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395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包括本体组件、挤出机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冷却箱、电机箱、支撑脚和挡板,所述冷却箱的外表壁设有所述电机箱,且与所述电机箱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的下方设有所述支撑脚,且与所述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冷却箱的内表壁设有所述挡板;在电机箱的内部设有风扇电机,在风扇电机下端设有第二转动轴,在第二转动轴的外表壁设有风扇叶片,风扇电机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风扇叶片转动,对中空壁缠绕管进行风冷,降低中空壁缠绕管的温度,使中空壁缠绕管的冷却工作更好,提高了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的工作效率。

A cooling device for winding tube of hollow wal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ollow wall winding pipe cooling device comprises a body component, extruder components and cooling components, wherein the body assembly comprises a motor cooling box, box, supporting feet and a baffle plate, the outer wall of the cool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the motor box, and the box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he supporting feet below the cooling box, and the foo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the inside of the cool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vity,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ooling tank wall is provided with the baffle; fan motor inside the motor box, the fan motor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axis of rotation, rotation surface in the wall of the shaft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a fan blade, a fan motor second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drives the fan blades to rotate, hollow wall winding pipe for cooling, reduc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hollow wall winding pipe, the hollow wall winding pipe cooling The work is better,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oling device of the hollow wall winding tube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空壁缠绕管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中空壁缠绕管,国内从2000年前后开始从国外引进设备生产,国内设备生产厂家当年也开发出了生产设备,在中空壁缠绕管的生产过程中,中空壁缠绕管的冷却是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原有的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在对中空缠绕管进行冷却后,温度还是比较高,影响冷却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原有的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在对中空缠绕管进行冷却后,温度还是比较高,影响冷却装置的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包括本体组件、挤出机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冷却箱、电机箱、支撑脚和挡板,所述冷却箱的外表壁设有所述电机箱,且与所述电机箱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的下方设有所述支撑脚,且与所述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冷却箱的内表壁设有所述挡板,且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出油管和进油管,所述冷却箱的左端外表壁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冷却箱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冷却箱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的右端外表壁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冷却箱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冷却箱固定连接,所述挤出机组件包括挤出电机、-挤出机支撑架和中空壁缠绕管,所述挤出电机的下方固定有所述-挤出机支撑架,所述挤出电机的右端设有第一转动轴,且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壁固定有螺旋绞龙,所述中空壁缠绕管收容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扇电机和风扇叶片,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风扇电机收容于所述电机箱的内部,且与所述电机箱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电机的下端设有第二转动轴,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表壁设有所述风扇叶片,且与所述风扇叶片固定连接。所述挤出电机和所述风扇电机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内表壁设有所述刮刀,且与所述刮刀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板为空心圆环状,所述挡板共设有两个。优选的,所述风扇电机与所述电机箱之间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外表壁开设有通风孔。优选的,所述所述支撑脚共设有四个,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冷却箱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电机箱的内部设有风扇电机,在风扇电机下端设有第二转动轴,在第二转动轴的外表壁设有风扇叶片,风扇电机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风扇叶片转动,对中空壁缠绕管进行风冷,降低中空壁缠绕管的温度,使中空壁缠绕管的冷却工作更好,提高了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冷却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刮刀结构示意图;图中:10-本体组件、11-冷却箱、111-进水管、112-出水管、113-出油管、114-进油管、12-电机箱、13-支撑脚、14-挡板、15-刮刀、20-挤出机组件、21-挤出电机、22-挤出机支撑架、23-中空壁缠绕管、30-风冷组件、31-风扇电机、32-风扇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包括本体组件10、挤出机组件20和风冷组件30,本体组件10包括冷却箱11、电机箱12、支撑脚13和挡板14,冷却箱11的外表壁设有电机箱12,且与电机箱12固定连接,冷却箱11的下方设有支撑脚13,且与支撑脚13固定连接,冷却箱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冷却箱11的内表壁设有挡板14,且与挡板14固定连接,冷却箱11包括进水管111、出水管112、出油管113和进油管114,冷却箱11的左端外表壁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111和出水管112,进水管111与冷却箱11固定连接,出水管112与冷却箱11固定连接,冷却箱11的右端外表壁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进油管114和出油管113,进油管114与冷却箱11固定连接,出油管113与冷却箱11固定连接,挤出机组件20包括挤出电机21、-挤出机支撑架22和中空壁缠绕管23,挤出电机21的下方固定有-挤出机支撑架22,挤出电机21的右端设有第一转动轴,且与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的外表壁固定有螺旋绞龙,中空壁缠绕管23收容于第一空腔的内部,风冷组件30包括风扇电机31和风扇叶片32,电机箱1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风扇电机31收容于电机箱12的内部,且与电机箱12固定连接,风扇电机31的下端设有第二转动轴,且与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的外表壁设有风扇叶片32,且与风扇叶片32固定连接。