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143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5:53
公开了一种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地震数据,获得初至波观测走时、初始速度模型与深层速度模型;基于初至波观测走时与初始速度模型,通过网格层析反演,获得浅层速度模型;基于浅层速度模型,获得速度反演的底界面;基于深层速度模型、浅层速度模型与底界面,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以及基于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网格层析反演的浅层速度模型与叠前时间偏移的深层速度模型进行拼接,实现高精度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Speed splic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A speed splic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is disclosed. The method can include: Based on seismic data, wave observation time, initial velocity model and deep velocity model to obtain early; first arrival travel time and observed the initial velocity model based on grid by tomographic inversion, obtained the shallow velocity model; shallow velocity model based on the obtained bottom boundary velocity inversion of deep and shallow velocity model; the velocity model and the bottom interface based on depth migration velocity and depth migration velocity model; based on model of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results obtained.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high accuracy pre stack depth migration imaging by splicing the shallow velocity model of grid tomography and the deep velocity model of pre stack time mig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地震勘探领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以其较小的井震误差和较高的偏移成像质量,逐渐成为常规处理流程。而叠前深度偏移质量的好坏,依赖速度模型的准确程度和精细程度,因此,速度建模是整个叠前深度偏移流程的核心步骤,尤其是浅层速度如果建立不准确,误差会累积到深层的储层,影响成像质量和准确度。现有技术是在叠前深度偏移之前,将浅层速度对地震数据的影响通过时间域静校正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地消除,即地震数据校正到浮动基准面上,再利用浮动面上拾取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工作。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难以适用于浅层速度变化大、地下构造复杂或者成像深度误差要求高的地震工区。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高精度的速度拼接方法及系统。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及系统,其能够通过将网格层析反演的浅层速度模型与叠前时间偏移的深层速度模型进行拼接,实现高精度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基于地震数据,获得初至波观测走时、初始速度模型与深层速度模型;基于所述初至波观测走时与所述初始速度模型,通过网格层析反演,获得浅层速度模型;基于所述浅层速度模型,获得速度反演的底界面;基于所述深层速度模型、所述浅层速度模型与所述底界面,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以及基于所述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基于地震数据,获得初至波观测走时、初始速度模型与深层速度模型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至波观测走时与所述初始速度模型,通过网格层析反演,获得浅层速度模型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浅层速度模型,获得速度反演的底界面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深层速度模型、所述浅层速度模型与所述底界面,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的单元;以及用于基于所述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结果的单元。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获得的深度偏移速度模型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获得的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的示意图。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获得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获得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的示意图。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了图3a和图3b放大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方式1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01,基于地震数据,获得初至波观测走时、初始速度模型与深层速度模型;步骤102,基于初至波观测走时与初始速度模型,通过网格层析反演,获得浅层速度模型;步骤103,基于浅层速度模型,获得速度反演的底界面;步骤104,基于深层速度模型、浅层速度模型与底界面,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以及步骤105,基于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该实施方式通过将网格层析反演的浅层速度模型与叠前时间偏移的深层速度模型进行拼接,实现高精度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下面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的具体步骤。在一个示例中,基于地震数据,可以获得初至波观测走时、初始速度模型与深层速度模型。具体地,可以对地震数据预处理,然后进行初至拾取处理,获得初至波观测走时,建立速度向下递增的初始速度模型。可以利用dix公式转换,将时间偏移的均方根速度转换为层速度,进行适当平滑、外推处理,获得深层速度模型。在一个示例中,基于初至波观测走时与初始速度模型,通过网格层析反演,获得浅层速度模型。在一个示例中,网格层析反演可以包括:基于初至波观测走时与初始速度模型,获得初至波计算走时;基于初至波观测走时与初至波计算走时,获得残差矩阵;基于残差矩阵,通过网格层析,并通过平滑处理与插值处理,获得速度更新量;以及基于初始速度模型与速度更新量,获得浅层速度模型。在一个示例中,获得浅层速度模型可以包括:在速度更新量未在收敛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按照获得的速度模型继续进行网格层析反演;以及在速度更新量在收敛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最后一次获得的速度模型作为浅层速度模型。具体地,可以通过初始速度模型正演初至波观测走时,利用程函方程的最短路径法进行射线追踪,获得初至波计算走时,计算初至波计算走时与初至波观测走时的差值,建立残差矩阵。可以利用网格层析求解残差矩阵,并通过平滑处理与插值处理,获得速度更新量,将速度更新量加回到初始速度模型,获得速度模型。在速度更新量未在收敛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按照获得的速度模型继续进行网格层析反演;以及在速度更新量在收敛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最后一次获得的速度模型作为浅层速度模型。收敛范围可以为判定速度更新量收敛的取值范围,优选地,收敛范围可以为速度更新量小于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收敛范围。在一个示例中,基于浅层速度模型,可以获得速度反演的底界面。在一个示例中,底界面可以为浅层速度模型的最大深度。具体地,可以根据浅层速度模型射线到达的最大深度,作为速度反演的底界面,进行层位拾取,获得深浅层速度模型的拼接面。在一个示例中,基于深层速度模型、浅层速度模型与底界面,可以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在一个示例中,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可以包括:基于深层速度模型、浅层速度模型与底界面,获得过渡带;以及基于浅层速度模型、深层速度模型与过渡带,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具体地,向上平推底界面一定距离可以作为深浅层速度融合的过渡带,在过渡带范围内,将浅层速度模型衰减,深层速度模型增益,二者融合,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例如,在过渡带范围内,可以将浅层速度模型从100%衰减到0%,将深层速度模型从0%增益到100%,二者做加和运算即可完成融合,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在一个示例中,基于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可以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结果。具体地,可以利用拼接后的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结果。应用示例为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包括:基于地震数据,获得初至波观测走时、初始速度模型与深层速度模型;基于所述初至波观测走时与所述初始速度模型,通过网格层析反演,获得浅层速度模型;基于所述浅层速度模型,获得速度反演的底界面;基于所述深层速度模型、所述浅层速度模型与所述底界面,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以及基于所述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包括:基于地震数据,获得初至波观测走时、初始速度模型与深层速度模型;基于所述初至波观测走时与所述初始速度模型,通过网格层析反演,获得浅层速度模型;基于所述浅层速度模型,获得速度反演的底界面;基于所述深层速度模型、所述浅层速度模型与所述底界面,获得深度偏移速度模型;以及基于所述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其中,所述网格层析反演包括:基于所述初至波观测走时与所述初始速度模型,获得初至波计算走时;基于所述初至波观测走时与所述初至波计算走时,获得残差矩阵;基于所述残差矩阵,通过网格层析,并通过平滑处理与插值处理,获得速度更新量;以及基于所述初始速度模型与所述速度更新量,获得所述浅层速度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其中,获得所述浅层速度模型包括:在所述速度更新量未在收敛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按照获得的速度模型继续进行所述网格层析反演;以及在所述速度更新量在收敛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最后一次获得的速度模型作为所述浅层速度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其中,获得所述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包括:基于所述深层速度模型、所述浅层速度模型与所述底界面,获得过渡带;以及基于所述浅层速度模型、所述深层速度模型与所述过渡带,获得所述深度偏移速度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拼接方法,其中,所述底界面为所述浅层速度模型的最大深度。6.一种用于叠前深度偏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民邬达理梁硕博李晶晶穆洁徐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