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382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其中,车身组装装置(50)具有:下治具(52);通过机器人的手臂(64)进行移动的上治具(54);和接合装置。接合装置对由上治具(54)搬运且被下治具(52)定位的下侧构成部件(例如,后底板架(12)的预组装体(12A))、被保持于上治具(54)的上侧构成部件(例如,后底板(14)的预组装体(14A))、上侧组装体(14)在下治具(52)上重叠于下侧组装体(12)而形成的上下组装体(10)(例如,后底板组件(10))的预组装体(10A)在不同时刻进行接合。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body assembl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body assembly, wherein the body assembly device (50) has a lower fixture (52); a mobile upper part (54) is moved by the arm of the robot (64); and a bonding device is arranged. By bonding fixture device (54) and a lower tool handling (52) positioning of the lower parts (for example, after the bottom frame (12) pre assembly (12A)), is hel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fixture (54) components (for example, after the bottom plate (14) pre assembly (14A)), the upper assembly (14) in the next fixture (52) overlap with lower assembly (12) formed on the assembly (10) (for example, after the bottom plate component (10)) pre assembly (10A) for engaging in different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下侧组装体与上侧组装体重叠且彼此接合的上下组装体构成的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车身的底板组件由上侧组装体重叠于下侧组装体的上下组装体构成,其中,下侧组装体由2个以上的部件构成,上侧组装体同样由2个以上的部件构成。下侧组装体和上侧组装体通过焊接装置被彼此焊接在一起。在国际公开第2015/156354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由下侧组装体和上侧组装体得到底板组件的车身组装装置。该车身组装装置具有:下治具,其立设于作业场所的地面,用于对下侧组装体进行定位;和上治具,其用于将上侧组装体重叠于下侧组装体。上治具与机器人手臂连接,随着该机器人手臂动作,上治具使上侧组装体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良好的效率制造成为车身的构成部件的上下组装体的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空间节省和设备投资费用降低的车身组装体制造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将由2个以上的上侧构成部件接合而构成的上侧组装体重叠于由2个以上的下侧构成部件接合而构成的下侧组装体的上方,且将所述下侧组装体与所述上侧组装体接合而组装成为车身的构成部件的上下组装体,该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下侧构成部件定位工序,通过使支承上治具的机器人的手臂动作来使所述上治具移动,据此将保持于所述上治具的所述2个以上的下侧构成部件移动至下治具,并且由所述下治具定位;下侧接合工序,通过接合装置对由所述下治具被定位的所述下侧构成部件进行接合来形成下侧组装体;上侧接合工序,在被所述下治具定位的所述下侧构成部件或者所述下侧组装体的上方,通过所述接合装置对由所述上治具定位的所述上侧构成部件进行接合来形成上侧组装体;上下定位工序,通过使所述手臂动作而使所述上治具移动,来将所述上侧组装体重叠于所述下侧组装体的上方,进行所述上侧组装体相对于所述下侧组装体的定位;和上下接合工序,通过所述接合装置将所述下侧组装体与所述上侧组装体进行接合来形成上下组装体。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身组装装置,将由2个以上的上侧构成部件接合而构成的上侧组装体重叠于由2个以上的下侧构成部件接合而构成的下侧组装体的上方,且将所述下侧组装体与所述上侧组装体接合而组装成为车身的构成部件的上下组装体,该车身组装装置具有:下治具,其用于对所述2个以上的下侧构成部件进行定位;上治具,其用于保持着所述2个以上的下侧构成部件移动至所述下治具,另一方面,在被所述下治具定位的所述下侧构成部件的上方对所述上侧构成部件进行定位,并且将所述上侧构成部件重叠于所述下侧构成部件的上方;机器人,其具有将所述上治具能够移动地支承的手臂;和接合装置,其对由所述下治具定位的所述下侧构成部件、由所述上治具定位于所述下侧组装体的上方的所述上侧构成部件、以及所述下侧组装体和重叠于该下侧组装体的所述上侧组装体进行接合。即,在本专利技术中,对下侧构成部件和上下组装体的接合在同一下治具上,换而言之,在相同的场所进行,另外,对上侧构成部件的接合,在被下治具定位的下侧构成部件或下侧组装体的上方进行。因此,在制造下侧组装体、上侧组装体、上下组装体时用于进行接合的空间不需要独立设置。据此,能够实现车身组装装置的小型化,乃至于实现空间节省。另外,在不同的时刻进行对下侧构成部件、上侧构成部件、重叠的下侧组装体与上侧组装体的焊接。因此,能够由1台接合装置得到上侧组装体、下侧组装体、上下组装体。即,接合装置1台就足够了,而不需要多台。这样也有助于车身组装装置的空间节省。此外,能够减少接合装置的台数,从而相对应地能够实现降低设备投资。并且,对上侧构成部件进行焊接的场所为上述那样被下治具定位的下侧构成部件或下侧组装体的上方。因此,可将通过接合得到的上侧组装体直接重叠于下侧组装体、以及对通过重叠而被预组装的上下组装体直接进行焊接。因此,能够以良好的效率制造上下组装体。此外,优选在下治具上设置有下侧卡合部,并且,在上治具上设置有与所述下侧卡合部卡合的上侧卡合部和对下侧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定位的下侧构成部件用定位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对下侧构成部件进行接合时,由下侧构成部件用定位部对下侧构成部件进行定位,并且使下侧卡合部与上侧卡合部彼此卡合。通过下侧卡合部与上侧卡合部彼此卡合,而使下治具与上治具彼此连结。因此,不容易引起下治具与上治具相对位置的偏移。即,能够以良好的精度保持下治具与上治具的相对位置。