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2232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4:52
一种驳接装置,用于将面玻璃固定在支撑型材上,所述驳接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抓臂、滑设于第一抓臂内的第一滑筒、滑动穿过第一抓臂和第一滑筒的第一驳接杆、连接第一抓臂和第一滑筒的第一紧固件及连接第一滑筒和第一驳接杆的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抓臂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型材;所述第一驳接杆用于连接所述面玻璃;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沿所述第一抓臂的轴向调位后的第一滑筒相对第一抓臂固定,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将沿所述第一滑筒的径向调位后的第一驳接杆相对第一滑筒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驳接装置能通过横向和轴向调节第一驳接杆,实现对不同距离的面玻璃和支撑型材的连接,满足不同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Refutation device

A connecting device for glass surface is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section, the connecting device comprises a hollow first catch arm, slide on the first gripper arm within the first slide, slide through the first grasping arm and the first slide tub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the first grasping arm and the first sliding cylinder the first fasten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liding cylinder and the first barge second fastener connecting rod; wherein the first gripping arm for connecting the supporting sections;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for connecting the glass surface; the first fastener will be used along the first axial adjustment arm grasping the slide tube after the the grasping arm is fixed relative to the first, the second fasteners for radial adjustment along the first slide tube after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relative to the first sliding barrel is fixed. The connect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just the first barge bar through transverse and axial adjustment to achiev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glass and supporting profile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驳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驳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驳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中,玻璃幕墙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如大型的体育馆、图书馆、购物中心、办公楼、机场候机楼等都越来越多采用玻璃幕墙。玻璃幕墙由支撑型材和面玻璃拼接而呈,面玻璃与面玻璃之间,以及面玻璃与支撑型材之间一般通过驳接装置连接成整体。现有的驳接装置为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结构固定无法调节。驳接装置在实际施工环境中,影响驳接装置安装的因素很多,驳接装置结构无法调节导致难以满足不同工厂设计及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驳接装置结构无法调节,难以满足不同工程设计及施工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横向和纵向调节的驳接装置。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驳接装置,用于将面玻璃固定在支撑型材上,所述驳接装置包括内部中空连接支撑型材的第一抓臂、滑设于第一抓臂内的第一滑筒、滑动穿过第一抓臂和第一滑筒并连接面玻璃的第一驳接杆、连接第一抓臂和第一滑筒的第一紧固件及连接第一滑筒和第一驳接杆的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沿所述第一抓臂的轴向调位后的第一滑筒相对第一抓臂固定,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将沿所述第一滑筒的径向调位后的第一驳接杆相对第一滑筒固定。上述的驳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驳接杆滑动穿过第一抓臂和第一滑筒,再设置连接第一驳接杆的滑筒滑设于第一抓臂内,使得第一驳接杆能根据面玻璃和支撑型材的不同距离在第一抓臂上进行横向和轴向调节,实现对不同距离的面玻璃和支撑型材的连接,从而满足不同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抓臂具有相对设置的臂固定端和臂敞口端,所述臂固定端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型材。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抓臂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均为长孔,并均沿所述第一抓臂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滑筒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调节孔对应的侧螺孔和与所述第二调节孔对应的穿杆孔,所述第一滑筒面向臂敞口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端螺孔,所述第一滑筒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后螺纹配合侧螺孔锁紧于所述第一抓臂上,所述第一驳接杆通过第二紧固件螺纹配合端螺孔并顶于第一驳接杆上以锁紧于所述第一滑筒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调节孔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为0°-9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为螺钉;所述第二紧固件为顶丝或螺钉。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臂敞口端的封口组件。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封口组件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所述臂敞口端,所述封口组件包括卡设于所述第一抓臂内的弹性圈及位于所述第一抓臂外的封板件,所述封板件连接所述弹性圈,所述弹性圈具有环内腔。