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矫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122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矫直装置,包括机架和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机架底端,所述机架顶端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底端设有第一主动压力辊子,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一侧设有第一从动压力辊子,且第一从动压力辊子位于第一固定板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顶端一侧表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一从动压力辊子穿插至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一从动压力辊子的设置,有利于垂直方向挤压铜杆,从而达到竖直方向矫直,通过第二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二从动压力辊子的设置,有利于水平方向挤压铜杆,从而达到水平方向矫直从而达到本实用的目的。

An automatic straighte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straightening device comprises a frame and a base, the bas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one side of the frame top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ed plate, the bottom side of the first fix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ctive pressure roller, the first active pressure roll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en roller and the pressure. The first driven pressure roller is position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fixed plate, the first fixed plate on the top sid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first driven pressure rollers with grooves to. The utility model by the first active pressure roller and the pressure roller is driven first, conducive to the vertical extrusion of copper rod, so as to achieve vertical straightening, the second driving pressure roller and the second roller driven pressure settings, in favor of the horizontal extrusion of copper rod, so as to achieve horizontal straighten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矫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矫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矫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铜杆矫直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压轮式矫直机,一种是回转筒式矫直机。其中,压轮式矫直机大多是由预矫直机构、与预矫直机构成90°布置的精矫直机构以及牵引机构组成,预矫直机构包括预矫直轮,精矫直机构包括精矫直轮,但预矫直轮与精矫直轮主要有以下几种组合方式:1、预矫直轮与精矫直轮均为相同圆弧轮或者相同角度V型轮;2、预矫直轮为圆弧轮或V型轮,精矫直轮为平轮。这些组合方式可对盘圆铜杆进行有效矫直,但对盘螺铜杆的矫直效果就难以满足生产要求,主要问题是预矫直轮或精矫直轮不能约束铜杆转动,从而在矫直过程中盘螺铜杆产生扭转而形成大弧度螺旋弯。回转筒式矫直机可对盘圆或盘螺铜杆有效矫直,但回转筒矫直对铜杆损伤较大,横纵肋磨损严重,同时回转矫直方式的起停机难以控制,在对高强盘螺铜杆进行矫直时易出现断筋现象。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自动矫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矫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矫直装置,包括机架和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机架底端,所述机架顶端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底端设有第一主动压力辊子,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一侧设有第一从动压力辊子,且第一从动压力辊子位于第一固定板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顶端一侧表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一从动压力辊子穿插至凹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板顶端设有紧锁螺母,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底端两侧均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底端与机架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顶端一侧设有第二主动压力辊子,所述第二主动压力辊子一侧设有第二从动压力辊子,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设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一侧底端设有第三主动压力辊子,所述第三主动压力辊子一侧设有第三从动压力辊子,所述第三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一端贯穿第三固定板且延伸至第三固定板一侧,所述第三固定板一侧设有自锁螺钉,所述自锁螺钉包括上扣位块和下扣位块。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第一从动压力辊子、第二主动压力辊子、第二从动压力辊子、第三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内均设有贯穿压力辊子两端的转轴,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二主动压力辊子内的转轴一端均与转动电机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从动压力辊子和第二从动压力辊子内的转轴一端均固定设有滑板,所述相邻的滑板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紧锁螺母一端卡接在连接杆一侧,所述紧锁螺母一端贯穿固定板一侧壁,且固定板侧壁上设有与紧锁螺母相匹配的螺纹。优选的,所述上扣位块贯穿第三从动压力辊子且延伸至第三从动压力辊子一端,所述下扣位块贯穿第三主动压力辊子且延伸至第三主动压力辊子一端,所述第三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一侧设有限位板,且上扣位块和下扣位块一侧贯穿限位板且延伸至限位板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一从动压力辊子设有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二从动压力辊子设有组,所述第三固定板上的第三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设有组。优选的,所述机架一侧设有动力机,所述机架一侧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机架一侧设有电机。优选的,所述上扣位块和下扣位块的内部均设置有记忆橡胶。