挤出电机21和风扇电机31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进行冷却时启动风冷电机31,风冷电机31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风扇叶片32转动,风扇叶片吹出冷风对中空壁缠绕管进行冷却,热风从通风孔排出,提高了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中的挤出电机型号为Y80M1-2,本专利技术中的风扇电机型号为Y90S-4。进一步的,冷却箱11的内表壁设有刮刀15,且与刮刀15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冷却箱11的内表壁设有刮刀15,且与刮刀15固定连接,刚塑型好的中空壁缠绕管外壁上有很多毛刺和杂物,在中空壁缠绕管通过刮刀时把外表壁上的毛刺和杂物刮下来,提高中空壁缠绕管的品质。进一步的,挡板14为空心圆环状,挡板14共设有两个。本实施例中,挡板14为空心圆环状,挡板14共设有两个,当进行水降温和油降温时,水和油可能进入风冷室中,挡板14把水和油隔档住。进一步的,风扇电机31与电机箱12之间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风扇电机31与电机箱12之间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把风扇电机31固定在电机箱12的内部,为风扇叶片32提供动力,使风扇叶片32能够转动吹出冷风对中空壁缠绕管进行风冷,提高冷却装置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冷却箱11的外表壁开设有通风孔。本实施例中,冷却箱11的外表壁开设有通风孔,使冷却箱11内部的热风能排出,提高冷却装置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支撑脚13共设有四个,支撑脚13与冷却箱1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支撑脚13共设有四个,支撑脚13与冷却箱1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支撑脚13与冷却箱11固定,四个支撑脚13把冷却箱11支撑起来,提高了机器的平稳性。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专利技术安装好过后,启动装置,挤出电机21把中空壁缠绕管23挤入冷却箱11内部,同时进水管111把冷水导入冷却箱11内,对中空壁缠绕管23进行冷却,产生的热水从排水管112排出,当中空壁缠绕管23的右端移动到冷却箱11的中间位置处时,启动风扇电机31,第二转动轴带动风扇叶片32对中空壁缠绕管进行风冷,热风从通风孔排出,冷却箱11内壁上的刮刀15把中空壁缠绕管23外表壁上的毛刺和杂物刮下来,当中空缠绕管的右端移动到冷却箱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组件(10)、挤出机组件(20)和风冷组件(30),所述本体组件(10)包括冷却箱(11)、电机箱(12)、支撑脚(13)和挡板(14),所述冷却箱(11)的外表壁设有所述电机箱(12),且与所述电机箱(12)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11)的下方设有所述支撑脚(13),且与所述支撑脚(13)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冷却箱(11)的内表壁设有所述挡板(14),且与所述挡板(14)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11)包括进水管(111)、出水管(112)、出油管(113)和进油管(114),所述冷却箱(11)的左端外表壁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进水管(111)和所述出水管(112),所述进水管(111)与所述冷却箱(11)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112)与所述冷却箱(11)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11)的右端外表壁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进油管(114)和所述出油管(113),所述进油管(114)与所述冷却箱(11)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113)与所述冷却箱(11)固定连接,所述挤出机组件(20)包括挤出电机(21)、‑挤出机支撑架(22)和中空壁缠绕管(23),所述挤出电机(21)的下方固定有所述‑挤出机支撑架(22),所述挤出电机(21)的右端设有第一转动轴,且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壁固定有螺旋绞龙,所述中空壁缠绕管(23)收容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风冷组件(30)包括风扇电机(31)和风扇叶片(32),所述电机箱(1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风扇电机(31)收容于所述电机箱(12)的内部,且与所述电机箱(12)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电机(31)的下端设有第二转动轴,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表壁设有所述风扇叶片(32),且与所述风扇叶片(3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壁缠绕管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组件(10)、挤出机组件(20)和风冷组件(30),所述本体组件(10)包括冷却箱(11)、电机箱(12)、支撑脚(13)和挡板(14),所述冷却箱(11)的外表壁设有所述电机箱(12),且与所述电机箱(12)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11)的下方设有所述支撑脚(13),且与所述支撑脚(13)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冷却箱(11)的内表壁设有所述挡板(14),且与所述挡板(14)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11)包括进水管(111)、出水管(112)、出油管(113)和进油管(114),所述冷却箱(11)的左端外表壁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进水管(111)和所述出水管(112),所述进水管(111)与所述冷却箱(11)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112)与所述冷却箱(11)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11)的右端外表壁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进油管(114)和所述出油管(113),所述进油管(114)与所述冷却箱(11)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113)与所述冷却箱(11)固定连接,所述挤出机组件(20)包括挤出电机(21)、-挤出机支撑架(22)和中空壁缠绕管(23),所述挤出电机(21)的下方固定有所述-挤出机支撑架(22),所述挤出电机(21)的右端设有第一转动轴,且与所述第一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恩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吉泰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