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圈的外侧壁上向外延伸有外卡接凸起,所述第一抓臂的内壁对应所述外卡接凸起设有臂卡槽,所述外卡接凸起卡设于所述臂卡槽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封板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弹性圈;所述封板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弹性圈;所述封板包括封板本体及对应所述环内腔设于封板本体上的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卡设于所述环内腔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抓臂结构相同的第二抓臂、与第一滑筒结构相同的第二滑筒、与所述第一驳接杆结构相同的第二驳接杆、以及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抓臂、第二滑筒与第二驳接杆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所述第一抓臂、第一滑筒与所述第一驳接杆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第一抓臂、第二抓臂的臂固定端均开设沉孔,所述连接件穿设支撑型材并配合所述第一抓臂、第二抓臂上的沉孔将所述驳接装置连接在所述支撑型材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驳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驳接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图1所述的驳接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圆圈A所圈部位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驳接装置的部分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驳接装置的剖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驳接装置的第二紧固件分解出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所述的驳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00、支撑型材;200、面玻璃;10、第一抓臂;11、臂敞口端;12、臂固定端;13、第一调节孔;14、第二调节孔;15、臂卡槽;16、沉孔;20、第一滑筒;21、穿杆孔;22、侧螺孔;23、端螺孔;24、安装槽;25、端通孔;30、第一驳接杆;31、杆调节端;32、杆固定端;33、杆螺孔;40、第一紧固件;41、凸柱;42、弹簧安装杆;43、弹簧限位杆;44、定位杆;45、弹簧;50、第二紧固件;61、弹性圈;62、内卡接凸起;63、外卡接凸起;64、封板件;65、封板本体;66、卡接柱;67、柱卡接槽;68、圆盖;70、连接组件;71、连接螺钉;72、垫圈;73、第一垫片;74、第二垫片;75、第三垫片;80、连接件;10A、第二抓臂;30A、第二滑筒;40A、第二驳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施例的一种驳接装置,用于将面玻璃200依次拼接起来,并连接在支撑型材100上。请参阅图2,该驳接装置包括内部中空连接支撑型材100的第一抓臂10、滑设于第一滑筒20内的第一滑筒20、滑动穿过第一抓臂10和第一滑筒20并连接诶面玻璃200的第一驳接杆30、连接第一抓臂10和第一滑筒20的第一紧固件40及连接第一滑筒20和第一驳接杆30的第二紧固件50。其中,第一紧固件40用于将沿第一抓臂10的轴向调位后的第一滑筒20相对第一抓臂30固定,第二紧固件50用于将沿第一滑筒20的径向调位后的第一驳接杆30相对第一滑筒20固定;本技术的驳接装置能通过横向和轴向调节第一驳接杆30,实现对不同距离的面玻璃200和支撑型材100的连接,从而满足不同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第一抓臂10包括相对的臂固定端12和臂敞口端11;臂固定端12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支撑型材100;臂敞口端11敞口,用于第一滑筒20能通过臂敞口端11进入第一抓臂10内。第一抓臂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调节孔13和第二调节孔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孔13和第二调节孔14的数量均为一个,第一调节孔13和第二调节孔14均为长孔,并均沿第一抓臂10的轴向延伸,例如,第一调节孔为腰型孔或方形长孔,第二调节孔为腰型孔或方形长孔。第一调节孔13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调节孔14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为0°-9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调节孔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优选为90°。第一滑筒2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调节孔13对应的穿杆孔21和与第二调节孔14对应的侧螺孔22,第一滑筒20的面向臂敞口端11的端面上开设有端螺孔23。第一驳接杆30具有杆调节端31和杆固定端32,杆调节端31穿过第一抓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驳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驳接装置,用于将面玻璃固定在支撑型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驳接装置包括内部中空连接支撑型材的第一抓臂、滑设于第一抓臂内的第一滑筒、滑动穿过第一抓臂和第一滑筒并连接面玻璃的第一驳接杆、连接第一抓臂和第一滑筒的第一紧固件及连接第一滑筒和第一驳接杆的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沿所述第一抓臂的轴向调位后的第一滑筒相对第一抓臂固定,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将沿所述第一滑筒的径向调位后的第一驳接杆相对第一滑筒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驳接装置,用于将面玻璃固定在支撑型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驳接装置包括内部中空连接支撑型材的第一抓臂、滑设于第一抓臂内的第一滑筒、滑动穿过第一抓臂和第一滑筒并连接面玻璃的第一驳接杆、连接第一抓臂和第一滑筒的第一紧固件及连接第一滑筒和第一驳接杆的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沿所述第一抓臂的轴向调位后的第一滑筒相对第一抓臂固定,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将沿所述第一滑筒的径向调位后的第一驳接杆相对第一滑筒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臂具有相对设置的臂固定端和臂敞口端,所述臂固定端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型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驳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臂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均为长孔,并均沿所述第一抓臂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滑筒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调节孔对应的侧螺孔和与所述第二调节孔对应的穿杆孔,所述第一滑筒面向臂敞口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端螺孔,所述第一滑筒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后螺纹配合侧螺孔锁紧于所述第一抓臂上,所述第一驳接杆通过第二紧固件螺纹配合端螺孔并顶于第一驳接杆上以锁紧于所述第一滑筒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驳接装置,其特种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调节孔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为0°-9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宝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