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导电性薄膜及触控屏
本技术涉及电容式触控屏
,特别涉及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及触控屏。
技术介绍
透明导电性薄膜是电容式触控屏的核心元件。随着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对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大。透明导电性薄膜一般包括基材及设置于基材两侧的硬涂层、导电层及金属层。目前,由于非晶性聚合物薄膜与结晶性聚合物薄膜相比,具有双折射率较少并且均匀的优点,故大部分透明导电薄膜使用非晶型聚合薄膜形成的基材。非晶性聚合物薄膜比结晶性聚合物薄膜更脆弱,其表面更容易受到损伤。在卷曲透明导电性薄膜使其为筒状时,会存在相邻的透明导电薄膜的金属层彼此产生粘连及压接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在硬涂层中添加颗粒,以使金属层表面形成凸起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凸起可使相邻的金属层形成点接触,从而避免发生粘连及压接。现有的导电膜中,颗粒的粒径一般为微米级,且单个颗粒形成一个凸起。由于针对突起的尺寸(高度)是有要求的。因此,在颗粒预制时也需对每个颗粒的尺寸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使颗粒最终形成的凸起符合尺寸要求。而且,对于制备完的颗粒还需要进行筛选,并将不符合尺寸要求的颗粒剔除。这样,在导电膜的制备过程中,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包括: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硬涂层、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一金属层;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硬涂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金属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和/或所述第二硬涂层含有多个颗粒团簇,以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所述颗粒团簇由多个纳米粒子团聚形成,且所述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50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包括: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硬涂层、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一金属层;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硬涂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金属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和/或所述第二硬涂层含有多个颗粒团簇,以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所述颗粒团簇由多个纳米粒子团聚形成,且所述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50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聚环烯烃或聚碳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分布密度为100~3000个/m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团簇与所述第一硬涂层及所述第二硬涂层的材质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团簇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有机硅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侯晓伟,王培红,古荣治,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