而且,由于上治具对下侧构成部件的一部分进行定位,因此,下治具对下侧构成部件的剩余部分进行定位即可。所以,能够实现下治具的简单化。另外,如果将由下治具定位的部位,无论车型如何均设为结构大致相同的部位,则能够提高下治具的通用性。优选在对被重叠的下侧组装体和上侧组装体,换而言之,预组装的上下组装体进行接合时,也使下侧卡合部和上侧卡合部彼此卡合。据此,能够以良好的精度组装上下组装体。得到的上下组装体例如由上治具搬出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搬出上下组装体的治具或机构。因此,容易使得车身组装装置进一步小型化及空间节省。此外,作为下侧组装体、上侧组装体、上下组装体各自的优选的例子,举出了后底板架、后底板、后底板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将下侧构成部件、和被重叠的下侧组装体与上侧组装体在同一场所接合,另外,将上侧构成部件在被下治具定位的下侧构成部件或下侧组装体的上方进行接合。因此,在得到各下侧组装体、上侧组装体、上下组装体时进行接合的空间不需要独立设置。因此,能够实现车身组装装置的空间节省。另外,由于在不同的时刻进行对下侧构成部件、上侧构成部件、被重叠的下侧组装体与上侧组装体的接合,因此,接合装置1台就足够了。即,不需要多台接合装置。与之相应的,能够实现车身组装装置进一步的空间节省。而且,能够减少接合装置的台数,从而相对应地实现降低设备投资。并且,对上侧构成部件进行焊接的场所为被下治具定位的下侧构成部件或下侧组装体的上方。因此,能够使通过接合得到的上侧组装体直接重叠于下侧组装体、以及对通过重叠而被预组装的上下组装体直接进行焊接。因此,能够以良好的效率制造上下组装体。上述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而进行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说明而容易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车身的构成部件的上下组装体的后底板组件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构成图1的后底板组件的后底板架(下侧组装体)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表示由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组装装置的上治具保持着后底板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表示由构成图3的车身组装装置的下治具定位后底板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表示在被下治具定位的后底板架的上方,由上治具保持着后底板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表示在下治具上将后底板重叠于后底板架,形成后底板组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关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就其与实施该方法的车身组装装置之间的关系列举适当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下组装体,例示得到作为车身的构成部件的后底板组件的情况。首先,对图1所示的后底板组件10进行说明。后底板组件10通过将作为上侧组装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将由2个以上的上侧构成部件接合而构成的上侧组装体(14)重叠于由2个以上的下侧构成部件接合而构成的下侧组装体(12)的上方,且将所述下侧组装体(12)与所述上侧组装体(14)接合而组装成为车身的构成部件的上下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具有:下侧构成部件定位工序,通过使支承上治具(54)的机器人的手臂(64)动作来使所述上治具(54)移动,据此将保持于所述上治具(54)的所述2个以上的下侧构成部件移动至下治具(52),并且由所述下治具(52)进行定位;下侧接合工序,通过接合装置对由所述下治具(52)定位的所述下侧构成部件进行接合来形成下侧组装体(12);上侧接合工序,在被所述下治具(52)定位的所述下侧构成部件或者所述下侧组装体(12)的上方,通过所述接合装置对由所述上治具(54)定位的所述上侧构成部件进行接合来形成上侧组装体(14);上下定位工序,通过使所述手臂动作而使所述上治具(54)移动,来将所述上侧组装体(14)重叠于所述下侧组装体(12)的上方,进行所述上侧组装体(14)相对于所述下侧组装体(12)的定位;和上下接合工序,通过所述接合装置将所述下侧组装体(12)与所述上侧组装体(14)进行接合来形成上下组装体(10)。...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29 JP 2016-1917681.一种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将由2个以上的上侧构成部件接合而构成的上侧组装体(14)重叠于由2个以上的下侧构成部件接合而构成的下侧组装体(12)的上方,且将所述下侧组装体(12)与所述上侧组装体(14)接合而组装成为车身的构成部件的上下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具有:下侧构成部件定位工序,通过使支承上治具(54)的机器人的手臂(64)动作来使所述上治具(54)移动,据此将保持于所述上治具(54)的所述2个以上的下侧构成部件移动至下治具(52),并且由所述下治具(52)进行定位;下侧接合工序,通过接合装置对由所述下治具(52)定位的所述下侧构成部件进行接合来形成下侧组装体(12);上侧接合工序,在被所述下治具(52)定位的所述下侧构成部件或者所述下侧组装体(12)的上方,通过所述接合装置对由所述上治具(54)定位的所述上侧构成部件进行接合来形成上侧组装体(14);上下定位工序,通过使所述手臂动作而使所述上治具(54)移动,来将所述上侧组装体(14)重叠于所述下侧组装体(12)的上方,进行所述上侧组装体(14)相对于所述下侧组装体(12)的定位;和上下接合工序,通过所述接合装置将所述下侧组装体(12)与所述上侧组装体(14)进行接合来形成上下组装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治具(52)上设置有下侧卡合部(62),并且,在所述上治具(54)上设置与所述下侧卡合部(62)卡合的上侧卡合部(72)和对所述下侧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定位的下侧构成部件用定位部(68a、68b),在所述下侧接合工序时,由所述下侧构成部件用定位部(68a、68b)对所述下侧构成部件进行定位,并且,使所述下侧卡合部(62)与所述上侧卡合部(72)彼此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接合工序时,使所述下侧卡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崎畅也石塚久之小宫伸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