor shaft to the chassis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thus, the motor can control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round, second motor can control the second wheel rotation, to move the chassis, and the first motor and the second motor the first round of control respectively with the second round of going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rotation, the rotary chassis can be in pl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
本技术与移动平台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已经发展出许多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机器人,以及具备各种不同功能的机器车,例如:于在展览场所中,可随民众走动而移动的导览机器人,抑或是于厂房中,协助运送各式生产零件或产品的运送机器车等,均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提升人们工作效率。然而不论是机器人或机器车,其移动仍受限于使用场域的空间,请见图1所示,现有的机器人或机器车1于转弯时,须沿一回转半径R绕四分之一圆周,才可自往一第一方向D1移动改为往一第二方向D2移动,且该第二方向D2垂直于该第一方向D1。而在地狭人稠的中国台湾,无论是展览场所、厂房等等的通道空间都十分有限,请见图2所示,即使是功能、设备臻至完善的机器人或机器车1,也往往因无法于狭窄的通道2转弯或改变其行径方向而无法适用,甚是可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可于原地回转。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包括有一底盘;一第一马达,结合于该底盘上,且该第一马达具有一呈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一第二马达,结合于该底盘上,该第二马达具有一呈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一第一轮,结合于该第一马达的转轴上,且该第一轮的轮半径大于该第一马达的转轴至该底盘之间的距离;一第二轮,结合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上,且该第二轮的轮半径大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至该底盘之间的距离;从而,该第一马达可操控该第一轮转动,该第二马达可操控该第二轮转动,以移动该底盘。其中该第一马达的转轴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其中包含有一辅助轮结合于该底盘,且该第一轮、该第二轮与该辅助轮不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该第一轮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第一马达的转轴上;该第二轮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上。其中该第一轮具有一第一卡制部,该第一卡制部具有一沿其轴向设置的卡制孔以供该第一马达的转轴穿设。其中还包含有一限制件;该第一卡制部具有一穿孔沿其径向设置;该第一马达的转轴具有一贯孔沿其径向设置;该限制件穿过该穿孔与该贯孔。其中该第一轮包含有一轮件与一轴件,其中该轮件呈圆柱状,且该轮件与该轴件同轴心;该轮件与该轴件以可拆离的方式相结合,且该轴件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第一马达的转轴上。其中该轴件具有一第一卡制部,该第一卡制部具有一沿其轴向设置的卡制孔以供该第一马达的转轴穿设。其中该轮件与该轴件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二卡制部,另一个具有一第一被卡制部与该第二卡制部相配合。其中该轴件包含有一圆杆,该圆杆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一凹槽且该圆杆构成该第一被卡制部;该轮件具有一卡孔,该卡孔可于其径向区分为一第一孔部与一第二孔部,其中该第一孔部且该卡孔构成该第二卡制部;该第二孔部与该凹槽相对且可供一键穿置,使该轴件与该轮件不可相对转动。本技术的效果在于通过该第一马达与该第二马达分别控制该第一轮与该第二轮往相反方向转动,使该底盘可于原地回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机器车转弯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机器车于狭窄通道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运用于机器人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运用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运用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运用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运用的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运用的局部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动力轮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动力轮的分解图。图11类似于图10。图12为图9的12-12方向剖视图。图13为图9的13-13方向剖视图。【符号说明】1机器车2通道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R回转半径100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10底盘10a穿孔11第一面12第二面13a第一固定架131a第一抵板132a第二抵板133a穿孔13b第二固定架131b卡孔13c第三固定架131c穿孔20动力轮21第一马达211主体212延伸块213转轴213a贯孔22第一轮221轮件221a卡孔221b第一孔部221c第二孔部222轴件224第一圆杆224a卡制孔224b穿孔225第二圆杆225a插孔225b凹槽226抵盘223挡片223a穿孔23第二马达24第二轮25限制件26键30辅助轮31固定盘32轮架33第三轮3机器人O轴心中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现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100运用于一机器人3的示意图;请见图4至图6所示,该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100,包含有:一底盘10,结合于该底盘10上的两个动力轮20与一辅助轮30,其中,这些动力轮20可受操作带动结合于底盘10上的机器人3移动。该底盘10呈平板状,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面11与一第二面12,以及多个贯穿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的穿孔10a,其中该第一面11面对地面;该底盘10的第二面12设置有多个大致呈L形的第一固定架13a与两个第二固定架13b,以及两个第三固定架13c,其中各该第一固定架13a沿底盘10周缘设置,包含有一第一抵板131a与一第二抵板132a,且该第一抵板131a与第二抵板132a各具有多个穿孔133a,可通过螺栓(图未示)穿过该第一抵板131a的穿孔133a与底盘10相对应的穿孔10a后再以螺母锁固,以达到固定第一固定架13a于底盘10上的效果,另外,再以相同方法将另一对象(例如图1的机器人3机壳,但不以此为限制)固定于该第二抵板132a上,以达到将另一对象结合于底盘10的效果上。该两个第二固定架13b设置于该底盘10的两相对处且各该第二固定架13b设有一卡孔131b;该两个第三固定架13c设置于该底盘10的两相对处且该两个第二固定架13b位于该两个第三固定架13c之间。各该第三固定架13c设有一穿孔131c,且这些第三固定架13c穿孔131c的中心与这些第二固定架13b的卡孔131b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该两个动力轮20各包含有一马达与一轮,且该轮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马达。为方便说明,以下以本实施例中的其一动力轮20的一第一马达21与一第一轮22为例说明其结构,另一动力轮20包含有一第二马达23与一第二轮24,其结构类似于该第一马达21与该第一轮22的结构关系,故不再赘述。请配合图9到图13所示,该第一马达21包含有一主体211,沿该主体211轴向设置的一延伸块212与一转轴213,其中该主体211的外径大于该延伸块212的外径;该转轴213凸伸于该延伸块212的端面,且该转轴213具有一沿其径向设置的一贯孔213a。该转轴213可受控制而相对本体221与延伸块212转动。该第一轮22包含有一轮件221、一轴件222与一挡片223,其中该轮件221与该轴件222以可拆离的方式相结合,且该轴件222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第一马达21的转轴2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底盘;一第一马达,结合于该底盘上,且该第一马达具有一呈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一第二马达,结合于该底盘上,该第二马达具有一呈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一第一轮,结合于该第一马达的转轴上,且该第一轮的轮半径大于该第一马达的转轴至该底盘之间的距离;一第二轮,结合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上,且该第二轮的轮半径大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至该底盘之间的距离;从而,该第一马达可操控该第一轮转动,该第二马达可操控该第二轮转动,以移动该底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底盘;一第一马达,结合于该底盘上,且该第一马达具有一呈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一第二马达,结合于该底盘上,该第二马达具有一呈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一第一轮,结合于该第一马达的转轴上,且该第一轮的轮半径大于该第一马达的转轴至该底盘之间的距离;一第二轮,结合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上,且该第二轮的轮半径大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至该底盘之间的距离;从而,该第一马达可操控该第一轮转动,该第二马达可操控该第二轮转动,以移动该底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马达的转轴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位于同一轴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辅助轮结合于该底盘,且该第一轮、该第二轮与该辅助轮不位于同一直线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第一马达的转轴上;该第二轮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第二马达的转轴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双轮平面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具有一第一卡制部,该第一卡制部具有一沿其轴向设置的卡制孔以供该第一马达的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亮
申请(专利权)人:先进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