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通过第一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一从动压力辊子的设置,有利于垂直方向挤压铜杆,从而达到竖直方向矫直,通过第二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二从动压力辊子的设置,有利于水平方向挤压铜杆,从而达到水平方向矫直,通过第三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的设置,有利于第一次对钢丝进行一级矫直,加快了后面矫直的工作效率,通过自锁螺钉的设置,有利于在一级矫直时,由于铜杆弯曲程度较大时,可自由小幅度调节第三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避免了因铜杆弯曲过大,在矫直时对第三主动压力辊子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造成损坏,从而达到本实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机床壳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力辊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滑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卡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自锁螺钉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自锁螺钉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底座、3第一固定板、4第一主动压力辊子、5第一从动压力辊子、6凹槽、7紧锁螺母、8第二固定板、9支架、10第二主动压力辊子、11第二从动压力辊子、12第三固定板、13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4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5自锁螺钉、16上扣位块、17下扣位块、18限位板、19转轴、20滑板、21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自动矫直装置,包括机架1和底座2,所述底座2位于机架1底端,所述机架1顶端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一侧底端设有第一主动压力辊子4,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4一侧设有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且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位于第一固定板3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3顶端一侧表面设有凹槽6,所述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穿插至凹槽6内,所述第一固定板3顶端设有紧锁螺母7,所述第一固定板3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第二固定板8底端两侧均设有支架9,所述支架9底端与机架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8顶端一侧设有第二主动压力辊子10,所述第二主动压力辊子10一侧设有第二从动压力辊子11,所述第二固定板8一侧设有第三固定板12,所述第三固定板12一侧底端设有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所述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一侧设有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所述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一端贯穿第三固定板12且延伸至第三固定板12一侧,所述第三固定板12一侧设有自锁螺钉15,通过自锁螺钉15的设置,有利于在一级矫直时,由于铜杆弯曲程度较大时,可自由小幅度调节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避免了因铜杆弯曲过大,在矫直时对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造成损坏,所述自锁螺钉15包括上扣位块16和下扣位块17。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4、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第二主动压力辊子10、第二从动压力辊子11、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内均设有贯穿压力辊子两端的转轴19,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4和第二主动压力辊子10内的转轴19一端均与转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和第二从动压力辊子11内的转轴19一端均固定设有滑板20,所述相邻的滑板20一端通过连接杆21连接,所述紧锁螺母7一端卡接在连接杆21一侧,所述紧锁螺母7一端贯穿固定板一侧壁,且固定板侧壁上设有与紧锁螺母7相匹配的螺纹,可以紧固紧锁螺母7和机架1,避免在工作时,滑板20产生滑动,对矫直造成影响,所述上扣位块16贯穿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且延伸至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一端,所述下扣位块17贯穿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且延伸至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一端,所述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和第三从动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矫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矫直装置,包括机架(1)和底座(2),所述底座(2)位于机架(1)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顶端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一侧底端设有第一主动压力辊子(4),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4)一侧设有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且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位于第一固定板(3)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3)顶端一侧表面设有凹槽(6),所述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穿插至凹槽(6)内,所述第一固定板(3)顶端设有紧锁螺母(7),所述第一固定板(3)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第二固定板(8)底端两侧均设有支架(9),所述支架(9)底端与机架(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8)顶端一侧设有第二主动压力辊子(10),所述第二主动压力辊子(10)一侧设有第二从动压力辊子(11),所述第二固定板(8)一侧设有第三固定板(12),所述第三固定板(12)一侧底端设有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所述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一侧设有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所述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一端贯穿第三固定板(12)且延伸至第三固定板(12)一侧,所述第三固定板(12)一侧设有自锁螺钉(15),所述自锁螺钉(15)包括上扣位块(16)和下扣位块(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矫直装置,包括机架(1)和底座(2),所述底座(2)位于机架(1)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顶端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一侧底端设有第一主动压力辊子(4),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4)一侧设有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且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位于第一固定板(3)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3)顶端一侧表面设有凹槽(6),所述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穿插至凹槽(6)内,所述第一固定板(3)顶端设有紧锁螺母(7),所述第一固定板(3)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第二固定板(8)底端两侧均设有支架(9),所述支架(9)底端与机架(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8)顶端一侧设有第二主动压力辊子(10),所述第二主动压力辊子(10)一侧设有第二从动压力辊子(11),所述第二固定板(8)一侧设有第三固定板(12),所述第三固定板(12)一侧底端设有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所述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一侧设有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所述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一端贯穿第三固定板(12)且延伸至第三固定板(12)一侧,所述第三固定板(12)一侧设有自锁螺钉(15),所述自锁螺钉(15)包括上扣位块(16)和下扣位块(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4)、第一从动压力辊子(5)、第二主动压力辊子(10)、第二从动压力辊子(11)、第三主动压力辊子(13)和第三从动压力辊子(14)内均设有贯穿压力辊子两端的转轴(19),所述第一主动压力辊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昱谌继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贵丰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