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992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5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适配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形成模组内腔,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超声线,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超声线相对的第二超声线,第一超声线的顶部边沿与第二超声线的顶部边沿超声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效果好,超声熔接时外壳不易变形且需要的能量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扬声器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声产品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介绍
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现有技术中的扬声器模组在密封的时候,通常是形成外壳的两个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或三个壳体(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中的某一壳体设置有用于熔接的超声线,超声熔接时将超声线直接熔接在其他壳体上。由超声线与壳体超声熔接后形成的壳体连接部位与由密封胶粘接或其他密封固定连接方式形成的壳体连接部位相比,密封性较好且外壳抗变形性较好。但这样的方式在超声熔接时对外壳的变形量以及超声面的平面度要求较高、需要的能量较大且能量易分散到其他壳体上,易造成超声熔接状态不好及漏气问题,且受超声熔接的影响会导致外壳变形甚至开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避免在超声熔接时外壳变形、在超声熔接时需要的能量较小且能量传递更集中的扬声器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密封效果好、避免在超声熔接时外壳变形、在超声熔接时需要的能量较小且能量传递更集中的扬声器模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壳包括两个壳体的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适配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形成模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超声线,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超声线相对的第二超声线,所述第一超声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第二超声线的顶部边沿超声熔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超声线和所述第二超声线的截面分别呈梯形或三角形。优选地,所述第一超声线和所述第二超声线分别为环状结构或分别为相对应的分段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超声线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超声线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优选地,该扬声器模组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模组内腔中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外壳包括三个壳体的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一壳体适配的第二壳体和与第二壳体适配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扣合在一起形成模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超声线,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超声线相对的第二超声线,所述第一超声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第二超声线的顶部边沿超声熔接;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超声线,所述第三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超声线相对的第四超声线,所述第三超声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第四超声线的顶部边沿超声熔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超声线、所述第二超声线、所述第三超声线和所述第四超声线的截面分别呈梯形或三角形。优选地,所述第一超声线和所述第二超声线分别为环状结构或分别为相对应的分段结构,所述第三超声线和所述第四超声线分别为环状结构或分别为相对应的分段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超声线、所述第二超声线、所述第三超声线、所述第四超声线分别与其对应的壳体一体成型。优选地,该扬声器模组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模组内腔中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采用相对的两个超声线的顶部边沿进行超声熔接,实现了:第一、两个超声线上均有熔接点,换言之,两个超声线均熔融并且是同时熔化,熔接的密封效果好;第二、熔接点在两个超声线的顶部边沿上而远离外壳表面,对外壳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了在超声熔接时外壳变形,能更有效的节约空间;第三、在超声熔接时更有利于能量集中在超声线的顶部边沿熔接点上,需要的能量较小且能量传递更集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实施例一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实施例一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剖面图。图3示出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出实施例二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实施例二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剖面图。图6示出图5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外壳包括两个壳体:上壳11和与上壳11适配的下壳12,上壳11和下壳12扣合在一起形成模组内腔。模组内腔收容有扬声器组件13,扬声器组件13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固定在内腔内的振膜,以及驱动振膜发声的音圈,音圈固定在振膜上。磁路系统包括可以是单磁路结构,也可以是多磁路结构,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磁路系统可以设置为包括五块磁铁的多磁路结构,其具体包括华司、磁铁和导磁板,华司包括内华司和边华司,边华司可以设置为环形。磁铁包括内磁铁和边磁铁,边磁铁共设有四个,分别固定在导磁板的四侧边缘。内磁铁和内华司构成磁路系统的内磁路,边磁铁和边华司构成磁路系统的外磁路,外磁路环绕在内磁路的外周,且外磁路与内磁路之间设有磁间隙。音圈的端部位于磁间隙内,当音圈通电后,音圈会在磁路系统的作用下振动,与此同时,音圈驱动振膜一同振动,实现振膜的发声。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还包括用于声音流出的声孔,上述扬声器组件13的具体部件和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和图3所示,上壳11靠近下壳12的一侧具有一体成型的第一超声线110,第二壳体12靠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具有一体成型的且与第一超声线110相对的第二超声线120,第一超声线110的顶部边沿与第二超声线120的顶部边沿超声熔接。即:上壳11的下侧具有一体成型的第一超声线110,下壳12的上侧具有一体成型的第二超声线120。第一超声线110与第二超声线120上下相对,或者说第一超声线110与第二超声线120垂直投影重合。第一超声线110的顶部边沿与第二超声线120的顶部边沿超声熔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由于在超声熔接时第一超声线110和第二超声线120均熔融并且是同时熔化,因此熔接的密封效果好;熔接点在第一超声线110的顶部边沿和第二超声线120的顶部边沿上而远离上壳11和下壳12的表面,对上壳11和下壳12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了在超声熔接时上壳11或下壳12变形,能更有效的节约空间;由于将第一超声线110的顶部边沿和第二超声线120的顶部边沿超声熔接,在超声熔接时更有利于能量集中在第一超声线110和第二超声线120的顶部边沿熔接点上,需要的能量较小且能量传递更集中。在具体实施时,第一超声线110和第二超声线120的截面的形状可以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形状,但为了更易超声熔接且超声熔接后密封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第一超声线110和第二超声线120的截面分别呈梯形或三角形。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第一超声线110和第二超声线120可以为环状结构,即上壳11和下壳12之间的密封连接均由第一超声线110与第二超声线120之间的超声熔接实现,这样的方式可加强外壳的整体密封效果和抗变形性。另一方面,第一超声线110和第二超声线120也可以为相对应的分段结构(上下相对的分段结构),即上壳11和下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适配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形成模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超声线,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超声线相对的第二超声线,所述第一超声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第二超声线的顶部边沿超声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适配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形成模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超声线,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超声线相对的第二超声线,所述第一超声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第二超声线的顶部边沿超声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线和所述第二超声线的截面分别呈梯形或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线和所述第二超声线分别为环状结构或分别为相对应的分段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线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超声线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扬声器模组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模组内腔中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6.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一壳体适配的第二壳体和与第二壳体适配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扣合在一起形成模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双双张庆一陈钢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